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1 / 3)

賺錢為行善,行善為賺錢,掙的錢多了,就能做更大的好事;做好事的意願,會激勵自己掙更多的錢。這種利他人、利社會的公益行為往往會讓商家獲得更大的商業利益,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無形資本”。一個商人有多大實力,不但要看他有多大本錢,還要看他有多大的無形資本。明智的商人不光考慮賺錢,還會設法做大自己的“無形資本”。

幫助他人就是幫助自已

古語說:“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往往一些原本你並不在意回報的幫助,能帶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和幸運。所以說,幫助別人就是在幫助自己。

有這樣的一個故事。說是一位小夥子從北方帶回一些玉蔫種,在自家的責任田裏試種,結果到收獲時,這塊田裏玉米的產比往年翻了一番。村民們知道這個消息後,紛紛找到小夥子,要購他的玉米良種,可無論怎麼說,小夥子就是不答應,村民們隻有作罷。

第二年春天,小夥子將自家的責任田全部種上了玉米良種,等待著一個豐收季節的到來。不料事與願違,這一年他家的玉米不但沒有豐收,而且比過去普通玉米種子的產量還低。農技專家在考察後說:“這是良種玉米接受了附近普通玉米的花粉所致。假如大家都種上良種玉米,就不會出現這種結果。”小夥子這才醒悟,感歎說:“幫人就是幫自己啊!”

幫人就是幫己,生存就是共存。社會分工越細,每個人對他人的依存度就越高,不會與別人合作,甚至排斥異己,就相當於把自己送入地獄。商場經營、做生意也是同樣的道理,友善地對待每一位顧客是做活事業和做大事業的根本之道。

李嘉誠年輕時,曾在一家生產塑料灑水壺的工廠當推銷員。在實踐中,他摸索出了一種以情動心的推銷方法:他每天早早地趕到人家公司門前,這時尚未到上班時間,隻有清潔工在打掃。李嘉誠就對清潔工說:“我幫您灑點水試試。”灑過水後,掃地就沒有灰塵了。清潔工一方麵覺得這玩藝管用,一方麵見李嘉誠幫了忙,心懷好感,因此極力向老板推薦他的灑水壺,有時一買就是好幾個。

在人家上班的時間,李嘉誠也有辦法。他對那些有權決定采購的主管說:“我給您演示一下這種產品的特點,順便給您掃掃地。”地掃完了,極少有人拒絕買他的灑水壺。

李嘉誠這種方法,既展示了產品的優點,又顯示了自己的誠意,效果非常好。運用這種方法,他成為那個工廠最好的推銷員。

隻用智商卻不用情商做生意的商人是不會有多大出息的,他們的眼睛盯著顧客的錢包,一門心思考慮如何從顧客身上掏出錢來,對顧客的心情和利益都毫無興趣。自然,顧客也會捂緊自己的錢包,像防賊似的提防著他們的算計。在這種情況下,要想賺錢就非常不容易了。反過來考慮,你對顧客坦誠以對,撇開功利心,反而能讓顧客心甘情願地打開自己的錢包。

正所謂:“幫助別人往上爬的人,會爬得最高。”如果你幫助另一個孩子上了果樹,你因此也就得到了你想品嚐的果實,而且,你越是善於幫助別人,那麼你得到的好處就會越多。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同事之間免不了互相幫忙。但辦公室就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要表示你的關切,必須是誠摯的。這不僅能使付出關切的人收獲一些成果,接收這種關切的人也是一樣,它是條雙向道,當事人雙方都會受益。

人際交往,需要互利互惠。幫助別人,就是為自己的人情信用卡儲蓄,為對方著想,亦是為自己打算。真心助人,其回報不言而喻。每個人在生活中都需要好的人際關係,都希望與別人相處融洽,溝通意見,互幫互助。人際關係好的人,人們稱他人緣好。人緣好是安全感的來源,是為人處世的基礎。一個微笑,一束鮮花;一句問候,一聲讚歎,一次幫助,都是交往中再平常不過的小細節,如果能在細微之處播撒愛,在細微之處贏得別人的青睞,學會為別人效力,你會發現,得到的總是會比付出的多。

喬。吉拉德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他熱愛的工作是汽車銷售,他認為,賣汽車,人品重於商品。一個成功的汽車銷售商,肯定有一顆尊重普通人的愛心。授人玫瑰,手有餘香。多為別人著想,也是為自己著想。

有一天,一位中年婦女從對麵的福轉汽車銷售商行走進了吉拉德的汽車展銷室。她說自己很想買一輛白色的福特車,就像她表姐開的那輛,但是福特車行的經銷商讓她過一個小時之後再去,所以先來這兒瞧一瞧。

“夫人,歡迎您來看我的車。”吉拉德微笑著說。

婦女興奮地告訴他:“今天是我55歲的生日,想買一輛白色的福特車送給自己作為生日的禮物。”

“夫人,祝您生日快樂!”吉拉德熱情地祝賀道。隨後,他輕聲地向身邊的助手交代了幾句。

吉拉德領著夫人從一輛輛新車麵前慢慢走過,邊看邊介紹。在來到一輛雪弗萊車前時,他說:“夫人,您對白色情有獨鍾,瞧這輛雙門式轎車,也是白色的。”

就在這時,助手走了進來,把一束玫瑰花交給吉拉德。吉拉德把這束漂亮的花送給夫人,再次對她的生日表示祝賀。

那位夫人感動得熱淚盈眶,非常激動地說:“先生,太感謝您了,已經很久沒有人給我送過禮物。剛才那位福特車的推銷商看到我開著一輛舊車,一定以為我買不起新車,所以在我提出要看一看車時,他就推辭說需要出去收一筆錢,我隻好上您這兒來等他。現在想一想,也不一定非要買福特車不可。”後來,這位婦女就在吉拉德那兒買了一輛白色的雪弗萊轎車。

誠然,我們不能說這位夫人一定是因為這枝玫瑰才決定買吉拉德的汽車的,但至少這枝玫瑰使這位夫人感到了溫暖與愛心,這是最能打動人心的東西。這樣一筆生意的做成充分體現了吉拉德的待人之道。

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為別人著想看似多此一舉、自找麻煩。但是細心並不閑麻煩的人更加容易成功。生活中,需要好的人際關係,與人相處時,慷慨一點先將那些微小的利益送給別人,最後獲得更大的成功和利益。

有一位雙目失明的老人,他在夜間走路時,總是提著燈籠,點上蠟燭。路人不解,就問他,你眼睛看不見,這麼做不是多餘的嗎。這位老人正色道:“我打燈籠是為了給別人照路,這樣別人就不會撞到我了。”

照亮別人等於照亮自己,為他人著想實際上就是為自身著想,生活中的許多事情就是這個道理。看看有多少人在幫助別人的同時,其實也不經意地為自己播下了成功的種子呢。也許這就是上蒼對善者的回報吧!

有人和上帝討論天堂和地獄的問題。上帝對他說:“來吧!我讓你看看什麼是地獄。”

他們走進一個房間。一群人圍著一大鍋肉湯,但每個人看上去一臉餓相,瘦骨嶙峋。他們每個人都有一隻可以夠到鍋裏的湯勺,但湯勺的柄比他們的手臂還長,自己沒法把湯送進嘴裏。有肉湯喝不到肚子。隻能望湯興歎,無可奈何。

“來吧!我再讓你看看天堂。”上帝把這個人領到另一個房間。這裏的一切和剛才那個房間沒什麼不同,一鍋湯、一群人、一樣的長柄湯勺,但大家都身寬體胖,正在快樂地歌唱著幸福。

“為什麼。”這個人不解地問,“為什麼地獄的人喝不到肉湯,而天堂的人卻能喝到。”

上帝微笑著說:“很簡單,在這兒,他們都會喂別人。”

給予暗示著讓別人也成為給予者,雙方共同分享,他們已使某些東西得到新生的快樂。由於在給予的行為中某種東西產生,因此涉及給予行為的雙方,對他們看到的新生活非常感激。尤其是就愛而言,這意味著愛是一種能產生愛的力量。自私自利是難於產生愛的。

人總是希望有所得,以為擁有的東西越多,自己就會越快樂。所以,這人之常情就迫使我們沿著追尋獲得的路走下去。可是,有一天,我們會忽然驚覺:我們的憂鬱、無聊、困惑、無奈、一切不快樂,都和我們的欲望有關,我們之所以不快樂、不幸福,是我們渴望獲取的欲望太強烈了。何不學會給予呢。給予別人他所需要的東西,你也就能得到更值得珍惜的財富。

生活從來不會主動向人們訴說什麼,隻有時間會告訴人們真理。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要想收獲就必須先給予,而關鍵是看準了就要大膽地去做。在幫助別人的同時,我們就已經與被幫助的人建立了此生再也分割不開的關係,而這種關係,是建立在理解、支持和患難見真情的基礎上的,因此它牢不可破,自然會為你帶來非同一般的回報。用善良的心待人,用真誠的心助人吧,你會發現,你將得到一片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