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帶些“小道具”
朋友相聚,也許在初次見麵時打不開局麵而陷於窘境,也許在中間出現冷場。這時,你隨身攜帶的小道具便可發揮作用。一個精致的鑰匙鏈可能引發一大堆話題,一把扇子既可用作帽子,又可題詩作畫,也可喚起大家特殊的興趣。所以說,小道具的妙用不可小瞧呢。
(6)製造一些無傷大雅的小漏洞
漏洞是懸念,是“包袱”,製造它,會使人格外關注你的所作所為,精力集中,全神貫注。待你抖開“包袱”之後,人們見是一場虛驚,都會付之一笑。
(7)提出荒謬的問題並巧妙應答
生活中,總是一本正經的人會給人古板、單調、乏味的感覺。交談中,不時穿插一些朋友們意想不到的、貌似荒謬而實則極有意義的問題,是很好的一種活躍氣氛的方法。也許會有人時常問你一些荒謬的問題,如果你直斥對方荒謬,或不屑一顧,不僅會破壞交談氣氛、人際關係,而且會被人認為缺乏幽默感。
學會提出引人發笑的荒謬問題並能巧妙應答,有助於良好社交氣氛的形成。
(8)適當貶抑自己
自我貶低、自我解嘲,這種戰術是最高明的。往往是老練而自信的人才采取這種方式。貶抑會收到欲揚先抑、欲擒先縱的效果。眾人將在哄笑聲中重新把你抬得很高。自我貶抑既可活躍氣氛,又能博得他人好感。
(9)故意暴露一下“缺點”
你可以偶爾故作滑稽,或搞出一副大大咧咧、衣冠不整的樣子;或莽撞調皮、佯裝醉漢,擺出一副滿不在乎的神情。這些“缺點”,平素在你身上不常見,人們突然觀察到這種變化,會有一種特殊的新鮮感,你收得攏、放得開的舉止會令人捧腹大笑,使大家對你刮目相看。
(10)不妨傷害一下對方
經驗證明,彼此畢恭畢敬未必就沒有矛盾,而平日吵吵鬧鬧的夫妻可能會更親熱。朋友間也是如此,若心無芥蒂、毫無隔閡,開句玩笑,貶低一番對方,互相攻擊幾句,打幾拳、給兩腳,並不是壞事,反倒顯得親密無間。社交中,心無戒備、偏見、不帶惡意的攻擊與傷害,會使朋友、同事更加無拘無束。詼諧、戲謔中的“君子風度”,最能活躍氣氛。
要想達到商務社交的理想氣氛,除在形式上做文章外,最主要的還是內容的新穎、別致,內容本身充滿活力,商業活動才會活潑、歡快。所以,我們要別出心裁地創造這種愉悅的氛圍,這對自己的事業是有諸多好處的。
慈善捐款的效應
當今社會,很多成功的商人都非常重視福利事業,以此樹立自己大慈善家的形象,來提高自身和企業的知名度。所以在天災人禍麵前,他們義無反顧,擔負起扶危濟困的責任。他們的行為為個人及企業贏來了巨大的聲譽。但是,也有一些企業由於捐款不及時、數量達不到國人的期望值而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之上,幾乎成為眾矢之的。
“大公有私”個性鮮明的王石的特立獨行和樂於公益的積極作為,為他在中國地產界贏得了很高的聲譽,在他的領導下萬科連續多年被評為“中國最佳企業公民”。然而,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後不久,他身上這兩種不能不稱之為優秀的品質卻發生了一次近乎危險的悖離。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當天,萬科集團總部決定捐款人民幣200萬元。但鑒於萬科2007年銷售額內地排名第一、淨利潤超過48億元的市值規模及行業地位,有網友對萬科的捐款數額不以為然,認為200萬元的善款尚不足其淨利潤的萬分之四,遂呼籲萬科再多捐點,不要顯得寒酸、摳門。
尤其此時很多港台企業家紛紛傾囊相助,其中,台塑集團和邵逸夫先生各捐一億,讓人印象十分深刻。網友高呼差距太大,紛紛指責大陸富商“為富不仁”、“缺乏社會責任感”。
麵對網友質疑,處於風暴中心的萬科,終於不再保持沉默。震後第三天,王石開始在個人博客上對捐款事件作出回應:“……萬科捐出的200萬是合適的。……萬科對集團內部慈善的募捐活動中,有條提示:每次募捐,普通員工的捐款以10元為限。其意就是不要讓慈善成為負擔。”
此舉更是火上澆油。媒體和網民的口誅筆伐,加上民眾自發組織的抵製活動,導致在此期間,萬科的股價一路下滑,引發投資者極大不滿。王石本人和萬科的品牌形象也跌至穀底,根據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的報告,萬科因為“捐款門”事件,品牌價值比2007年縮水了12.31億元。
2008年6月5日,萬科召開臨時股東大會,王石態度誠懇的道歉打動股東之後,董事會提出的對災區l億元的援建方案獲高票通過,王石這才從要求他“引咎辭職”的呼聲中險渡危機。
一個受公眾關注的生意人,無論麵對民眾、同行還是自己的競爭者,他具有象征性的言行都是“政治”。這樣的“政治”固然不會給民眾造成災難性的影響,卻完全有可能將企業“夷為平地”。從目前我國生意人的政治素養來看,王石所經曆的“捐款門”和他真誠的道歉,對許多人來說具有積極啟示意義。一些生意人在慈善或公益事業上尚缺乏清醒的認識,不知道如何利用這種政治為自己和自己的企業塑造良好的形象。
據《21世紀經濟報道》稱,汶川大地震發生之後,像王石這樣麵臨“捐款門”煩惱的並非少數。
盛大公司在地震發生當晚就捐出100萬元,隨後,又發動用戶、員工、全球合作夥伴再次捐贈300萬元。但是,這並未給這家網絡遊戲公司帶來“樂善好施”的名聲,一些玩過《傳奇》的人,甚至表示會因為盛大的“吝嗇”而舍棄其遊戲。2008年5月16日,盛大宣布,“經公司抗震救災領導小組連夜開會決定,向在“5.12”特大地震災害中受災的四川汶川等地區追加捐款至1000萬元人民幣。”
而更被動的是一些跨國公司的中國區高管。對於這些公司,如何賑災,捐贈多少,都需要等待亞太總部或者全球總部的最後決策。一家著名的IT企業,在災後立刻啟動公司應急機製,甚至立刻設計了一個可以直接從員工工資賬戶扣款的捐贈平台,但是當內部員工捐款總額超過200萬元之後,不少員工就開始對公司尚未以公司的名義捐款表示不滿。
這說明我國的企業很少能將慈善或公益事業作為一種政治營銷手段納入經營的一部分。其實,熱心慈善或公益事業正是一種懂政治的表現。它不僅意味著“以人為本”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感,更是一種以良好的企業形象獲得社會讚賞與支持的手段。勿以善小而不為,經濟要求企業家通過公益事業來獲取公眾最大的關注和支持,毫無疑問,這是企業說服政府給予政策優惠和重點扶持的最具征服性的策略之一。許多高贍遠矚的生意人,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利益來滿足大眾的要求,正是政治素質所折射出的高明之舉。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於2009年2月2日在英國劍橋大學發表了一次演講。他認為,道德缺失是導致當下全球性金融危機的一個深層次原因。一些人見利忘義,損害公眾利益,喪失了道德底線。為此,要有效應對金融危機,企業就必須主動承擔社會責任,企業家身上一定要流淌著道德的血液。他還引用“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在《道德情操論》中的話說:“如果一個社會的經濟發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眾手中,那麼它在道義上將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風險的,因為它注定要威脅社會穩定。”
生意人身上要“流淌著道德的血液”,絕不是不計得失的倫理要求,更不是虛無縹緲的道德說教,因為精神一旦轉化為物質,完全可以給生意人帶來實實在在的豐厚利潤。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到來,有更多優秀的跨國企業可以被拿來作比較和選擇,消費者對企業的信任已遭遇轉折點,即使最知名的品牌也不能避免被替代和拋棄的命運。一個能經受住時間洗禮的企業,一定是建立在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上,也一定是建立在負責任、健康、持續的品牌形象之上的,任何嘩眾取寵、急功近利的做法,都將是對企業的致命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