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俄羅斯的六大自然區域(2 / 3)

俄羅斯國土以平原為主,這也是俄羅斯國情特點之一。平原及低地占其領土的70%(據查中國平原僅占領土的12%,山地占33%,盆地占19%,高原占26%,丘陵占10%)。西部為遼闊的東歐平原,又稱俄羅斯平原。俄羅斯的歐洲部分總共500多萬平方公裏,而俄羅斯平原就占了近400萬平方公裏,這塊水肥草美、一望無際的大平原就占全俄麵積的23%。烏拉爾山以東為平坦的中西伯利亞山地。而葉尼塞河以西的西伯利亞大平原又近300 萬平方公裏,它占全俄總麵積的16%。這就是說,在俄羅斯的版圖上,僅俄羅斯平原和西伯利亞大平原就占其總麵積的39%。這種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令許多多山國家和地區的人們羨慕不已。西伯利亞的東北部、南部及遠東地區多為山區。在俄羅斯歐洲部分的南部為北高加索山地。這裏有俄羅斯版圖上的最高點——艾利布魯斯山脈(海拔5642 米)。俄羅斯全境平均海拔約為430米左右,比較平坦。

俄羅斯人真正活動的主要地區正是在歐亞幾個大平原上。它的地勢西高東低,主要地理單元有三個:俄羅斯平原及西西伯利亞平原約占全俄總麵積的1/2,中西伯利亞高原占全俄麵積的1/4,烏拉爾山地帶約占全俄麵積的1/4.遼闊的歐亞平原一直從基什尼奧夫延伸到葉尼塞河。在遼闊的平原上有一塊金三角地帶,它受到大自然的厚待,水肥土美。其中肥沃的中央黑土帶又是俄羅斯的天府之國。這兒是蘇俄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中央黑土區主要由肥沃的草原黑土帶組成,它包括庫爾斯克州(3萬平方公裏,138 萬人)、沃羅涅日州(5暢2 萬平方公裏,247 萬人)、別爾戈裏德州(2暢7萬平方公裏,131 萬人)、唐波夫州(3暢4萬平方公裏,人口136萬)及利佩茨克州(2暢4萬平方公裏,人口122萬)。這5個州是中央黑土帶的中心區。整個中央黑土帶有近17萬平方公裏,總人口800 萬(1989 年)。它隻占俄羅斯總麵積的1%,但它可耕地麵積占全區麵積的67%,土地利用率很高。該地區最適合各種農作物生長。人口密度大:每平方公裏有48人。在工業化時代之前,這裏就是俄羅斯農民安居樂業的地方,號稱“白菜心”、“金三角寶地”。在蘇維埃時代,這裏工農業都有長足發展。

下麵讓我們重點了解一下俄羅斯六大自然區域的方位與特征:

俄羅斯平原(又稱東歐大平原)是俄羅斯第一大區域,是世界上著名的平原之一,它的平均高度為海拔142 米,最高處不超過海拔500米。俄羅斯平原幾乎包括了前蘇聯歐洲部分整個西部地區。它北起巴倫支海、白海;南到黑海、亞速海、裏海;西部到俄羅斯西部邊界,其西南部延伸到喀爾巴阡山,東北部到烏拉爾山脈一帶。從北到南距離長達2 500 公裏,其麵積達400萬平方公裏。占俄羅斯總麵積的23%。在俄羅斯平原內廣布著丘陵和低地(НИЗМЕННОСТЬ)。主要地貌有莫斯科以南的中俄 羅 斯 高 地,莫 斯 科 西 北 方 向 上 的 瓦 爾 代 高 地(ВАЛДАЙСКАЯВОЗВЫШЕННОСТЬ)。瓦爾代高地是河流的天然分界線,涅漫河(НЕМАН)、德維納河(ДВИНА)、伯朝拉河(ПЕЧОРА)河流從這流往北方和西北方向。第聶伯河(ДНЕПР)、頓河(ДОН)、伏爾加河(ВОЛГА)及其支流水流住南方。還 有 伏 爾 加 河 沿 岸 高 地(ПРИВОЛЖСКАЯВОЗВЫШЕННОСТЬ)和頓涅茨壟崗(ДОНЕЦКИЙКРЯЖ),平均海拔為300米~400米。俄羅斯平原上的低地有黑海沿岸低地(ПРИЧЁРНОМОРСКАЯНИЗМЕННОСТЬ),裏海沿岸低地(ПРИКАСПИЙСКАЯНЗМЕННОСТЬ)等。低地平均海拔為100—200米。上邊談到的金三角僅是俄羅斯平原的一小部分。俄羅斯平原包括各種自然帶(凍土帶、苔原帶、森林帶、草原帶及沙漠帶)。來自太平洋及北冰洋的氣流對俄羅斯平原氣候及自然特點產生著巨大影響。俄羅斯平原多屬大陸性氣候。年均降水量高於其他地區,多河流、湖泊和沼澤地。第聶伯河(ДНЕПР)、頓河(ДОН)、伏爾加河、北德維納河(СЕВЕРНАЯ唱ДВИНА)、西德維納河(ЗАПАДНАЯДВИНАДАГАВЫ)。湖泊有拉多加湖(ЛАДОЖСКОЕ)、奧涅什湖(ОНЕЖСКОЕ)、楚德湖(ЧУДСКОЕ)、伊力緬湖(ИЛЬМЕНЕОЕОЗЕРО)。俄羅斯平原上的所有大河大湖水源都很充沛。伏爾加河不僅是俄羅斯平原上的、而且也是歐洲最長、水流量最大的河流。第聶伯河在歐洲為第三條大河,它排在伏爾加河、多瑙河(ДУНАЙ)之後。第聶伯河長2 200多公裏,最後流往黑海。第聶伯河流域麵積50暢4萬平方公裏,年均流量45立方公裏。

俄羅斯平原自然資源豐富,自然條件優越,土壤肥沃,森林茂密。從古到今,這是都是斯拉夫人重點開發區域。到1990年,前蘇聯50%的人口都居住在這塊平原上,2/3 的工業城市都在這裏。解體後這個比例更大。莫斯科就位於該平原的北部中心。到今天,俄羅斯60%耕地,50%的草場,15%的牧場都在這塊平原上。上述統計數字已表明該平原在俄羅斯社會生活與經濟生活中的突出地位。俄羅斯平原森林麵積大,俄羅斯最肥沃土地——黑土帶(ЧЕРНОЗЕМ)大部分正處在俄羅斯平原上。這裏種植著俄羅斯的基本農作物:小麥(ПШЕНИЦА)、玉米(КУКУРУЗА)、甜 菜(САХАРНАЯ СВЕКЛА)、向 日 葵(ПОДСОНЕЧНИК)、黍類(ПРОСО)等。

烏拉爾是俄羅斯第二個自然帶。該自然帶為一窄長低山區。它西接俄羅斯平原,北起喀拉海,南到哈薩克斯坦草原邊緣,東連西西伯利亞平原。烏拉爾山地南北距離為2000 多公裏,東西寬在40 公裏與150 公裏之間,總麵積約11 萬平方公裏,占全俄總麵積的 0暢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裏 23 人(1980)。烏拉爾原為突厥語,意思為“腰帶”,當地人稱烏拉爾為“黃金之地”,它是歐亞兩大洲的天然分界線。現在在烏拉爾山脈東麓立有一塊歐亞界碑,距鐵路不到10 米。碑高3 米多,屹立在山坡前,背負遠山,引人注目。史書上記載第一個定烏拉爾為歐亞分界標的俄國曆史地理學家叫塔吉謝夫(1686—1750)。他通過兩年的實地考察發現,從烏拉爾山脈東西兩側分流的流域內動植物群都有明顯區別,如向西流的河流裏鮭魚發紅,而向東流的河裏的鮭魚發白,他認為以烏拉爾山脈為歐亞交界最合適。烏拉爾山脈是伏爾加河流域、烏拉爾河流域同鄂畢河流域的分水嶺。西坡較緩,東坡較陡。平均海拔400 米~500米,中間地勢低平,最低處山脈僅高350 米。這裏正是歐亞兩洲的寬闊通道。整個烏拉爾山脈又分為五段:極地段、亞極地段、北段、中段和南段。最高峰——人民峰(海拔1895 米)、第二峰卡爾平斯克峰(海拔1878 米)都位於亞極地段。南烏拉爾段有雅曼陶峰(海拔1638米),北段有特爾波斯—伊茲山峰(海拔1617米。)在鐵路線上距歐亞分界線最近的車站是斯維爾德洛夫市。這裏峰巒競秀,泉脈爭流,景色如畫。烏拉爾山脈不高,由北京開往莫斯科的國際列車就穿過烏拉爾山中部最低處。這條鐵路線把俄羅斯平原與西伯利亞連接起來(主要車站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別爾姆等)。

烏拉爾河是歐亞兩洲的界河。它的源頭在南烏拉爾山的北坡,曲折南流,在古裏耶夫附近注入裏海。全長2 428 米,流域麵積23暢1萬平方公裏。該河中上遊穀深流急,自奧爾斯克起流向東南方,河穀展寬,可以通航。封冰期為5個月。主要支流有奧爾河、伊列克河、薩克馬拉河。沿岸主要城市有馬格尼托戈爾斯克、奧爾斯克、契卡洛夫等。烏拉爾河在突厥語叫“牙伊克河”,中國枟隋書枠上定為“嶷水”,枟元秘史枠上有“紮牙黑水”,均指此河。1785年,俄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將牙伊克河更名為烏拉爾河。這因為普加喬夫農民起義正發生在此河中下遊地區。

烏拉爾山區帶氣溫差別大。每年7月其北部平均氣溫6℃~8 ℃,而其南部達20℃~22℃。冬季氣溫差別小些。每年1月份其南部平均氣溫零下16℃,北部平均氣溫零下20℃。從其西北到東南走向均為大陸性氣候。烏拉爾以西降雨量年均比其以東地區要高150毫米~200毫米。烏拉爾波利亞爾地區年均降水量高達1 000毫米。烏拉爾南部年均降水量為350毫米。其最北部有一小部分地區為凍土帶,長年冰雪不化。伯朝拉河、烏拉爾河、卡米河、鄂畢河左岸支流均發源於烏拉爾山脈。沿河修建有上百座水庫。

烏拉爾山區盛產食鹽、煤、鋁土礦(БОКСИТ)及建材。烏拉爾山帶中部還有豐富的鉻礦、銀礦。在烏拉爾東部及外烏拉爾地區還有鐵礦(ЖЕЛЕЗНЫЕРУДЫ)、銅礦(МЕДНЫЕ唱РУДЫ)、金 礦(ЗОЛОТО)、銀 礦(СЕРЕБРО)、寶 石 礦(ДРАГОЦЕННЫЕКАМНИ)、石棉礦(АСБЕСТ)及鎳礦(НИКЕЛЬ)。故俄羅斯人稱烏拉爾山為聚寶盆。礦藏資源十分豐富。早在1920年,在南烏拉爾就發現優質鐵石礦,分布在馬格尼托山區、布拉果達山區、卡奇卡訥爾山區;優質銅礦產地有緬德羅戈爾斯克、卡拉巴什、希巴依。而索利卡姆斯克,別列茲尼 金 盛 產 稀 有 金 屬 和 貴 重 金 屬。在 伊 希 姆 巴 伊(ИШИМБАЙ)還有石油礦和煤礦。

烏拉爾南部最寬,最南端在奧倫堡東北處,在馬格尼托格爾斯克附近山區帶寬達150 公裏。烏拉爾南部基本是森林帶,滿山遍野的針葉林,森林資源十分豐富。這也是俄羅斯平原一道綠色屏障。烏拉爾山林木蔥蘢,山川秀麗。此處所產的白金,聞名全世界,珍貴的寶石種類繁多,有翡翠、碧玉、孔雀石、水晶、黃晶、紫英石等。故烏拉爾山又被稱為“寶石帶。”

烏拉爾也是俄羅斯著名的重工業區。其中部集中了以黑色金屬及有色金屬的開采、冶煉為主的一大批骨幹企業。這裏至少已有300年發展史。著名煉鐵企業都位於馬格尼特山區、布拉戈達特山區、卡奇卡納爾山區附近。著名的銅礦產地是緬德諾戈爾斯克、卡拉巴什、希巴依等。這裏稀有金屬貴重金屬(如金、銀、鉬等)冶煉企業在烏拉爾的索裏卡姆斯克、別列茲尼克等地。這裏還有俄羅斯最好的鋁土礦,藏量高。烏拉爾山南的伊希姆巴依還有一個大石油礦。其西部還有一個全俄聞名的寶石產地。在衛國戰爭爆發前夕,位於西部的一些有名的大企業都搬遷到了烏拉爾山前地帶,給這裏工業發展帶來了蓬勃活力。這次搬遷也把一些中央重點工業企業與礦產資源地結合起來了,減少了運輸業的麻煩,也減輕了對城市的汙染。當年,列寧就曾經主張把大工業企業與資源產地結合起來,以提高企業效益。

俄羅斯第三大自然區就是著名的西西伯利亞平原(ЗАПАДНО—СИБИРСКАЯРАВНИНА)。該平原西起烏拉爾山脈,東至葉尼塞河,中西伯利亞平原;北起喀拉海,南到哈薩克斯坦北緣。南北之間距離長達2500 公裏。西西伯利亞平原的總麵積約有300 萬平方公裏,約占全俄麵積的16%,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裏8人(1980年)。該地區以平原為主,也有一些梯形坡地及丘陵地帶。它比東歐平原還低,大部分地區海拔都在150米以下。

西西伯利亞平原是地球上最大的低地平原之一。該地區最高海拔不超過150米。其北部與中部還要低一些。該地區地勢平坦,沼澤廣布。西伯利亞西部氣候屬大陸性的,比較幹旱少雨。沼澤地是該地區一個最大的地形特點。尤其是在該地區有大小湖泊數千個。流淌在西西伯利亞平原的大河有鄂畢河、伊爾迪什河及葉尼塞河。西西伯利亞平原自然地帶多樣複雜。其中北極凍土帶占10%,森林凍土帶占5%,森林帶占80%,森林草原占5%。該地區大城市有托姆斯克、秋明、鄂姆斯克、克拉斯諾亞爾斯克、伊爾庫茨克等,其中以新西伯利亞市(即諾沃辛比爾斯克)幾個中心最有影響。

西伯利亞第一大城市就是新西伯利亞市(又叫諾沃辛比爾斯克,НОВОСИБИРСК)。它是俄聯邦新西伯利亞州的首府,也是西伯利亞的交通樞紐,人口約140 萬。它坐落在西西伯利亞平原的東南部,位於鄂畢河的左右兩岸。它是一座年輕的城市。1897年城內才修建起第一座教堂,1900—1912 年才修建車站、商店和劇院。1945年在鄂畢河左岸興建起了新市區。1950 年修建的水電站年均發電量為6.7 億度。1956 年修建的鄂畢河大橋將兩岸連接起來了。1982年開始修建地下鐵道,郊區大水庫東西長200 公裏,南北寬17 公裏,總麵積為1070 平方公裏。水庫邊不遠處就是舉世聞名的西伯利亞科學城,這兒建有院士別墅區,這裏一派清新氣息,庫區水量充沛,林木一望無垠,有裝飾很美的30處別墅小樓房區,院士、教授都住在這裏。科學院城的奠基人符連季耶夫院士的住宅已辟為紀念館。院士樓前建有一座中央大廳,廳前有巨大的噴泉,泉邊樹木常綠,鮮花盛開。大廳禮堂裏放映最新的好片大片,還常舉辦藝術展覽和藝術演出。城中有5000多名教授和院士,他們遠離鬧市,在遠離莫斯科的地方為俄羅斯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默默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和智慧。1997年,中國領導人江澤民曾專門訪問了這個科學院城,並用俄語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

西 伯 利 亞 另 一 重 要 城 市 是 克 拉 斯 諾 亞 爾 斯 克(КРАСНОЯРСК),它位於葉尼塞河河畔。鐵路樞紐。人口90萬左右。該市始建於1628年,為一個小城堡。城郊薩彥嶺山脈高於葉尼塞河水麵400 米~600 米,葉尼塞河左岸的阿豐托夫山,右岸的托爾加申嶺構成了該市半環型屏障。該市坐落在兩條天然通道的交叉點上。一條通道與葉尼塞河平行,呈南北走向。另一條與山脈平行,呈東西走向。在這裏,北麵是一望無垠的泰加森林,南麵是連綿不斷的群山。這裏是一片三麵環水的平地,是建築軍事要塞的理想之地。1897 年,列寧曾被流放到此地。在蘇維埃年代這裏躋身於全蘇重工業中心區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