正文 第10章(3 / 3)

讚美並不需要花費投資,卻能贏得朋友,“甜言美語三冬暖”,真誠地讚美別人,你將會有絢麗的人生和豐厚的收獲。如此這樣,何樂而不為呢。

學會巧妙地拒絕別人

在日常的人際交往中,拒絕別人和被別人拒絕,都是件非常尷尬的事情,所以,我們要抱有一種平常的心態去麵對。當朋友提出的要求有時自己很難辦,隻是由於人情關係、利害關係等等,很難說出一個“不”字。而答應了朋友又會給自己造成這樣那樣的損失。因此,很多生意人都因“不”字難說而深感無奈。

“今晚打幾圈麻將吧!”

“下班後一起到餐廳喝一杯吧!”

當你麵對這些請求而又不想去時該如何處理呢?其實,我們不必事事都按別人的主張行事。巧妙的說個“不”字會讓我們的生活空間更廣。

這種情況下,完全可以用親人作為“擋箭牌”,你可以這樣說:“抱歉,母親在等我回家呢。”“說實在的,我內人……”“小孩今天身體不舒服,我得趕回去……”這樣,朋友就不好強求了。還可以以工作為理由來拒絕對方。有位朋友,如果有人對他說:“今晚去喝一杯吧!”他總是回答:“今晚我必須到某某處談一筆很重要的大生意……”。

一位先生常有朋友邀請他一同參加他們的聚會,由於這位先生不太習慣那種場合,總是盡力推辭。從他的工作性質來說,每天很忙。所以也往往以此為理由,對他們說:“我明天要有一個重要談判,今晚回去準備一下。”就這樣輕易將聚會推辭了。

用拖延來表示拒絕,也是一種方法。比如你不想去參加某個朋友的宴會,可以對他說:“謝謝,下次我有空一定去,可今晚我不去了。”表麵上並沒有拒絕對方邀請,隻是改個日期而已。但這個“下次”是沒期限的,聰明人一聽就知道這是一種委婉的拒絕。當然,這比“沒空,不去!”更容易讓對方接受。

如果朋友為工作調動或為親戚找份工作等等諸如此類的事找你幫忙,而你又無能為力,怎麼辦?假如你馬上一口拒絕,那麼,對方極可能就會認為你不肯幫助他,甚至你們的關係因此而僵化。因此,最好是使對方認為你已盡力為他服務了。

你不妨立即請對方寫份簡況,包括畢業於哪所學校、所學專業、本人興趣和特長、思想表現等交給你。這樣的“立即行動”之舉。人家就看到了你想幫他忙的“事實”,使別人產生找對了人的感覺。然後編出一套“坦率誠懇”的說辭:咱們是朋友,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會盡力而為的,明天我就幫你打聽打聽……過幾天你再來一次。”幾天後,你應該搶在人家還沒來之前去個電話或親自上門拜訪,“這幾天我一直為你的事活動,A單位可能沒有什麼希望,B單位要研究研究。”再過幾天,你主動找他:“真對不起,你托的事落空了,我通過所有我熟悉的人,但是……真沒辦法,等以後有機會再說了。”盡管你根本沒有去找那些熟人,對方一定對你很感激。

有時候,我們有求於朋友,朋友直截了當地回絕了;我們提出一些看法。朋友直接否定了;朋友看不慣我們的行為,直接流露出來。這都給我們的自尊心造成很大傷害,說不定因此還會使我們嫉恨那些拒絕我們的朋友。可是,我們是否考慮過,既然我們難以接受這樣的拒絕,那麼當我們需要拒絕朋友時,如果也采用以上的方式,朋友能接受得了嗎?顯然,他們也難以接受,我們也會因此而得罪朋友。

在社會生活中,需要你拒絕朋友的情況經常會發生,在非拒絕不可的情況下,你怎樣才能巧妙拒絕,把“不”說出來而又不得罪人呢?

(1)假托直言

直言是對人信任的表現,也是與朋友關係密切的標誌。但是,有時直言可能逆耳,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在這種情況下,要拒絕、製止或反對朋友的某些要求、行為時,可采取假托由於非個人的原因作為借口,而加以拒絕,這樣朋友就容易接受。

例如,某報社的一位朋友登門要求你訂閱他所發行的報紙,可你不想訂閱。你可以很有禮貌地說:“謝謝!可是我已經訂閱了其他幾家報社的報紙了,請諒解。”

(2)委婉拒絕

當朋友前來要求協助時,難免會遇到自己力不從心的情況,這個時候你應該如何拒絕呢?

作為一個聰明的人,應切記不能傷害對方的自尊。即使心中認為那種事情我根本做不到,亦不可輕率地說出。因為朋友很可能是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請你幫忙的,有時候說不定隻是想獲得一些建議罷了,其心情多半是既無奈而又感到不好意思。

無論如何,先別急著拒絕對方,從頭到尾仔細聽完朋友的要求後,再表示“你的情形我了解”或“非常抱歉”,再提出自己無法幫忙的理由。

這些理由或許是出自自己的判斷,或許是與你目前所處的狀況有關,都必須向對方說明清楚,以便取得對方諒解。

假如朋友邀請你到他家去打牌或跳舞,你不想去,可以這樣回答“今天正好有事,去不成了,如果你早打招呼,我把時間安排好,就能同你們一起去玩了。”相反,如果說:“沒空,去不了。”這樣就會使人掃興。

朋友向你借錢,或請你當擔保人,即使兩人關係比較親近,不說“Yes”也是明智之舉。尤其是作為共同擔保的擔保人時,處於代替他本人還錢的角色,這種情況就更要好好地考慮了。可以說“我這裏也沒有錢!”“我和朋友之間是沒有借貸關係的”等等,明確地說出不貸的理由來拒絕對方。

此外,借身份證、信用卡這類東西時,也要同樣明確地拒絕。可以說“現在沒帶著”,“放在家父那裏了”等等,防止把責任轉移到自己一方。

(3)用幽默表示拒絕

用幽默表示拒絕既可以達到拒絕的目的,又可以使雙方擺脫尷尬處境,活躍氣氛。

前美國總統羅斯福在他當海軍軍官時,一次有一位好朋友問他關於美國新建潛艇基地的情況。羅斯福不好正麵拒絕,就問他的朋友:“你能保密嗎?”對方回答:“能。”羅斯福笑著說:“我也能。”對方聽後就不再問了。

(4)縮小交際範圍

當遇到異性朋友說“希望加強來往”時,如果是你喜歡的人,當然是件高興的事啦。當對那個人不感興趣的時候,明確拒絕,對於對方來說也是好意。

告訴對方“對不起,我已經有其他相好的人了”,“現在集中精力經營,不考慮其他事情”等等,沉著地謝絕。

(5)讓朋友否定自己

在與朋友觀點不相同時,不直接否定對方的觀點,而是巧妙地誘使對方否認自己的觀點,從而達到拒絕的目的。

例如,一位年輕的姑娘與一位小夥子相愛,姑娘的好朋友善意地勸她說,那位小夥子長相平常,不夠理想。姑娘笑著回答說:“謝謝你對我的關心,你講的是事實。但是我欣賞這樣一句話:憎恨常常和美貌連在一起,不要太草率地追求著美貌。偉人說:愛情要以‘互愛為前提’。”

(6)動用模糊語言

在某種原因下,不願意或不便於把自己的真實想法說給朋友時,這時就可以用模糊語言來應對。

例如,在醫院裏,一位患有嚴重疾患的病人問醫生朋友:“我的病是不是很重,還有康複的希望嗎?”醫生朋友回答:“你的病確實不輕,但是經過治療,安心養病,慢慢會好的。”

這裏的“慢慢會好”是模糊語言。這“慢慢”是多久,是說不清的,但給病人以希望,對病人是一個極大的安慰。

對朋友善於說“不”是一種自衛、自尊;善於說“不”是一種沉穩的表現;善於說“不”是一種意誌和信心的體現;善於說“不”是一種豁達,一種明智;善於說“不”才能活得真真實實、明明白白。

對朋友說“不”,既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藝術。每當老練的生意人對朋友說“不”時,讓朋友聽到耳中就如同聽到一個“是”字。既達到了拒絕的目的,又給朋友足夠的麵子,因而維護了雙方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