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3 / 3)

他們的賺錢之道是以“爛價”做賠本,以“天價”做利潤。而這“天價”又從何而來呢?據張揚透漏:所謂“天價”就是一副天線、三隻開關或幾個插座。這些小玩意如何能成“天價”?普通羊角天線進價十幾元,可賣到幾十元;微波天線進價幾十元,可賣到百多元。其他家電小配件的進銷差也大致如此,有的甚至可以成倍翻。大家在買家電的時候都有這樣的一個習慣,那就是“貨比三家”,哪家的家電價格便宜,質量好,就買哪家的。至於家電上的一些小配件價格,在大商品麵前就顯得格外渺小了。原因是小件商品繁雜且單件價值小,花時間去了解這一類的商品行市對不經常購買的買主來說得不償失。於是就產生了經濟學上所謂的“信息不對稱”,而這就給了商家可乘之機。商家的商機就在於利用這種“信息不對稱”,通過搭售方式,隱蔽而又巧妙地構造一攬子交易,誘使買主上當。而這些小玩意又是彩電上必不可少的配件,在消費者看來,彩電賺了一把,沒必要在這些小玩意上較勁,所以通常情況下新用戶都是不討價還價的。

張揚正是利用“信息不對稱”,在彩電這種大商品上,以“爛價”招攬顧客,其真實用意在於以“天價”售出盡可能多的電視天線、開關、插座等小件商品。這不但帶來了可觀的利潤,而且誰也不知底。大家明裏看到的隻是張揚做大件虧了本,卻不知在做小件上賺了一大把!以此看來,張揚的生意經在生意場上似乎有欺詐之嫌,但是再想想,做生意不就是為了從中得到一點利潤嗎?小配件上雖然賺錢了,但是大商品上卻是跳樓價。在很多生意場中都有這樣的例子:賣鋁合金窗的配玻璃,賣皮鞋的配鞋油,甚至於現在開網吧的配賣汽水等等。

經商做生意,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盈利,虧本生意沒有人願意做。然而,就有這麼一些精明的商人,專門“從賠錢中賺錢”,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些做賠錢生意的人不僅沒有賠本,反而大賺特賺。所以,並不是所有的賠本生意都是不能做的,隻要做的得法,照樣可以贏利。

(2)明裏賠本生意。暗地悶聲發財

有一個做石砂生意的老板,他沒有文化,也絕對沒有背景,但生意卻出奇地好,而且曆經多年,常盛不衰。說起來他的秘訣也很簡單,就是與每個合作者分利的時候,他都隻拿小頭,把大頭讓給對方,他做生意敢於吃眼前虧。

這樣一來,凡是跟他有過合作的人,都願意與他繼續合作,而且還會介紹一些朋友,再擴大到朋友的朋友也都成了他的客戶。人人都說他好,因為他隻拿小頭,但所有的小頭集中起來,就成了最大的大頭,長此以來,他才是真正的大贏家。表麵上吃眼前虧,實際上卻可以賺很多錢。

下麵這個例子與上述這個故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在一條繁華的街上,有兩家影院,在市場不太景氣的情況下,兩家影院的老板都使出渾身解數爭攬顧客。路南的影院推出了門票八折優惠,路北的影院接著就來了個五折大酬賓。對於顧客來說,在環境差不多的情況下,當然都願意去花錢少的影院。於是,路北的影院生意興隆,路南的影院卻是門可羅雀。

看到這種情況,路南那家影院的老板不甘坐以待斃,於是一賭氣,幹脆來了個“跳樓大甩賣”——門票打兩折。按照當地消費水平和行業常規,影院門票五折以下已經毫無利潤可言了,路南影院打兩折的目的是為了把對手徹底擠垮,然後好再進行“價格壟斷”,沒想到他們剛剛拉回了一些顧客,路北的影院接著就又推出了門票一折優惠,並且去影院看電影的人每人還送一包瓜子。這樣一來,路南影院的老板實在沒有勇氣參加競爭了,便宣告倒閉,關門了事。這時,大家都以為路北的影響會立即恢複競爭之前的價格,然而,影院老板並沒有這樣做,這個送瓜子的“賠本生意”卻一直堅持了下來。

將近一年的時間過去了,路北影院的老板買了奧迪轎車,房子也換成了高檔別墅,一副發了大財的樣子。原路南影院的老板對此百思不解,為了弄清真相,便通過朋友打探路北老板的經營秘訣。大費一番周折後,他終於弄清了事情的真相。路北影院一元的票價要賠錢,送瓜子更是賠錢,但送的瓜子是老板從廠家訂做的超成型五香瓜子,看電影的人吃了瓜子後,一定都會口渴的,於是老板便派人不失時機地賣飲料,飲料也是經過精心挑選的甜型飲料,結果顧客們越喝越渴,越渴越買,飲料和礦泉水的銷量大增——放電影賠錢、送瓜子賠錢,但賣飲料卻給老板帶來了很高的利潤。

其實,這家影院老板采用的是“聲東擊西”的賺錢術。商海中有人賺錢賺在明處,有的人則像這位影院老板一樣,采取了隱藏利潤點、迂回賺錢的策略。利潤點隱蔽得好,顧客認為你做得是“賠本生意”,他便會覺得自己花的錢值,從而也就會痛快地掏腰包。表麵上吃虧,悶聲發財,實際上蘊含著科學經商的大智慧,越是這種肯吃眼前虧的商人越賺大錢。

一個有經商之道的人,一定很會掌握市場。或許在外人看來,他可能也在做“賠本”的生意,但是不是真正的賠本就隻有經商的這個人自己知道了。其實,商人的賠,是一種投資,其中包含著經營的謀略。賠是為了讓顧客形成一種消費慣性,賠的背後是一種長遠的目光和深邃的經營理念。

此外,還有一種現象也是我們應該提及的,那就是:有些人嘴上說賠錢,事實上也確實是賠錢,隻不過他們不是為了照顧消費者,而是在惡意殺價,與同行進行不正當的競爭。

我們都知道,經銷商賣貨圖的就是賺錢,但有的經銷商賣貨卻往裏賠錢,這種看起來荒謬至極的事情的確在時刻發生著。拿中關村為例,經了解,中關村經銷商將原價1299元的華碩PSB主板按999元低價進行促銷。這麼低的價格不僅分毫不賺,經銷商還要倒賠,低價背後當然暗藏著許多的“貓膩”,這之中除了上麵所說的用別的附帶產品來填補空缺外,還有就是惡意殺價排擠競爭者。

在IT行業中,隨著價格的日趨透明,它的暴利時代早已一去不複返了。在白熱化競爭中掙紮的經銷商們使出渾身解數來尋找出路,其中的艱辛與苦楚隻有他們自己知道。他們的諸多這種看似不太“厚道”的促銷方式其實也有著太多的無奈。

然而,我們又不能因為他們的諸多無奈而對之抱以寬容。因為對於整個行業而言,惡意的哄抬或者殺低價格都是一種極為不理智的行為,這會令價格體係出現混亂。如果一次低價導致更多經銷商盲目跟風的話,那麼整個市場都會因此而陷入一種惡性循環。商家的利潤率越來越低,最終隻能在產品質量和服務上縮水,最終受害的不僅僅是經銷商自己,廣大消費者的利益也很難有保障。

所以,我們要認真考慮一下,商家口裏的“賠本生意”真的不能做嗎?顯然,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這樣的“賠本生意”不僅能做,而且這樣的生意真是賺錢多多。

正確對待朋友間的利益之爭

我們從孩玩時代就交朋友,那時稱為“小朋友”,為什麼能夠成為“小朋友”。就是我帶他玩,他也帶我玩,他把好吃的給我吃,我也把好吃的給他吃,他把他的小刀或鉛筆借給我用,我也把我的東西借給他。雖然當時並不知道這裏麵有利益關係,但其實這就是一種互惠互利的利益關係。等到我們長大成人了,各幹各的事,不在一起了,再見時也就那麼一會兒的熱烈,握個手,吃頓飯,寒暄幾句而已。

有人說:“沒有永恒的朋友,隻有永恒的利益。”這句話乍聽起來覺得沒有道理,細想起來也有點理由。

夫妻算不算朋友?子女算不算朋友?兄弟算不算朋友?應該說算吧,因為不僅有利益關係,還有血緣關係。但怎麼還有夫妻、父子、兄弟反目的呢。究其原因就在利益上。兄弟間為了爭奪遺產,父母不作為,兒子不努力,或某方過分傷害了對方的利益,都會成為反目成仇的理由。有的人為了一己私利,認賊作父,甚至對權貴家的狗都可以叫親娘,出賣朋友就是理所當然的事了。如果你交上這樣的朋友就是一輩子的遺憾!看來“沒有永恒的朋友,隻有永恒的利益”這句話的確有一定的道理。

這個世界上難道就真的沒有朋友了?有的都是利益關係的臨時組合嗎?實際上,朋友還是有的,朋友也不可能一點都不談利益。

與朋友相處,在利益上無非是衝突和一致兩個可選項。至於選哪一個,則要看你對朋友的態度了。朋友之間多少都會麵對利益的衝突,利益衝突往往可以顯現一個人的本性。在利益衝突的前提下,商人用較少的利益換取一個好朋友是值得的;同樣,用較大的利益放棄一個不合適的朋友也是合適的。

有一家工廠效益不是太好,工人們的工資很低,當工人們要求增加工費時,老板就對他們說:“各位,你們希望公司倒閉嗎?”當然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工廠倒閉,如果倒閉了,就會失業,連眼前的低工資也拿不到了。

老板繼續說道:“如果工廠倒閉了,大家一分錢工資也拿不到了。我也不希望工廠倒閉。我與你們有著共同的利益,工廠倒閉了對你們、對我都沒有好處。如今我們隻有團結一致,共同渡過難關,工廠辦好了,大家才會都有飯吃。”

工人們聽了老板的話,感覺到老板與自己有著共同的利益關係,覺得工廠辦好了,老板發財了,自己工資收入就會提高。結果這些工人齊心協力,個個努力工作,果真把工廠搞得有聲有色,老板和工人們都實現了自己的願望。

這名老板把勞資矛盾中利益的衝突成功的轉化為振興工廠的動力,最終雙方都維護了自己的利益。這一點很值得我們在與朋友相處時學習的。真正的朋友在利益上看得是很淡的。一是說朋友要是知音,能互相理解,二是說朋友要互相謙讓,不因小利動搖大的理想。

一個人首先要是帶著個人的利益目的去交朋友,想必是不會交到真正的朋友的。朋友是奉獻,不是索取;朋友是謙讓,不是專橫;朋友是仁慈,不是仇恨;朋友是春花秋月,是和風,是潤物細無聲的雨露,是和煦的陽光,朋友是雪中送炭,不是錦上添花。

隻有相同的利益,才能使雙方的友誼長久。因此,我們要盡量化解與朋友利益上的衝突,使自己和朋友有著共同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