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3 / 3)

可惜是可惜,碰上了晏子這激將法祖師爺,也隻有死路一條。激將法的基本道理便是讓你的好勝之心一躍而起,把什麼都放在一邊,命也不要地去爭你設置好的東西。

(2)先知將,再去激

施用激將法,除了要考慮對方身份以外,還要注意觀察對方的性格。一般說來,一個人的性格特點往往通過自身的言談舉止、表情等流露出來,快言快語、舉止簡捷、眼神鋒利、情緒易衝動的人,往往是性格急躁的人;直率熱情,活潑好動、反應迅速、喜歡交往的人,往往是性格開朗的人;表情細膩,眼神穩定,說話慢條斯理,舉止注意分寸的人,往往是性格穩重的人;安靜、抑鬱、不苟言笑,喜歡獨處,不善交往的人,往往是性格孤僻的人;口出大言,自吹自擂,好為人師的人,往往是驕傲自負的人;懂禮貌、講信義,實事求是、心平氣和,尊重別人的人,往往是謙虛謹慎的人。對於這些不同性格的對話對象,一定要具體分析,區別對待。

比如對待傲氣十足的人,如果他對麵子看得很重而講究分寸,你不妨從正麵恭維入手,讓他飄飄然,因為虛榮而順從你的意圖。這種類型的人隻要你說他長很高,他便會跳起來給你看。

(3)戳到對方的痛處

“激將法”中的“激”字,確切地說,就是要從道義的角度去激對方,讓對方感到不再是願不願意去幹,而是應該,必須去做。

以義激之的方法在我們國家更為有效。因為中國傳統道德文化中有一個重要的方麵就是重視人的品德修養,講求道義、氣節。對於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衡量標準,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麵旗豎在屬於做人道德的領地。激之以道義,恰恰都是去觸及對方的內心深處,讓他認為對方求助的實質是道義的行為。

還可以通過故意貶低對方,看不起他,說他不行,並借此激起對方求勝的欲望,也能使其超水平發揮自己的能力,從而達到激將的目的。

(4)利用“逆反心理”

這種逆反心理的應用,也是一種好的激將法。對於有些人,在某種事情上,你禁止他做,他便會禁不住去做,尤其是倔強的人更會如此。反之,你放手不管,說“你盡管做吧”,對方反而不願服從,或者起了懷疑,結果就不去幹了。懂的這個道理,便會在很多場合操縱人心,易如反掌。

有一對夫妻,丈夫趁妻子周末回娘家之際,邀請了自己的哥們在家吃喝玩樂,弄得杯盤狼藉,全都醉倒在床上。妻子回來後,見此狀立即拿出主婦的威風,大喊:“都給我起來!”自然,丈夫的哥們前腳一走,後腳便是夫妻之間的內戰爆發。

兩人針鋒相對,寸土不讓,爭吵得十分激烈。丈夫怒不可遏,高高地舉起一隻巴掌,正欲打下去,那妻子卻突然狂笑道:“好,好,沒想到你還真進入角色了……你打吧,這一巴掌打下去,你會後悔一輩子的!”說也奇怪,此言一出,丈夫那高舉起的手掌便嘎然而止,一場衝天怒氣也化為烏有了。

所以,使用“激將法”要看準時機、恰到好處,既不能暴露自己的真實意圖,又可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利用對方的弱點為我所用

俗話說:打蛇打七寸,每個人都有其弱點,這些弱點利用好了便是很好的把柄。在商場競爭中,尋找並利用對手的弱點,用來控製他人,使其為我所用,聽我調遣。這樣,才能占據主動,立於不敗之地。

性格急躁者可用激將法,連他的趣味、喜好也可以被用作打開其欲望之門的鑰匙。隻要拿他最喜歡或忌諱的東西去誘惑或打擊他,他就必定上鉤無疑,授你把柄。

他人的隱私如緋聞、受賄、罪行等也可以使其受製於我。在談判、競選、糾紛中也常被使用,效力巨大無比。另外,有些把柄是隨機出現的,如辯論之中的口誤,應該及時抓住,窮追猛打。如果對手把柄難尋或沒有漏洞,也可以發揮創造性製造或挖掘把柄,再安到他身上去。

朋友之間吐露真相也是很危險的,因為誰也不能保證日後會不會反目成仇。因此,人際交往中,我們每個人都要學乖,交朋結友應懂得矜持之道及心有城府,以免授人以柄而淪為受製於人的可憐下場。

(1)抓刀抓刀柄,製人拿把柄

漢代的朱博本是一介武將,後來調任左馮翌地方文官。他就是利用了一些巧妙的手段,製服了地方上的惡勢力,被人們傳為美談。

在長陵一帶,有個大戶人家出身的名叫尚方禁的人,年輕時曾強奸別人家的妻子,被人用刀砍傷了麵頰。如此惡棍,本應重重懲治,隻因他大大地賄賂了官府的功曹,而沒有被革職查辦,最後還被調升為守尉。

朱博上任後,有人向他告發了此事。朱博覺得太豈有此理了!就去傳見尚方禁。尚方禁心中七上八下,硬著頭皮來見朱博。朱博仔細看了看尚方禁的臉,果然發現有傷痕。就將左右退開,假裝十分關心地詢問究竟。

尚方禁做賊心虛,知道朱博已經了解了他的情況,就像小雞啄米似的接連給朱博叩頭,如實地講了事情的經過。頭也不敢抬,隻是一個勁地哀求道:“請大人恕罪,小人今後再也不幹那種傷天害理的事了。”

“哈哈哈……”朱博突然大笑道:“男子漢大丈夫,發生這種事情本是難免的。本官想為你雪恥,給你個立功的機會,你自己能效力嗎?”

於是,朱博命令尚方禁不得向任何人泄露今天的談話情況,要他有機會就記錄一些其他官員的言論,及時向朱博報告。尚方禁已經儼然成了朱博的親信、耳目了。

自從被朱博寬釋重用之後,尚方禁對朱博的大恩大德時刻銘記在心。所以,幹起事來也特別賣命。不久,就破獲了許多起盜竊、強奸等犯罪活動,工作十分見成效,使地方治安情況大為改觀。朱博遂提升他為連守縣縣令。

又過了相當一段時期,朱博突然召見那個當年受了尚方禁賄賂的功曹。對他進行了獨自的嚴厲訓斥,並拿出紙和筆,要那位功曹把自己受賄的一千錢以上的事通通全部寫下來,不能有絲毫隱瞞。

那位功曹早已嚇得如篩糠一般,隻好提起了筆,寫下自己的斑斑劣跡。

由於朱博早已從尚方禁那裏知道了這位功曹貪汙受賄,為好為誠的事。所以,在看了功曹寫的交代材料後,覺得大致不差,就對他說:“你先回去好好反省反省,聽候裁決。從今後,一定要改過自新,不許再胡作非為!”說完就撥出刀來。

那功曹一見朱博要拔刀,嚇得兩腿一軟,又是打躬又是作揖,嘴裏不住地減:“大人饒命!大人饒命!”隻見朱博將刀晃了一下,一把抓起那位功曹寫下的罪狀材料,三兩下,將其剁成紙屑,扔到紙簍裏去了。

自此後,那位功曹終日如履薄冰、戰戰兢兢,工作起來也是盡心盡責,不敢有絲毫懈怠。

抓刀要抓刀柄,製人要拿把柄。智者在對手身上發現了弱點,從不會輕易放過,而足用其弱點“拿住他”為我所用。

(2)明論身器,暗話難防

1966年是美國的大選之年,在總統候選人裏,共和黨方麵,推出了總統福特出來角逐;民主黨方麵,出現了卡特與愛德華。肯尼迪較量的局麵。

肯尼迪靠其龐大的家族財勢,以及兩位兄長為國殉職的聲望,兼以擔任參議員多年的經曆,欲問鼎總統候選人的寶座,簡直可以說是探囊取物。

卡特以一農夫出身,雖有擔任州長的經驗,但是作為肯尼迪的對手。卡特眼見力攻無望,唯有計取方可取勝。當時美國人民因水門事件的創傷記憶猶新,加上華府政治人物不名譽事件又層出不窮。所以,狡猾的卡特就緊緊地抓住此一弱點,開始了一連串攻擊已死去的約分肯尼迪的行動。其中,有肯尼迪總統對美國中央情報局,謀殺外國領袖的陰謀細節,說肯尼迪總統在白宮裏麵亂搞女人,甚至居然還有一位名叫艾絲納的女人,出麵對新聞界大談她曾和肯尼迪總統上床的事。進一步又扯出一位黑手黨的首領,說他如何幫助肯尼迪違法當選等等。這些宣傳的目的,無非是要醜化其家族的形象,抓住稍許捕風捉影的弱點,大肆宣揚,以達到打擊的目的。在這種猛烈的攻擊下,愛德華。肯尼迪果然招架不住,不得不宣布退出角逐。

到了1980年,愛德華。肯尼迪和卡特兩雄再度交鋒,競爭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此時卡特為現任總統,他知道1966年的打擊策略已經不能再用,因為那些陳芝麻、爛穀子的舊賬,選民不會再有新鮮感。所以,他就慫恿新聞記者抬出“柯魯珍事件”,說明愛德華。肯尼迪當年對溺水的女友見死不救的經過,這樣的一個人如何會有他自己所謂的“領袖氣質”呢?窮追猛打的結果,使愛德華。肯尼迪終於再度敗於卡特之手。

所以,很多人認為卡特之所以能夠兩度擊敗肯尼迪,主要是由於他善於打擊競爭者的弱點,尤其是善用情勢民氣,遙指問題的核心。不過,1980年因為他太過重視打擊同黨的肯尼迪,心力交瘁之餘,反倒對真正的對手、共和黨的裏根,找不到致命的弱點,以致敗陣下來,回喬治亞種花生去了。

競爭者的弱點有時是眾所周知的,有時是隱而不顯的。眾所周知的弱點在運用上所收到的效果,當然比不上一些隱情或緋聞。但是,隱情或緋聞的資料及證據不容易掌握,搞不好還會吃上官司。所以,智者或強者多半強調麵對麵的競爭,而不是造謠言或放冷箭,亦不無道理。

揪隱私有一個重要的技巧:對對手的弱點保好密,便可以多次利用同一個把柄抑製對手。一旦你掌握的秘密被公開以後,他便會破罐子破摔,反而毫無顧忌地對你報複。

總之,要把對方的弱點靈活應用的時候,千萬不能在眾人麵前公開他那個弱點。隻能以能夠使他明白的方式閃爍其詞,把他掌握得死死的。在這種情況下,他哪敢撕破臉?所以每次吵架,他也就會乖乖地豎起白旗,任由你的發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