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俄羅斯的六大自然區域(1 / 3)

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發展的兩大主題。而自然條件及生存空間是一個民族發展的基本前提,它決定著該民族及國家的生活方式及發展潛力。我們對俄羅斯的探索不從曆史開始,而從領土開始,這因為一個民族生息發展總是在一定地理範圍內進行著,生存空間最具客觀性。地理環境確實決定著一個民族的命運。存在決定意識。地理條件給人以極大製約,同時也給人極大機遇。要了解俄羅斯,我們必須穿越國界,登陸彼岸,看看俄羅斯寂靜壯麗的大森林,星羅棋布的湖泊,廣闊無垠的大平原,雄奇挺拔的山脈,蜿蜒流淌著的大江大河,不毛之地的斑斑沙丘。俄羅斯自然風光神奇而美妙,俄羅斯的空間遼闊而富饒。俄羅斯風光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它清麗誘人,使人陶醉,令人神往。而俄羅斯擁有的豐富自然資源更令世人羨慕不已。

米· 符· 羅蒙諾索夫(МИХАИЛВАСИЛЬЕВИЧЛОМОНОСОВ)(1711—1765)是俄國第一位世界級的大學者。他十分重視對俄國的自然和自然資源的研究與開發。俄羅斯中學地理課本底頁上印著兩句名言:“地理——國家的命運”,“領土——主權的標誌”。羅蒙諾索夫於1711年11月8日出生在阿爾漢格爾斯克州的一個北方沿海漁民家庭。19歲時他背井離鄉,徒步走到莫斯科求學。他先就學於斯拉夫—希臘—拉丁文學院,後於1735年又就讀彼得堡科學院。由於他才華出眾、學業優秀而被沙皇選中派往德國深造。1736—1741 年間他在德國學習。回國後他成了俄國第一位院士,並創建了舉世聞名的莫斯科大學。羅蒙諾索夫在多類學科上都有重大的突破和貢獻,其中對地理學科貢獻最大。他提出了普查俄國土地資源和保護生態的建議,並指出開發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重要性,這些都得到了沙皇的支持。他對俄羅斯科學全方位的貢獻永載史冊。

現代學者喜歡使用地緣政治學這個詞彙。枟簡明大不列顛百科全書枠上講,地緣政治是指“國際政治中地理位置對各國政治相互關係如何發生影響的分析研究。地緣政治指出某些因素對決定國家政策的重要性。諸如在獲得國家利益時,控製海上交通線,占領戰略要地等”。枟布萊克維爾政治學百科全書枠上說,“地緣政治學是為認識一個國家力量所提供的地理原理。它將國家當作三維空間來進行研究。它在考察一個國家時重視下麵的一些背景資料:疆域,氣候,有機和無機資源,地理位置,人文特征,人口分布,文化屬性,經濟活動,政治結構等。而每個國家又都是世界政治空間中的一個組成部分。由此產生的國際關係模式也就構成了它的關鍵成分。地緣政治學用整體論的研究方法,其目的是把不同的現象結合起來,並將這些現象看作一個整體而加以解釋和研究。”枟中國大百科全書· 地理卷枠的解釋是:“地緣政治學是政治地理學的一個部分,它根據各種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預測世界區域範圍的戰略走勢和有關國家的政治行為。地緣政治學把地理因素視為影響甚至是決定一個國家政治行為的基本因素,這種觀點為國際關係理論所吸收,對國家的政治決定有相當大的影響。”美國地緣政治學家克利斯托夫有段精彩的概括:“現代地緣政治學家查看地圖,並不是為了弄清楚自然強迫我們做什麼,而是要弄清楚自然建議我們做什麼。還要加上我們自己的選擇。”

俄羅斯是真正的地大物博、資源豐富、人口不多的特殊國家。俄羅斯社會發展的空間大,經濟發展的後勁足。一位英國學者講:綜合國力=高素質人力+可利用資源×意誌。俄羅斯人十分崇拜和喜愛大自然,他們既像東方人那樣依戀故土,又像西方人那樣喜歡四處闖蕩。他們既看到俄羅斯地大物博,又強烈地意識到必須好好保護生態環境。俄羅斯的領土呈長方形,俄羅斯的國土麵積在現代世界上仍占第一位,其領土包括歐洲東部(歐俄部分近500萬平方公裏,是歐洲總麵積的1/2 還多)和亞洲北部(俄北亞部分約1200 萬平方公裏,是亞洲總麵積的1/3),亞洲部分約占其領土的3/4,歐洲部分僅占1/4.但俄羅斯人口的3/4都集中在俄羅斯的歐洲部分,因此俄羅斯一直被認為是歐洲國家。俄領土東西跨經度170 °,最長距離1萬多公裏(從最東部白令海峽的傑日尼奧夫角到最西部加裏寧格勒州的波羅的海岸就有10400公裏)。東西橫跨11個時區。以全俄選舉為例,當遠東地區選民上午8時開始投票時,最西部加裏寧格勒州選區還在前一天的傍晚時刻。俄羅斯國土的最南端位於達格斯坦與阿塞拜疆交界處的拉格丹地區,最南端為高加索地區巴紮爾尤集山區西南(北緯44°11′)。其最西端是波羅的海的格但斯克海灣的加裏寧格勒市(東經19°38′)。其最東端在位於西半球楚科奇半島上的傑日尼奧夫角(МЫСДЕЖНЕВА西經 169°40′)。其 最 北 端 在 魯 多 爾 夫 島(ОСТРОВОРУДОЛЬФА)上的弗利蓋利海角(МЫСФЛИГЕЛЬ北緯 81° 49′)。

俄羅斯是個名副其實的海洋大國。有人說歐洲多為海岸民族,是受海洋文化影響的草原民族。而亞洲多為大河民族,多以大河為民族的母親河。俄羅斯被稱為獨特的伐木民族,它是一種封閉的村社文化。但我們認為它既是一種大河文化(伏爾加河被稱為俄羅斯民族的母親河),又是一種海洋文化(因為它瀕臨12個海),還是一種森林文化(因為森林占其國土的50%還多)。俄羅斯瀕臨大西洋(АТЛАНТИЧЕСКИЙОКЕАН)、太平洋(ТИХИЙОКЕАН)、北冰洋(СЕВЕРО—ЛЕДОВЫЙОКЕАН)這三大洋(像俄羅斯這樣能同時瀕臨三大洋的大國實屬少見)及其 12 個邊緣海:大西洋 3 個(波羅的海 БАЛТИЙСКОЕМОРЕ、黑海ЧЁРНОЕМОРЕ、亞速海ЯЗОВСКОЕМОРЕ);北冰洋6個(巴倫支海БАРЕНЦЕВО、東西伯利亞海ВОСТОЧНО—СИБИРСКОЕМОРЕ、喀拉海 КАРСКОЕМОРЕ、拉普帖夫海МОРЕЛАПТЕВЫХ、楚科奇海 ЧУКОТСКОЕМОРЕ、白海БЕЛОЕМОРЕ),這6個邊緣海的總麵積為140暢5 萬平方公裏,其中巴倫支海最有特點;太平洋 3 個(白令海 БЕРИНГОВОМОРЕ、鄂霍茨克海 ОХОТСКОЕМОРЕ、日本海 ЯПОНСКОЕМОРЕ)。

巴倫支海位於法蘭士約瑟夫地島(ОСТРОВЗЕМЛЯФРАНЦАИОСИФА)與新地島(ОСТРОВНОВАЯЗЕМЛЯ)之間。它是以荷蘭航海家巴倫支的名字命名的。巴倫支海因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其西南部海域終年不結冰,全年可通航。因此摩爾曼斯克(МУРМАНСК)成了俄羅斯北極圈內少有的不凍港。俄北方艦隊的總部就設在這裏。巴倫支海魚產豐富,盛產鱈魚(ТРЕСКА)、鯡魚(СЕЛЬДЬ)、鮭魚(ЛОСОСЬ)和鰈魚(КАМБАЛА)。巴倫支海還有大量的海豹(ТЮЛЕНЬ)、海象(МОРЖ)和北極熊等動物資源。

白海位於科拉半島(КАЛЬСКИЙПОЛУОСРОВ)和卡寧半島(ПОЛУОСРОВКАНИН)之間,實際上是巴倫支海伸入歐洲大陸的一個大海灣,麵積9萬平方公裏。白海盛產魚類:鱈、鯡、鮭和特產那瓦格魚(НАВАГА)。白海冬季結冰,航運須破冰開道。白海主要港口有阿爾汗格爾斯克(АРХАНЬГЕЛЬСК),奧涅加(ОНЕГА),別洛莫爾斯克(БЕЛОМОРСК),甘達拉克沙(КАНДАЛАКША)。新地島為南北兩個島組成,長約1000多公裏,麵積8暢3萬平方公裏。北島常被冰層覆蓋,南島也是極地凍土(АРКТИЧЕСКАЯТУНДРА)。新地島上海鳥很多,故有“鳥市”之稱。

喀拉海位於新地島以東與北地島之間,麵積88暢3萬平方公裏。由於暖流受新地島的阻擋無法進入,喀拉海水溫很低。夏季水溫在0℃~6℃度之間。夏季水麵都結冰。白海盛產白鮭魚(ОМУЛЬ)、馬克尋魚(МУКСУН)和聶利馬魚(НЕЛЬМА)。俄羅斯兩條大河:葉尼塞河、鄂畢河就注入了白海。位於新西伯利亞群島以東的是東西伯利亞海,麵積是93暢6 萬平方公裏,它是北部最淺的海。其東邊是楚科奇海,麵積58暢2 萬平方公裏。這兩個海的分界線是符蘭格爾島(ОСТРОВВРАНГЕЛЯ)。俄12個邊緣海除了巴倫支海以外,其他海域結冰期長達9—10 個月,每年僅7—8月份沿岸冰凍開化,其他均為浮冰漂流。北地島與新西伯利亞群島之間是拉普捷夫海。它是以18 世紀探險家拉普捷夫叔伯兄弟的名字命名。該海麵常年覆蓋著冰層,海內多海象(МОРЖ)、海龜(МОРСКОЙ ЗАЯЦ)和海豹(НЕРПА)。

屬於太平洋的邊緣海與島嶼有:白令海,它是以俄國航海家、海軍軍官白令(БЕРИНГ)名字命名的。白令奉彼得大帝之命赴堪察加探險,並死於白令島。白令海是太平洋北端邊海,位於俄科曼多爾群島與美國阿留申群島(О。АЛЕУТСКИЕ)以北,以白令海峽與楚科奇海峽相通。麵積為230暢4萬平方公裏。是俄羅斯最深的海。它的南麵最深處達 4097 米。阿訥德爾河(АНАДЫРЬ)流入此海。白令海產品豐富,盛產魚類,海中多鯨(КИТ)、海狗(КОТИК)及海豹(ТЮЛЕНЬ)。白令海的主要港口有普羅維傑尼亞(ПРОВИДЕНИЕ)。科曼多群島(ОСТРОВАКОМАНДОРСИЕ)位於白令海西南,麵積為1848平方公裏。島上多為高山凍土,並棲息著海豹、海狗、海獅(СИВУЧ),還有大量海鳥。

堪察加半島(КАМЧАТ)位於白令海和鄂霍茨克海之間,麵積為37萬平方公裏。它是俄羅斯麵積最大的半島。地處亞洲東北部。從東北向西南延伸1200 公裏,寬約100 公裏~450 公裏。俄文意為很遙遠的地方。此處冬寒夏涼,且很潮濕,人煙稀少。半島上的最高點是海拔4750 米的克柳切夫火山。此處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森林覆蓋率達40%以上。水產業以捕蟹業(КРАБОЛОВСТВО)為主,蟹產量極大,占全球蟹產量的75%。還產各種海獸毛皮。主要港口城市有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ПЕТРОПАВЛОВСК)。此處多火山,多河流,多溫泉。此島有160多座火山,其中活火山有28座。溫泉有數千處,水溫很高,可療疾,可煮雞蛋。島上風猛霧大,霜濃雪厚,多自然奇觀:山間植物長在海邊,活火山間有冰川,紫羅蘭花開在溫泉邊的雪堆中,汛期魚群密集,海鷗悠然佇立魚背,自由取食。此處礦藏豐富,有煤、浮石、金、雲母、汞、銅、鉬等。

堪察加半島上的另一大奇觀就是死亡穀。它坐落在基赫皮內奇火山山麓,熱噴泉河上遊。峽穀長2000米,寬100米~300米,海拔1000米~1100米。峽穀偏西自北向南迤邐,山澗穿穀而過,流水清晰見底,穀四周峭壁崢嶸,峰巔白雪皚皚。這裏西山坡上草木茸茸,東邊斜坡上卻光禿禿一片,寸草不生。峽穀裏常年彌漫著輕紗似的薄霧。在這片神秘的峽穀裏,每當一些飛禽走獸(包括粗壯的大黑熊,機靈的小田鼠)來此覓食時,往往突然暴亡。行人更不敢前往。經過科學家認真考察,終於揭開了秘密。原來此穀底部有含硫岩層,且有純硫裸露,故常有毒氣硫化氫逸出。而且穀裏有一塊長100 米,寬50 米的凹地,三麵峭壁,隻有河床一麵有出口,此處硫化氫氣體尤為強烈。地下氣體比重比空氣大,當刮西風時,西風封住了凹地的唯一出口,致使毒氣無法消散,覓食的動物中毒而亡。在刮東風和北風時入穀則無事,此時進穀覓食的熊、狐狸、獾、狗等可飽餐倒斃的動物,並攜帶餘骸而去,把峽穀打掃得幹幹淨淨。

鄂霍茨克海(ОХОТСКОЕМОРЕ)位於堪察加半島、千島群島、日本北海道(ОСТРОВОХОККАЙДО)、薩哈林島與大陸之間。麵積為159萬平方公裏。此海北淺南深,東南兩麵有暖流,北西兩麵有寒流,秋季多風暴,海潮高達13米,堪稱海上一大奇觀。阿穆爾河(黑龍江)注入此海。主要港口城市有馬加丹(МАГАДАН)和鄂霍茨克城(ОХОТСК)。

薩哈林島也叫庫頁島,它位於鄂霍茨克海與韃靼海峽(ТАТАРСКИЙПРОЛИВ)之間,麵積為76400 平方公裏,南北長約948公裏,東西寬約107公裏。島上北部是平原,其他是山地。島上有豐富的礦產資源(錳、鐵、鉻)和石油、天然氣。林業資源也十分豐富。島上主要港口城市有霍爾姆斯克(ХОЛМСК),柯爾薩克夫(КОРСАКОВ)以及奧哈(ОХА)。日本海通過韃靼海峽與鄂霍茨克海相通,麵積為101萬平方公裏。冬季北部結冰,主要港口有符拉迪沃斯托克(也叫海參崴,ВЛАДИВОСТОК)。

屬於大西洋的俄羅斯邊緣海有:波羅的海(БАЛТИЙСКОЕМОРЕ),它是個淺海,水深在40 米~100 米之間。俄羅斯西麵的芬蘭灣(ФИНСКИЙЗАЛИВ)通往波羅的海。波羅的海麵積為38暢6萬平方公裏。芬蘭灣魚類繁多,冬季結冰。加裏寧格勒州附近南部海麵終年不結冰。波羅的海是俄羅斯遠洋航運的重要通道。主要港口有聖彼得堡和加裏寧格勒。

亞速海(АЗОВСКОЕМОРЕ)位於俄羅斯歐洲部分的南部,麵積僅3暢8萬平方公裏。水深僅14米。它是俄羅斯最小的海。冬季長期結冰。漁產十分豐富,盛產鯿魚(ЛЕЩ)、鰉魚(ОСЁТР)、鯔魚(КЕФАЛЬ)、虎魚(БЫЧКИ)。注入亞速海的大河有頓河(ДОН)和庫班河(КУБАНЬ)。主要港口有亞速夫市、塔幹羅格(ТАГАНРОГ)。

黑海(ЧОРНОЕМОРЕ)經刻赤海峽(КЕРЧЕНСКИЙПРОЛИВ)與亞速海相通,西南方向上經博斯普魯斯海峽(ПРОЛИВБОСФОР)和達達尼爾海峽(ДАРДАНЕЛЛЫ)通往地中海(СРЕДИЗЕМНОЕМОРЕ)。麵積42 萬平方公裏。蘇聯解體後黑海的東岸屬於俄羅斯和格魯吉亞,北岸歸屬烏克蘭。黑海北部淺水區短期結冰,南部不凍。此處是俄羅斯重要通航水域。原蘇聯黑海艦隊經俄羅斯和烏克蘭分割後,現仍駐紮在烏克蘭克裏木半島上(КРЫМ)的塞瓦斯托波爾港口基地。現屬俄羅斯的主要港口有諾沃羅西斯克(НОВОРОСИЙСК)、圖亞普謝(ТУАПСЕ)和著名療養勝地索契(СОЧИ)。

俄羅斯的邊界線總長度達60 932公裏,其中海岸線總長度為38 807公裏。它與哈薩克斯坦共同邊界線達7 599 公裏,與朝鮮共同邊界線最短,僅39公裏。在1萬多公裏的陸境線上俄羅斯與中國接壤的就有4300 公裏(它與我國的黑龍江、吉林、內蒙古相鄰)。俄羅斯與周邊14個國家接壤(其中5 個為獨聯體成員):西北部與挪威(НОРВЕГИЯ)、芬蘭(ФИНЛЯНДИЯ)相鄰;西部與白俄羅斯(БЕЛАРУСЬ)、拉脫維亞(ЛАТВИЯ)、立陶宛(ЛИТВА)、愛沙尼亞(ЭСТОНИЯ)及波蘭(ПОЛЬША)毗鄰;西南方向上的鄰國是烏克蘭(УКРАИНА);南部鄰國是阿塞拜疆(АЗЕРБАЙДЖАН)、格魯吉亞(ГРУЗИЯ)及哈薩克斯坦(КАЗАХСТАН);東 南 部 是 中 國(КИТАЙ)、蒙 古(МОНГОЛИЯ)及朝鮮(КОРЕЯ)。在東部海域上與美國(США)及日本(ЯПОНИЯ)相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國境線近61000公裏。其中與獨聯體成員國的邊界線約14000 公裏。其海岸線與陸岸線的比例約為2∶1.俄羅斯約20%的領土位於極地地區,極地60%的領土位於所謂的永久凍土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