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情意切切,人脈綿綿(3)(1 / 2)

戰國末期的名相呂不韋,開始時隻是一個商人,他經常來往於各國間做生意。一次他到趙國的都城邯鄲去做買賣,遇到在趙做人質的秦國公子異人。異人是秦國太子安國君的兒子,但是因為安國君討厭異人的母親夏姬,因此異人被送到趙國當人質。趙國由於與秦國交戰因此十分輕視異人,異人處境困窘。呂不韋沒有從事情的表麵去看這個問題,他從商人角度看到了異人身上奇貨可居的價值,於是與他交好。經過幾次交往,兩人成了好朋友。

當時安國君有二十幾個兒子,他不知道到底哪一個兒子好些,所以一直沒有立太子。有一天,呂不韋去找異人,問他想不想回秦國,異人說:“我做夢都想回去,可一來我沒法回去,二來回去了又能做什麼?”呂不韋說:“我會想辦法讓你回秦國,而且還要讓安國君立你為太子。”異人聽了,十分感動,就說:“如果真能讓我當秦國國君,我就讓你當丞相。”

呂不韋於是先用重金賄賂了安國君的妻子華陽夫人的姐姐,進而見到了華陽夫人。呂不韋送給華陽夫人許多珠寶,並竭盡全力地說服沒有生過兒子的她認異人為兒子,並通過她要求安國君將異人接回秦國,改名子楚。後來,安國君即位,即秦孝文王,他在位時間很短,沒多久王位就傳給了子楚,是為秦莊襄王,莊襄王任命呂不韋為丞相,封文信侯。三年後,秦莊襄王死了,呂不韋就扶持太子嬴政即位,這就是曆史上非常有名的秦始皇。當時嬴政隻有13歲,一切國事都由呂不韋把持,嬴政稱他為尚父。呂不韋的權勢達到了頂峰。

很顯然,華陽夫人是呂不韋生命中的貴人,而呂不韋是異人生命中的貴人。異人借呂不韋的力量重返秦國並當上了國君,呂不韋也借華陽夫人的力量完成了心中的計劃,扶植異人當了君主,並將秦國的大小政事悉數掌握在自己手中。可見,一個人能夠遇到生命中的貴人,人生便會有所不同,事業和生活都將邁上新的台階。可是,芸芸眾生,誰才是我們生命中的貴人呢?

有時候,某人的一句話足令你醍醐灌頂茅塞頓開,這個人就是你的“貴人”;有時候,某人的舉手之勞幫你卸掉了重負,讓你輕裝上陣信心百倍,這個人就是你的“貴人”;有時候,某人不經意間的一個提示,讓你豁然開朗有如神助,這個人就是你的“貴人”。所謂“貴人”,並不一定是富貴之人,但一定是能夠幫助你取得更大成就的人。“貴人”的出現,總會給人生帶來轉機,人生中一切從困厄到順利的轉變,都將隨著貴人的出現而發生。憑借貴人的幫助,事業就會撥雲見日,逐步走向成功。

王妍是人文學院學工處的一名普通職員,她與經管係的係主任劉某關係處得非常好,而據小道消息說劉某很可能年內就會調任學工處處長一職,這樣看王妍將來的日子會比較好過了。然而世事難料,年底人員調整時,劉某卻被調去當圖書館館長了。這樣一來,許多原本巴結劉某的人立刻散得一幹二淨,讓劉某見識到了什麼叫人走茶涼。就在這時,王妍來找劉某,說道:“劉主任,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哪天咱們一起去逛街散散心吧!”這正是劉某最難過的時候,王妍的出現感動得劉某真不知道說什麼好。從那以後王妍有事沒事就過去找劉某聊天,逛街。一年半後,該學院的院長調走了,新來的院長把劉某提拔為主管人事的副院長,不用說王妍自然也跟著時來運轉,成了新一任的學工處處長。

王妍是個聰明人,因為她知道“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個道理,始終沒有放棄她的貴人。所謂“貴人”並不在於是否一時得誌,也不在於短期內能給自己帶來什麼好處;隻有目光放遠,才能夠發現更多的“貴人”,她們或許就能在未來對你鼎力相助。而王妍的聰明在於,她不僅和“貴人”交往,還把“貴人”當做朋友一樣看待。可謂是交往之道的上策。

找到並找對了自己的“貴人”,就不要忘了跟對方常聯係。不要等到有急事時才想到別人, “關係”就像一把剪刀,常常磨才不會生鏽,若是半年以上不聯係,你就可能永遠失去這位“貴人”了。而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也很簡單,無非時常打打電話、寫信或登門拜訪。這些其實都是舉手之勞,在維護彼此的信任並溝通情誼的前提下,何樂而不為呢?在人生陷入困境時,何不花點精力,找一找你生命中的“貴人”呢?說不定,在轉角處,柳暗花明,他就會送給你一個明媚的春天。

推己及人,智慧的原點

關於“仁”,孔子曾有自己的一番見解: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孔子說:“我沒有看到一個真正愛好道德的人,討厭一個不道德的人。”一個愛好“仁”道而有道德的人,其修養幾乎無人可以比擬,如果討厭不仁的人,看不起不仁的人,那麼他還不能算是達到“仁”的境界。南先生認為,仁是指推己及人的精神,心胸寬大,包容萬象,能夠感化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