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在這裏提出了使國家保存下來的最實用的辦法,也是能屈能伸之道。遙想項羽當年,率兵反秦,稱王稱霸,真是英雄豪氣蓋雲天,這樣一位大英雄在敗北之際,卻選擇了自刎。空留一曲“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悲歌。如果項羽能夠回到江東,也許江東子弟還會跟隨他,重謀天下,其結局也就不會如此悲慘。因此,人在該示弱時當示弱,萬不可因一時之意氣葬送自己的一生。
為此,南懷瑾先生告訴我們說,大丈夫要能屈能伸。能屈難,能伸也不容易。眾所周知,勾踐滅吳的故事。當他被吳國打敗,困於會稽山上時,可以說是遇到了人生道路上的一個堅硬的“容器”,他選擇了蟄伏,臥薪嚐膽,10年生聚,10年教訓,勵精圖治,終於一舉滅吳。這正是勾踐能屈亦能伸的結果。
屈是一種氣度,伸是一種魄力。處逆境當屈則屈,大丈夫矣。當屈不屈,意氣行事,莽夫行為,易折。處順境乘勢應時,該伸則伸,偉丈夫矣。當伸不伸,一蹶不振,優柔寡斷,無能。伸後能屈,需要大智。屈後能伸,需要大勇。屈有多種,並非都是胯下之辱;伸亦多樣,並不一定叱吒風雲。屈中有伸,伸時念屈。屈伸有度,剛柔相濟。
做人就要學會能屈能伸,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上都是如此。要學會做水一樣的人,來適應這個社會。可以和一些人在一起共事;也可以一個人獨立做工。可以被人捧到天上,也要學會忍受別人的責罵。在不斷屈伸中慢慢地成長,來完善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做人若能達到屈伸自如的境地,那世界上再也沒有困難和挫折、厄運和恥辱,它們全都在屈伸的轉換中化作奮起的力量,幫助你去贏取前方更大的成功。
最難揣摩是人心
一隻老山羊在小河邊碰到一隻小鳥在飲水,便說:“你隻顧在這裏喝水,卻完全不知道提高警惕,如果狐狸過來,你的小命兒就會丟掉了。”然後,又嚴肅地講了許多道理。小鳥笑著表示接受。但老山羊一走開,小鳥就對身邊的螞蟻說:“依仗胡子長冒充著懂道理,去年,它的孩子還不是在這裏讓狼給吃了嗎?”
老山羊的好心並沒有得到好報,為什麼?因為,某些時候,不管基於什麼心態,也不管你的意見是對是錯,是好是壞,一旦你主動提出來,你就犯了某些忌諱,這就是南懷瑾先生說的“意有所至而愛有所亡”。
“意有所至而愛有所亡。可不慎邪?”這句話出自《莊子·內篇·人間世第四》。任何一個人,都有自由的意誌,如果他的愛好就是那一點,那麼當他專注在那一點的時候,什麼也無法改變。一個人入迷的時候,你要勸他“回頭是岸”,難上加難。所以,明知道你愛他,有時候他出於自己的利益需要,就忘記你是為他著想了。因此,南先生總結說,人與人之間很難相處,無論夫妻、父母、兄弟還是朋友,總是“意有所至而愛有所亡”。
最難揣摩的就是人心,與人相處的學問一生也學不盡。對上,要懂得方法,不能蠻幹。當上司有了不對的地方,你應該提出意見和建議,但如果對於一個問題,說的次數過多,雖說是對公司與上級有益,有時卻會招致上司的反感。對朋友也是一樣,朋友有不對的地方,聽不進你的建議,如果你勸告的次數過多,他反而會與你慢慢疏遠,甚至變成冤家。中國文化中友道的精神,在於“規過勸善”,這是朋友的真正價值所在,有錯誤相互糾正,彼此向好的方向勉勵,這就是真朋友。但規過勸善,也有一定的限度,盡心勸勉,但如果實在無能為力,就不要再勉強了。
自古忠言逆耳,假如忠諫過分了,朋友的交情就沒有了,尤其是共事業的朋友。曆史上有許多先例,知道實不可為,隻好拂袖而去,走了以後,也許還能保持朋友的感情。但是如果一直按照自己的方式勸誡,則可能遭到對方的排斥,起到相反的作用。
每個人都在努力建立一個堅固的自我,以掌握對自己心靈的自主權,並經由外在的行為來檢驗自我堅固的程度。你若不了解此點,揭露了別人的錯誤,他就會明顯地感受到自我受到了侵犯,有可能不但不接受你的好意,反而還采取不友善的態度。但是,也不是說所有的人都會拒人於千裏之外,也不是所有的規勸都會引來別人的反感。與人相處,貴在智慧,有時候,我們不妨學學那些在人類屋簷下飛來飛去的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