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2 / 3)

交好朋友多半是一個人為了更好地生存,更好地成就一番事業。而古今中外能夠有所作為的人恰恰是那些不指望朋友的人,三國時的曹操一代奸雄,秉性多疑,沒有一個朋友,但偏偏是他打下基業,別人隻能望其項背,自歎弗如。所以,好朋友並不一定是你事業的好夥伴,可以和你有福同享,但不一定可以有難同當。

不要成為錢的奴隸

生意場上,有些商人為了賺錢,總是想獨霸市場,一心擠垮同行。他們在處理與同行的關係上,多是互相詆毀,互相攻擊,互相欺騙。結果,很少有達到自己目的的。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為了金錢,父子兄弟可以相互殘殺,他們的目的無非是為了獲得供他們賴以生存的錢財。人類的無盡欲望又使自己變得更加殘忍,侵吞財產之心也隨之膨脹。這是在金錢社會中苦苦掙紮而命運各異的人共同發出的歎息,是留給所有生意人的警示。

如今的商場,幾乎所有的商人都高喊“錢不好賺了”。確實,現今的生意場競爭激烈,如果爭得賺錢的機會,誰會輕易放過呢?大家共同賣力,而自己獨享利益或者是拿大頭,的確是令人開心的事,隻恨自己不能一下子就將所有的利潤包攬在自己懷裏。但是,你想過結果會是什麼了嗎?這樣的賺錢理念是不現實的。

單靠自己的力量賺錢,這在當今社會似乎越來越難了,甚至可以說是不可能的事情。越來越多的人懂得,要靠大家的協助才能發財賺錢。現代社會的企業,雖然也提倡競爭,鼓勵競爭,但競爭的目的是為了相互推動、相互促進、共同提高、一齊發展。當然,隨著經濟的發展,市場競爭的加劇,也會出現個別企業之間的反目成仇。

我們已經進入了微利時代,因此,聰明的商人已經知道開始轉變自己的經營理念了,那就是“有錢大家賺”,他們善待自己的盟友,也開始善待自己的對手,善待自己的合作夥伴。在商界,有一種盟友式的合作,他們著眼於長遠利益,廣交朋友,不為蠅頭小利而損人利己,木雕大王張果喜的做法堪稱典範。

張果喜在開拓日本市場時,由於善於處理賺錢與同行的關係,很快他便成為了日本佛龕市場的領軍人物。起初,他的產品是通過日本代理商進入日本市場的。當他取得了一定市場份額之後,聰明的日本商人為了降低進貨成本,撇開代理商這一環節,直接找到了張果喜,要求訂貨,“這怎麼行呢?”張果喜果斷地拒絕說,“這樣我雖然賺的多了,但卻斷絕了代理商的財路,這是不合適的,我已經同你們的日本代理商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我不能因為你的報價較高而斷了他們的財路,懂嗎?”

對此,日本商人大為不解,天下竟有這樣傻的人,送上門來的錢都不要,他滿腹狐疑地看著張果喜。張果喜說:“你們不會不明白,中國有句俗話說:‘有飯大家吃,有錢大家賺,你好我好,天長地久’,我不想吃獨食啊。”為了維護同日本代理商的朋友關係,張果喜毅然拒絕了日本商人直接進貨的要求。

日本代理商得知這件事後,對張果喜的富有人情味的做法十分欣賞,豎起大拇指稱讚他有王者之風,而且,為了感謝張果喜的“義氣”,下大力氣去推銷商品,結果,張果喜不但沒有少賺錢,在日本的名聲反而更加響亮了。

在商界,為了盟友的利益而犧牲自己眼前利益的人實在不多,隻有像張果喜這樣富有王者風範的人,才能權衡利弊,周密思考,寧肯放棄自己的部分眼前利益而保持與盟友的良好合作,最終,贏家還是他自己,這叫雙贏。

曾有一位朋友向一家公司董事長推薦一位具有相當水準的人才。他是個賺錢的材料,能力非常強。假若這位董事長能重用他,對公司一定有很大幫助。

果然這位人才備受董事長的信任。他所設計的商品,推出後沒多久,就受到大眾的歡迎,賺了一大筆錢。可是,賺了錢的董事長卻沒有將紅利分給這位人才。他得到的仍是固定的月薪而已。這位人才很快就被另一家同行公司“挖走”,這位人才對那位董事長也疏遠了。失去了這位人才,這位董事長也失去了很多賺錢的機會。

這位董事長是位典型的具有獨占利益觀念的人。也許他明白自己在做什麼,可是原始的貪財之心使他原諒了自己。盡管這位董事長有能力又很有經驗,但他的貪財之心甘為錢的奴隸卻壞了大事。

善於“雙贏”的企業家是從來都不做損害別人利益的事的。他們從不一見錢就眼熱,見利忘義的,而是目光長遠,善待盟友。開闊的視野和博大的胸襟,更加有助於他們成為同行業的霸主。

亞洲首富李嘉誠曾經這樣說:“做事要留有餘地,不要把事情做絕。有錢大家賺,利潤大家分享,這樣才會有人願意合作,假如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如果隻拿9%的股份,就會財源滾滾而來。”李嘉誠的箴言,實在是他大半生以來苦心經商所總結的經驗,也是他一生經商所奉行的準則,這個準則值得我們好好去學習。

李嘉誠的經商準則為他在商界贏得了無數朋友,同時也贏得了廣大股東和公司員工的信賴和支持。他的這一經商準則也應成為一切商人的做事準則,做生意不能有貪念,人不能淪為金錢的奴隸,不能受錢的主宰。這樣大家才可以在商場上順暢地實現自己的經營目的,為自己爭取更大的利益。

所謂的“賠本生意”是真的嗎

商場上有句格言,“千做萬做,賠本生意不做”。然而,在實際的經營中越來越多的人都在說著同一句話:“做生意不會經營,真是賠本啊。”真的會有那麼多的人賠本嗎?

如果真的像商家所說因為經營不善,賠本甩賣,好幾年的時間不是越賠越多嗎?再說,哪有那麼多的存貨夠連續處理幾年呢?難道這個商家是白癡嗎?

其實,商家要比我們精明得多,他們的動機就是為了盈利,這才是商業的至尊準則。除非由於很多原因真的虧本,但是沒有一個商家會傻到這麼長時間去做越虧越多的買賣。如此看來,隻有一個理由可以解釋得清——那就是這個商家在說謊!就是利用這個謊言,使消費者心甘情願地掏出口袋裏的錢。

如今的社會再也不是以前那個自給自足的社會了,人生在世,衣食住行、吃喝拉撒,所有的事都離不開購物,所以商家和消費者永遠是一對“冤家”。不信的話,你可以去商場購物,不說別的,就是講價這個環節也夠你受的了。當你絞盡腦汁,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將價格講到一半而沾沾自喜轉身離去的時候,豈不知背後傳來商家的竊竊私語:這下掙了這個傻瓜多少多少……難怪現在的商品進貨價格已經成為公認的商業秘密,這件貨物到底價值多少,隻有商家們才知道其中的底細。

我們走在大街上時往往會聽到這樣的話,“本店由於經營不善,欲回籠資金,所有庫存商品全部賠本清倉甩賣,歡迎廣大消費者莫失良機,前來選購……”聽起來並沒有什麼不正常,商家賠本不幹了,處理貨底,人之常情。如果,這句廣告語每天不斷地播放,持續兩三年的話,那麼,就不能說它正常了。似乎聽這句廣告語已經成為了人們的習慣,如果真的有一天店家“回籠”了資金而關門時,人們還真會有一些不適應。

至於那些嘴裏喊著“跳樓大甩賣”的商家,他們都在千方百計地打消費者的主意;“最後×天大酬賓”,豈不知這個最後能夠和“永遠"劃上等號;“全×最低價”,就是不知道他這個最低是怎麼得來的……諸如此類、不一而足的謊言充斥著我們的聽覺和視覺,讓我們防不勝防!有句話說的好:謊言說了千遍也成了真理,何況商家的謊言又何止是千遍萬遍能夠統計的呢?於是,我們無奈地看到那些說謊者的店鋪照樣人來人往、門庭若市,那些說謊者的腰包比我們的鼓了許多。有這樣的好事,恐怕是所有商家都希望看到的。

(1)“從賠錢中賺錢”

美孚公司剛剛開始在上海開辟市場時,絕大部分中國人還沒有使用煤油燈的習慣。美孚公司在上海花了很長的時間,使出了渾身解數,仍然收效甚微。後來,該公司規定:誰買2斤煤油,就奉送刻有“請用美孚油”字樣的煤油燈一盞。這一招果然奏效,2斤油本來不貴,還可以白撿一盞價格不菲的油燈,於是買煤油的人趨之若鶩。短短一年,美孚公司就“賠”掉了80多萬盞煤油燈。但是,正是這80多萬盞白送出去的煤油燈,起到廣告和示範作用,成了美孚公司取之不竭的財源。美孚公司因此不但迅速占領了中國的“洋油”市場,而且盛銷幾十年,獲利無窮。

可見,賠本生意也是可以做的,這種賠本隻是一時的,換來的將是長遠的利益。

張揚是某鎮上做家電生意的老板。這個鎮是縣裏的最大的集鎮和商貿中心,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這裏農村集市的現代商業味兒也越來越濃。鎮上的東街是當地有名的“家用電器一條街”,一溜兒排開有十幾家商行,論規模誰也不比誰家大。為了能夠通過市場競爭中的生存檢驗,老板們便各使奇招,各施伎倆,以至於競爭慘烈到一台電視機的銷價往往低於進價。在如此殘酷的市場環境中,張揚不但沒有被淘汰出局,而且每年還有合算的利潤。

做家電生意最旺的時間是在每年春節以前的大約一個月內。在這段時間內,大多外出的民工會陸續返鄉,同時也是傳統的結婚高峰期,對於東街的老板們來講,這無疑是段最佳的“掃貨期”,所以個個都憋足勁謀劃著將消費者“一網打盡”。然而,令老板們苦惱不已的是,往往也是在這段時間內,家電價格卻進入了最低穀。

離鎮上不遠有一家全國性家用電器集散大市場之一的邵東市場。東街的貨全都是從那裏進的。而東街家電銷售高峰期一天最大的需求也不過是邵東市場倉儲量的一個零頭,加之兩地之間也就一個小時的車程,半天之內可以跑兩個來回,所以老板們不設倉庫也等於隨時有充足的存貨。正因為能如此方便地從邵東市場得到充足的貨源,於是造成在東街市場上做家電生意無比方便。同時,每個商行的老板又都想利用春節前的旺銷期來擴大市場份額,於是集體使出了“爛價”慣用伎倆,最終導致了東街集鎮市場的家電零售價比邵東大市場的批發價還要低的滑稽現象。

張揚在鎮上賣家電價格實在是夠“爛”的了。一台21英寸的普通彩電,進價1280元,銷價卻隻標1180元,而張揚有時連1080都願出手。在旺銷期,他曾創過月銷150台彩電的紀錄。這是東街那些賣彩電的商行的兩三倍。如此算來,張揚賣彩電不是虧老了麼?但他為什麼還會每年都有利潤呢?人們對張揚的行為大為不解,明知這家電的價格“爛”得一塌糊塗,生意還能繼續做,莫非是在賠本賺吆喝?…一些做家電的老板紛紛改行,另謀生路,而大多數老板卻樂此不疲地幹著這“賠本賺吆喝”的買賣。這就在於他們的生意秘笈上有“賺”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