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商各商號在號規中均規定了“重信義,除虛偽”,“貴忠誠,鄙利己,奉博愛,薄嫉恨”,反對以卑劣手段騙取錢財。要求商人恪守“誠信仁義,利從義出,先予後取”的正道。誠信經營的晉商視信譽為命根,強調做買賣必須腳踏實地,不投機取巧,寧可虧本也不做玷汙商號招牌的事。
晉商如此注重信譽,自然招來終身主顧。1888年,英國彙豐銀行在上海的經理回國前,對晉商曾有過這樣一段評論:“這25年來,彙豐銀行與上海的中國人(晉商)做了大宗交易,數目達幾億銀兩之巨,但我們從沒有遇到過一個騙人的中國人。”
清代祁縣富商喬致庸把經商之道排列為:第一是守信,第二是講義,第三才是取利。喬家的複字號商號之所以長盛百年,就在於其不圖非分利潤,靠信譽贏得了長期客戶。凡複字號的商品,必保質量,價格公道,絕不會以次充好,缺斤短兩,使客戶蒙受損失。因此,複字號就是信譽的保證。
有一年,喬家複字號複盛油坊名下通順店從包頭運來大批胡麻油往山西銷售,經手店員為貪圖厚利,竟在油中摻假。此事被掌櫃發覺後,告訴喬致庸。喬致庸寧可忍一時利益之痛,也要大力挽回商譽,保證長期的持久利潤和品牌信譽。於是他命顧天順和通順店李掌櫃連夜寫出告示,貼遍全城,說明通順號摻假事宜,同時,凡是近期到通順店買過胡麻油的顧客,都可以去店裏全額退銀子,以示賠罪之意。尚未賣出的胡麻油立即飭令另行換裝,以純淨好油運出。並以此事教育員工:“商家是要追逐利潤,但絕不幹損人利己的事。”這次胡麻油事件,雖然商號蒙受不少損失,但因其誠實不欺,信譽昭著,複字號的油成為信得過商品,遠近聞名,商業更加繁榮。
祁縣的複恒當鋪,門麵不是很大,但很注重服務態度,典當物品定價比其他當鋪高。一年365天營業,連大年初一也不休息。而且還規定:每年除夕通宵營業,次日天明的第一筆交易叫天字第一號當,當戶要多少錢就給多少錢,不打折扣。因此,複恒當鋪在當地商譽好。尤其是它堅守信譽,工作認真,給當戶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有一天,複恒當鋪的櫃台夥計由於疏忽大意,把一件狐皮大衣誤識為羊皮襖讓人贖走了。當狐皮大衣的典當主來贖典當物品時才發現差錯。事情報大掌櫃知道後,他立即召集夥計訓話,強調贖錯當是當業大忌,是關係本鋪名聲的大事,一定要徹底清查,糾正錯誤。於是,複恒當鋪全號夥計夜以繼日地核對每張當票和賬簿,逐人逐事回憶當時的情況。
經過仔細排查,發現了一點線索,錯贖範圍縮小到臨城的幾個村子。於是,大掌櫃親自率人去附近農村調查,幾乎把臨城村當過皮衣的農戶濾了一遍。終於查明錯贖戶是北穀豐村的一位姓範的農民。大掌櫃拿上羊皮襖送到範家,一進門就連聲檢討,錯在複恒當鋪,絕不能怪罪範家。狐皮大衣取回後,大掌櫃又親手送還失主,還對錯贖做了一定的經濟賠償。
這件事很快就在祁縣城鄉傳播開來,它不僅未因出了差錯而影響了複恒當鋪的業務,反而使複恒當鋪的牌子叫得更加響亮!這既體現了商人靈活的經營措施,又表明了把聲譽視作自己生命的經商美德。
做生意與做人本質上應該是一致的,一個真正成功的商人,往往也應該是一個講信義之人。比如清代商人胡雪岩,就可以稱得上是一個真正的仗義守信的成功商人,也可以說他的仗義守信,正是他獲得比一般人大得多的成功的重要條件。
胡雪岩開設的阜康錢莊開業不久,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客戶。一天傍晚時分,一名軍官手裏提著一個很沉重的麻袋,指名要見“胡老板”。胡雪岩來到錢莊後,這名軍官把姓名和官銜報了出來:“我叫羅尚德,錢塘水師營十營千總。”然後,把麻袋解開,隻見裏麵是一堆銀子,有元寶,有元絲,還有散碎銀子。隨後他又從懷裏掏出一遝銀票,放在胡雪岩麵前。
“胡老板,我要存在你這裏,利息給不給無所謂,也不要什麼存折。”
聽了這句話,胡雪岩大為感動,一個素昧平生的人,竟然如此信任自己。不過胡雪岩心想,以羅尚德的身份、態度和這種異乎尋常的行為,這筆存款既可能是一筆生意,也可能是一種麻煩。
隨後胡雪岩了解到:羅尚德是四川人,家境曾經相當不錯,但從小不務正業,是個十足的敗家子,因而把父母氣得雙雙亡故。羅尚德從小定過一門親事,女方家也是當地一個財主,好賭的羅尚德不時伸手向嶽父借錢,前後共用去嶽父一萬五千兩銀子。後來女方家見他不成才,便提出退婚,並說如果羅尚德肯把女方家訂婚時的庚帖退還,他們可以不要這一萬五千兩銀子,另外再送他一千兩銀子。不過希望他今後能到外地謀生,免得在家淪為乞丐,給死去的父母丟臉。這對羅尚德是個刻骨銘心的刺激,他撕了庚帖,並且發誓說,做牛做馬,也要把那一萬五千兩銀子還清。羅尚德後來投軍,辛辛苦苦13年熬到六品武官的位置,自己省吃儉用,積蓄了一萬多兩銀子,如今已經接到命令要到江蘇與太平軍打仗,自己沒有可靠的親眷相托,因而拿來存入阜康錢莊。他將銀子存入胡雪岩的阜康錢莊,既不要利息,也不要存折,一來是因為他相信阜康錢莊的信譽,他的同鄉劉二經常在他麵前提起胡雪岩,而且隻要一提起來就讚不絕口;二來也是因為自己要上戰場,生死未卜,存折帶在身上也是一個累贅。
得知羅尚德的具體情況,胡雪岩心裏盤算了一下,說道:“羅老爺,承蒙你看得起阜康,當我是一個朋友,那麼,我也很爽快,你這筆款子作為三年定期存款,到時候你來取,本利一共一萬五。你看好不好?”
“這,這怎麼不好?”羅尚德驚喜不已,“不過,利息實在太多了。”後來的事實也充分證明,胡雪岩的為人的確是仁至義盡講信用講到了家。羅尚德戰死前,委托兩名同鄉將自己在阜康的存款提出,轉至老家的親戚家。羅尚德的兩位同鄉沒有任何憑據,就來阜康錢莊辦理這筆存款的轉移手續,阜康錢莊在證實了他們的確是羅尚德的同鄉後,沒費半點兒周折,就為他們辦了手續。
羅尚德的經曆使阜康錢莊的聲譽一下子就在軍營中傳開了。許多官兵把自己多年積蓄的薪餉甘願“長期無息”地存入阜康錢莊。當時胡雪岩的錢莊是新開設的,根本沒有多少資金流通,可以說軍營中官兵的這筆存款成了阜康錢莊的“第一桶金”。
良好的信譽不僅是能鞏固住老客戶,它更大的價值是靠口碑為商人贏來了無限的源源不斷的客源,也為自己贏得了更大的財源。
所以,做生意要切記:信譽是賺錢的根本,是生意人的招牌。在當今的生意場上,商人更應該講誠信重信譽,經濟的損失,將來可以賺回來,而信譽的損失,就難以挽回。有了不講信用的壞名譽,沒有人敢和你一起做生意,你必將成為孤家寡人,生意也必將舉步維艱。
商人唯利是圖的本性
當代社會競爭相當激烈,商場上也一樣,甚至更殘酷。商家們為了得利會不遺餘力地開展激烈的商業競爭,而促銷更是商家競爭的一種首選必備手段。他們的促銷活動可謂奇招紛出,怪招迭起。不合情理、甚至不合道德法律觀念的宣傳促銷手段在現實中往往以慘敗收場的事例更是不勝枚舉。
平時我們進入某些商場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標語:“1.顧客永遠是對的;2.顧客如果有錯誤,請參看第一條。”還有一些商家打著“為消費者著想”的條幅。你到處都會聽到、看到、感覺到商家們的“真誠”,於是我們大家就或許真的認為顧客就是上帝了。
有的商家在宣傳紙上寫上“低價回籠資金,全場一折起”等字樣。進去看看他們的東西,似乎真的很便宜,但是這個便宜,隻是一個表象,是商家們為了賺錢而製造的一個表象。像平時我們所見到的什麼“顧客是上帝”、“為消費者著想”等,都是他們獲取利益的前提,不過是一個毫無意義的口號罷了。所以,無論到什麼時候,商人都不會做賠錢的買賣。
商人逐利本來沒什麼奇怪,甚至是天經地義的。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能見利忘義、顛倒黑白、混淆是非,更不能超越基本的道德底線。遺憾的是,如今這種在利益驅動下混淆是非、顛倒黑白的現象,人們已經越來越司空見慣、見怪不怪了。
商品化的浪潮衝擊著社會的各個層麵、各個角落,好多人忙著“下海”做“事”。許多“下海”者和大多數人都可能認為,經商是遠離道德品質修養的世外桃源,沒有什麼“做人”之慮。做商人隻是要賺錢的。我們要看到,金錢這東西是容易改變人的性情,就像古典文學中描寫的那樣,人們“看見白花花的銀子,眼睛裏都冒出火來”。不少人在金錢的麵前變得格外貪婪,見利忘義,置法紀、道德、良心、友誼、情感於不顧,不擇手段,甚至幹出傷天害理的事來。
醫藥市場的價格虛高已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很多藥品、保健品價格水分多多,正是有了這樣的暴利,才讓眾多的商家紛紛殺進醫藥市場。有的商家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不惜違規鋌而走險。比如某種口服液,按正常銷售渠道,該口服液每盒隻要賣四五元錢,廠家就已夠本並能賺錢了,然而在市場上,其價格可能達到每盒三四十元,甚至上百元。這中間的差價包括廣告宣傳、業務招待、市場開發、醫藥零售商的利潤等費用,不知情的消費者一直處於這樣的“騙局”中。而這隻是眾多“騙局”中的一部分行為,商家在銷售自己的產品時,用出花樣繁多的手段更是“常規”。
追求利益最大化是資本家的天性。古時候,商品經濟不發達,古風猶存,商人們隻追求十分之一的利潤,所謂“逐什一之利”。現在,許多商人連十分之十的利潤都不滿足,有翻倍的利潤才覺得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