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合作:地球經緯(1 / 3)

一一種合作理論:羅曼蒂克政治學?

一個它代意義上的主權國家作為單位,地球

上可能已經找不到與周圍環境毫無關係,既沒萄‘合作的需要,也沒有衝突的可能這樣--種行政性區域了。幾千年以前,國家機構剛剛誕生,那時。苦的職能還僅限於對內發揮組織與控製能力,除此之外,至多還有一些談不上國際關係的部落間的你往我寒。今天,國家無論大小,它們的利益總會與周圍的環境有關,沒有一個國家的政府不兼有外交的職責。有的國家把自己同世界局勢聯係起來,有的國家則一般隻考慮某些區域性問題,就是說,一個國家至少是區域性的,不存在純粹意義上的“獨立”國家;除此之外,就是一些它們的利益涉及更大範圍的超區域國家。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的許多個世紀,經常有一些政治家、軍事家認為自己國界以外的利益,可以僅僅用武力,或者用以武力為後盾的威脅來取得。在最近的幾十年中,這種人當然還有,但已經沒有人會懷疑,即使是當代最強大的國家,如果沒有。一丁半點的國際性合作,那麼它也不會成功地獲得它所需要的東西,即真正的國家利益。在一個“環球村落”般的世界上,在一個相互滲透、相互需要的經濟關係中,如果不在尋求共同利益的基礎上進行合作,就不會有所謂完整意義的國家利益。合作是為了共同的發展,至少是為了追求合作範圍以內國家的某種程度的發展。想把蛋糕中自己的一份留得大一點,總不該希望整塊蛋糕變小。

合作,就是說參加合作或想參加合作的國家在其中既找到了自己的利益,也找到了共同的利益,找到了互相比較接近的發展目標。這些國家在發展環境方麵也總有一定的相似之處,或有相似的需要,如希望雙方(或多方)共鄰的海域不要被汙染,但是,所有的利益、目標和環境,各個國家需要得到的和在合作中能夠得到的,又不會是絕對一致的,有時候合作本身也不一定處在完全平等的關係下因此,純粹意義上的合作也是不存在的,人們常說的“相互依賴的世界”,就是由合作以及矛盾甚至衝突所共同構成的。當然,直接有利害關係的國家,隻要沒有最後走向全麵戰爭,總還會存在著尋求合作的需要。

人類發展的世界性大大地加強了。現代的科學技術,現代的經濟、政治、文化,都給整個地球罩上了一張大網,織成了具有獨特意義的經緯線。人們總會為一種流傳極為廣泛的病毒找到某個發源地;人造廣播電視衛星使民族文化大大超出了民族的界限,有時候還會有損於其他地區的民族文化;巨大的散裝油輪使全世界的近海國家都感受到了威脅,汙染和生態惡化會象瘟疫一樣傳播開去;某些天然資源,在這裏是剩餘的,在其他地方卻是稀缺的;美國發生了通貨膨脹或其他經濟問題。所有資本主義國家(也包括一些社會主義國家)都會緊張起來;世界上現存的核武器,據說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把人類毀滅幾次。這些問題,沒有合作是解決不了的。至於以何種方式合作,是全球性的還是區域性的,那就要看問題的嚴重性,各國利益的交關程度。

世界經濟的發展,區域經濟利益的形成和變化無疑是全球合作和地區合作的最基本動力,而各國政治與經濟利益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是構成該動力的基本原因。戰後世界經濟的發展,以及生產和資本的日益國際化,促進了生產力,同時又大大擴展了市場,各國尤其是高層次國家在生產、流通、消費、分配領域內的聯係愈來愈密切,生產的國際專業化和協作迅速發展,國際分工進一步加深,低層次國家雖然在這種分工中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但又很難也不可能擺脫出來,各國對國際市場以及國際經濟其他方麵的依賴程度都有明顯增強。1983年,美國的出口貿易總額超過了4500億美元,占世界出口總額的比重為13%,位居世界之首。美國農產品的25%和其他非農業商品的25%(平均)都用於出口。在製造業中,每8個職工就有一人依靠世界性經濟才能得到就業機會。國民生產總值方麵r美國的7%,荷蘭的50%,英國的28%,日本的l4%,要通過國際市場的進口和出口來實現。許多第五、六、七層次的國家甚至隻能以幾種初級產品的出口來換取外彙和所需工業製成品,對它們來說,沒有國際市場,等於就是斷了生路。美國的天然橡膠、釩土、錳、鉍、鈷等資源進口需求量都在95%以上,44%左右的石油也靠輸入。高層次資本主義國家的對外投資,1980年近5000億美元,同時,350家西方最大的跨國公司在國外的子公司就達25000家之多,銷售額為26350億美元,相當於資本主義各國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28%。1984年,低層次國家所欠的國際債務已突破9000億大關。①這些錯綜複雜的貿易、投資、債務,還有技術往來,按它們的來龍去脈、/布情況,就構成了國際合作與區域合作的扯不斷的紐帶。

合作的高級形式,就是一體化。現在世界上已有很多國家和地區組織了一體化機構,但就其程度說,仍然還沒有完全意義上的一體化。一體化要求在它的範圍以內的各個國家部分地放棄自己的內和對外職能,而將這種職能移交給統一設置的機構。…體f可以有兩種模式,一種是一些國家的國際環境、社會文化和素質構成、經濟與政治結構等方麵日益增進的一致性導致了一體化的實現:另一種是由…些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的相互依賴達到了不可分割的程度而產生的。前一種多為經濟性質的一體化,後一種則是綜合性的、以政治聯盟為主要標誌的一體化。

一體化也是合作:合作有全球性的合作,但一體化日前還隻有地區性的一體化。善良的人類希望有朝一日能實現全球的一體化,那時候雖然仍會有矛盾和衝突,但至少不應該有戰爭發生。在理論上,全球一體化當然是最適宜的外部發展環境。遺憾的是,我們認為這種遠景是不會變成現實的。按照人類並不完全相同的發展目標,如保持文化的差異性,全球-一體化事實上也沒有必要去為之苦苦追求。

國際經濟一體化,主要是指地理區域比較接近的國家之間實行的具有特定形式的經濟合作。如按照地理溉念來分,除聯合國有關組織以外,主要都是區域性和次區域性(或稱小區域)的。前者如歐洲共同體,後者如皿洲的東南亞國家聯盟、南亞地區合作聯盟等。華沙條約國組織屬綜合性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則為軍事性的。經互會和經合會都是超LX域的職能性組織。許多市場一體化和生產一~發疑一體化是按經濟概念和內容作為劃分標準的。一般認為,市場一體化的理論根據是關稅同盟學說,這種一體化進程是通過貿易自由化而逐漸地把各國市場合並起來,最終目標是建立共同市場。這種、一體化的國家往往經濟利益想當密切,但在政治、文化及至整個發展目標方麵,町能存在差異。昕以如果想要再進一步,總是很困難的。綜合一體化的理論根據是貿易保護主義和幹預主義學說,這種一體化是一種積極組建區域經濟的過程,它要求經濟和社會政策的協調,以便建立經濟共同體,乃至予經濟和政治聯盟。以現代西方發展經濟學為理論根據而建立的,則為功能性的一體化,它主要產生於低層次國家。這種一體化不限於市場的統一,也不一定追求建立政治和經濟的同盟關係,而要求以生產領域裏的合作為整個經濟一體化的基礎,還要求共同實行符合特定發展環境和發展目標的社會經濟發展戰略,也就是要製定共同的發展政策。

合作組織有緊、鬆、疏、密之分,它們往往還表現了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發展層次。但一體化的類型和發展的層次都不一定具有曆史過程的延續性和繼起性,就和層次與層次之間並不具有曆史發展過程中的必然聯係一樣,一體化類型之間也很少有此類型必然向彼類型過渡的事例。在目前情況下人們所講的國際經濟一體化還主要是指市場一體化,如:特惠關稅區,自由貿易區,關稅同盟。這些都是在商品進出口關稅方麵進行的次區域或區域性合作。還有如共同市場,經濟同盟等。它們從關稅合作擴延到資本和勞動力在合作區內的自由流動,或者在貨幣、財政等政策方麵也予以協調,以求市場的~體化取得更完整、更緊密的形態。

一體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客觀結果,在現代,盡管國家在行政上可以成為一個完全獨立的單位,但經濟發展的需要已經使得資源的流動、生產力的配置、協調機構的建立,都無法再受到行政單位的局限。一體化組織的出現,使發展環境的改良進入了更高、更複雜的階段,也使國際經濟關係中的各個方麵往往以合作組織的麵貌出現。所謂東西方關係北北關係南南關係,南北關係,都已成為當今國際經濟關係中的主要角色,其意義已遠遠大於獨個的主權國家之間的關係。而在這些關係中,與通常的經濟經營單位一樣,越是取最大小量,但不小到單個的行政國家,就越可以發揮其功能,越具有行動效取於是合作組織就從基本的單元國家開始'依據它們的利益需要,逐個層次地往外圍擴展:從兩個國家的雙邊合作,擴大到若幹國家的多邊、次區域性合作,再擴大到多邊、區域性合作,最後形成多邊、跨區域合作。而合作的密度也一般越來越鬆散,一致性越來越減弱,效率也越來越低下。到最後,通常的跨區域合作隻是對話、交流各種看法和信息的渠道,不再存在實質性的一體化內容了。這樣看來,若以一體化的目標來組織大範圍的園際經濟合作,似乎也沒有很大的益處。簡單地說,一個國家如果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從與外部環境的接觸中尋求利益,那麼它應該尋求雙邊的乃至次區域性的合作,並努力使之穩定和緊固,然後在這個基礎上,擴大合作或對話的範圍。對於低層次國家,這一點尤其重要。弱小國家往往擁有某些壟斷性的資源,但很少會有某一個國家可以據此而提高自己國際地位。而另一類先例就很多了:幾個資源國家組成次區域或區域性合作組織,且一致性很強,這樣很可能在國際交往中使自己的地位大大改善。石油輸出國組織就是一個成功的典型。

當然不是說超區域的合作就完全沒有價值,。這一類組織作為政治或軍事同盟往往是非常成功的。作為經濟組織,它有時也能彌補小區域合作的許多不足。可以舉為例子的是“亞洲經濟合作部長理事會”和“亞洲及太平洋經濟和社會合作發展科倫坡計劃”這兩個機構。“亞洲經濟合作部長理事會”是典型的由一些具有不同地區、不同社會製度、不同發展層次和目標的國家,因為在某個地區有某些共同利益而形成的合作組織。1968年4月,根據第三屆亞洲經濟合作部長會議通過的決定,在泰國首都曼穀建立了該理事會,作為在聯合國亞太經濟社會委員會讚助下的一個專門機構。其成員有:阿富汗,緬甸,印度,印度尼西亞,伊朗,日本,束埔寨,老撾,馬來西亞,蒙古,尼泊爾,巴基斯坦,菲律賓,新加坡,斯裏蘭卡,泰困,越南,澳大利亞,新西蘭,西薩摩亞,法國,荷蘭,英國,蘇聯,美國以及南朝鮮等國家和地區,宗旨是加強和協調其成員間的經濟合作,發展地區內的貿易,協調生產,研究一體化目標和長期工業發展遠景等。不管怎樣,它在貿易、交流、援助、開發方麵,總是可以、也確實是已經做了一些工作的。“亞洲及太平洋經濟和社會合作發展科倫坡汁劃”(簡稱科倫坡計劃)屬於區域內的一些低層次國家的共同合作,它與另一些高層次國家協商接受援助的問題。它建立於l950年5月。當時有7個英聯邦國家根據同年初在科倫坡舉行的英聯邦外長會議上所提出的南亞及東南亞經濟發展合作科倫坡計劃的建議,在澳大利亞悉尼建立了該組織。l951年3月開始了它的技術合作活動,整個汁劃的全麵實施則是於1951年7月隨著資金援助工作及各成員國著手執行發展計劃才開始的。1980年成員國和地區已增加到26個,其中受援國或地區2()個,計有:阿富汗,孟加拉國,不丹,緬甸,斐濟,印度,印度尼西亞,伊朗,柬埔寨,南朝鮮,老撾,馬來西亞,馬爾代夫,尼泊爾,巴基斯坦,巴布亞新幾內亞,菲律賓,新加坡,斯裏蘭卡,泰國。捐助國6個:澳大利啞,加拿大,日本,新西蘭,英國,美國。伊拉克、聯邦德國及一些國際組織作為觀察員參加活動。很明顯,這主要是最低層次國家接受最高層次國家援助、同時達到互利目的的組織。這個組織的任務是通過資金援助和技術合作來促進該地區成員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該組織在研究和協商有關這一地區的各種問題時,都是作為一個整體全麵加以考慮並力圖以各成員國互助合作的方式來處理,因而具有多邊性。這是為了體現聯合國全球合作、全球利益的原則。但在開展各項援助合作活動上,它又是通過有關捐助國與受援國之間的雙方談判來加以確定和實施,因而又具有雙邊性。這樣又突出了對應國家形成於曆史、4政治、經濟各個方麵原因的小區或雙邊利益一該組織在資金援助上采取贈款或貸款兩種形式,資金來源主要依靠6個捐助國,也有少數來自成員國本身,、自1950——77年南美國、日本、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新西蘭提供的資助總額達524.953億美元,資金援助的項目涉及各成員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許多領域,如提供糧食、肥料、消費品、機械設備、運輸車輛、能源供應等。在技術合作方麵,主要是派遣專家、提供助學金和為培訓與研究所需要的專用設備。自l950…1978年,為雙邊技術援助支付的款項總計為33.29億美元,其中支出最多的是派遣專家和誌願人員的費用,幾乎占了總數的一半。該組織還於1974年在新加坡開辦了技術教育職工學院,這是它多年來實施的第一個多邊性質的項目。學院的日的是為了幫助各成員國建立和發展它們的技術教育和職業培訓製度,從而加速其經濟的發展。經費由成員國政府認捐。

把這兩個組織比較一下就一下就可以知道,後者有更多的區域、次區域和雙方性質,因而後者可以做的具體工作更多,實質性進展也更大。

現在的世界是”弱兩極”與“強多元”並存的世界。那些大大小小的合作組織,為兩極的弱化和多元的強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未來的世界是區域合作與區域對抗的世界。區域組織的多元化、穩定化,區域內外平等互利的經濟關係的進一步發展,終將會使合作的趨勢壓倒對抗的趨勢。從地理分布上看,東西南北,合作組織幾乎遍及世界每一個角落,覆蓋了有人類居住的每一條經緯線:東南亞,南亞,中西亞,中東,西歐,北歐,東歐,阿拉伯地區,西非,中非,北非,南非,南美,中美,北美,直至南太平洋,還有各種地區資源性的和金融開發性的組織,縱橫交錯,強弱不分,都成了國際事務的發言人。如果南南合作能夠更加穩固,並在經濟發展方麵取得真正的成就,那麼,平等、多元的世界經濟格局終究是可以建立起來的,互助、互利的世界經濟關係也是可以形成的。人們已經確切地感覺到,東亞發展群,東南亞發展群,石油生產國發展群,拉美發展群,這些發展群落的存在,其意義已開始不同於習慣七的所謂發展中國家集團,我們原先劃定的發展層次,也已經有了分化、重新組合的跡象。這些發展群都以自己的實力,以區域合作的力量,正把國際經濟秩序推向新的階段,正在改造出一個新的發展環境。我們不是在侈談羅曼蒂克政治學,而是在說明現實的世界和世界的未來。

二柳暗花明:南南合作

我們所談的關於合作組織的問題,基本上是屬f展望性的,就是說,對於低層次國家,仍然沒有能夠依靠完全有效的合作來提高自己的國際地位和經濟力量:在合作中尋求出路還隻是初步的,雖然人們都已經明確,這可能就是唯一的出路。

低層次國家在國際貿易價格體係中的絕大多數競爭場合,都是失敗的競爭對手。麵對變化無常、風雲迭起的價格戰場,它們往往隻能是束手無策和被動退卻。其原因,一是可競爭資源種類不多,二是國內經濟結構極不合理,產品單一而加工層次很低,附加價值太少,供給和需求的價格彈性又不足,三是合作不夠,內部爭端頻起,在國際市場上如一盤散沙,有時甚至互相拆台,為近利而忘大義,最後是大家受害。

衝突和爭端主要是殖民主義時代留下的遺傳病。邊境磨擦時有所聞。據估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30年內,世界上發生的戰爭有133次之多,涉及8(1個國家,平均每天都有】2場戰爭在進行中,而幾乎所有的戰爭都發生在所謂第三世界國家之間。在這種情況下,也就無法進行任何象樣的經濟合作了。因此,嚴肅而有誠意的經濟合作,首先就應該有政治和解決邊境問題的合作。沒有後一種合作,其它合作隻能是空談,至少是不牢靠的。邊境磨擦不僅使它們17.1為無法合作而存國際價格戰中大大受損,單單是軍費開支也占去了它們國民生產總值的相當大一部分。要知道,它們都是貧窮國家。

國家因為缺少儲備,不能在國際市場價格低落時將國內產品收購囤積,以待行情看漲。即使是價格無法充抵成本,政府也隻能讓生產進行下去。也由於這個緣故,國家控製不了本國產品的銷售,而由倫敦、紐約和東京的經銷商為之代勞。弱小的生產者就更無力捕捉市場價格所提供的機會。除了石油以及在某種程度上錫、鋁土礦、磷酸鹽等產品能夠建立較為穩固而有利的壟斷價格以外,再沒有其他產品可以長期而有效地保持一種較為有利的價格水平,即使搞起了國際組織也仍然是這樣。最為不幸的,當然就是在協議價格執行的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國家因為貧困,因為再生產無以為繼,或者也會因為某種矛盾,擅自衝破協議,重新獨自標價出售產品。

不管怎樣,還是得在市場合作上想辦法。然而事實卻正好相反,生產國之間不能進行有效的協調,不能使供給與需求相一致,結果使關係到國家經濟命脈的出口產品供大於求,導致價格一跌再跌,貿易條件一年年惡化。在另j方麵,象茶葉這樣的產品,3家跨國公司幾乎左右了整個世界的茶葉市場——控製額達60%。跨國公司或代理人將茶葉轉運到倫敦而不在科倫坡出售,利用此手段大大殺價。】975年,斯裏蘭卡政府經調查發現,這種做法轉移了大’量利潤,並減步了大量政府稅收。計算表明,這方麵的損失要占斯裏蘭卡貿易赤字的10--15%,而同期進口工業價格卻上漲了50%以上。

這樣的貿易條件使弱小國家永遠不可能擺脫赤字和債務的沉重包袱。最後,這些國家隻能減少國內投資,減少社會福利、教育開支,減少就業人數。如果說它們能夠組織一個多國銷售機構。至少能夠取代中間轉賣商的職能,直接麵對歐洲市場,這樣它們可以減少許多對市場價格估計的錯誤可以減少大部分損失。如果還能對產品的產量增減加以適當控製,在既存的國際經濟秩序下,從長遠看,它們仍可以維持一部分利益。當然這並不是治本的辦法。

政府的缺乏組織能力與政府間的不能合作總是互相關聯的。在這種情況下,眾多的小生產者隻好聽憑價格沉浮的擺布了。當價格高漲時,他們急迫地擴大了自己的生產能力,希望在未來幾年內能增加收入。於是象牙海岸的可可樹,巴西的咖啡都悄悄地超過了未來幾年的市場容量。從收獲的那一年開始價格一落千丈。如果是多種了甘蔗、香蕉和菠蘿之類的作物,還比較好辦,這類作物生長期隻有1-2年,轉產、減產比較容易,成本投入也有限。但咖啡樹的生長期為5年,茶樹為6年,油棕櫚需要7年,橡膠和椰子需要8年,可可樹則長達15年。在這裏犯j7錯誤是無法更改的。價格上升時他們擴大了產量,價格一旦下降,他們無論如何不會去毀掉這一筆投資,他們一株植物也不會忍心拔掉。他們寧願低價出賣。結果,轉眼間價格還會下跌。

很顯然,政府必須提供市場情報,必須給予資助,必須直接進行收購與銷售,就象重商主義時期的各國政府那樣,將相對分散、疲軟的國內生產力組織起來,集q,力量去打破板塊式的國際市場和貿易屏障。同類產品的生產國,必須聯合行動,設法保持國際市場價格的穩定。現有的礦砂、銅、鋁土、木材、橡膠、花生、胡椒、椰子、食糖、可可、咖啡、香蕉等產品的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合作組織必須強化它們的職能,用一致行動、妥善經營來維護自己的利益。

總之,政府以及政府間的支持和合作,具有不容辭謝的責任。需要它們進行支持與合作的地方很多。比如合作對付跨國公司在財務資金方麵玩的花招。可以肯定地說,低層次國家在有關跨國公司的財產申報、資金轉移等方麵的法律是不完善的,而跨國公司擁有的一大批法律專家卻是很善於鑽這種空子的。大多數子公司都與自己的母公司的其他子公司進行進出口交易。母公司總是要求在向子公司出口時索取高價,從子公司進f1時壓低價格,這就輕而易舉地把大筆隱蔽利潤以轉移價格的形式從東道國偷渡了出來。低層次國家的財會專家太少,無力對跨國公司實行嚴格的項目財務審查?如果這一進一出的差額累計達50%左右,則全部低層次國家將由此而在7f1年代初就損失了數百億美元,低層次國家的合作,嗬以挽回這方麵的部分收益,因為在這些國家活動的跨國公司,總是那麼見家,其活動方式也往往是相似的

再如,所有低層次國家都有必要進行合作,以共同審驗來之西方國家的藥品及協商有關的價格。1975年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哈爾夫坦?馬勒爾博士在世界衛生大會上曾經指出,某些在西方國家未能獲準出售的藥品,或者由於安全方麵的原因和沒有療效而從市場上收回的藥品,有時被出口到發展中國家並在市場上銷售,不符合出口國質量標準的藥品,包括過期藥品,也有可能被出口到無法采取質量控製措施的發展中國家。人體構造是一樣的,北方國家無效的藥品,在南方國家同樣無效。這就需要南方國家的合作抵製,一來可以彌補缺乏衛生專家的弱點,二來也可以便於直接同北方國家有關機構進行合作。另外,進入低層次國家的藥品的價格,總要比西方國際市場的價格高100%以上,有的甚至會高出幾十倍。

再如,在目前的新技術革命大趨勢中,西方各國已在對待南方國家方麵采取了協調和一致的行動。新技術革命的成果,絕不會輕易地受益於低層次國家,甚至還可能會造成新的嚴重問題,按照1982年法國總統密特朗的說法,南方國家將會遇到新的威脅,至少會增加不穩定性和依賴性。雖然近年來幾屆七國首腦會議都宣稱要向低層次國家轉讓技術,但事實上可能實現的隻是那些將由西方世界淘汰掉的、汙染大的、勞動密集的和耗能量大的部分產品和行業。因此,南方國家勢應集體合作,早日製定“國際技術轉讓規則”等文件,在接受技術轉讓的項日選擇時,必須持一致態度,除了采用大量的適用技術以外,還應獲得一定的經濟價值大而又較為可行的高級新技術。

南南合作的意義是多方麵的。首先是合作可以成為南方國家加強獨立自主、依靠自己的力量去發展本民族經濟的有力杠杆。隻有在合作中,才能使獨立發展和本體一一集體發展都成為可能。如中東的石油生產國,有豐富的資源和資金,但勞動力卻頗感不足;而大部分低層次國家短缺石油。資金,勞動力卻十分富足。它們之間合作發展的餘地是很大的。198《)年人均收入不到400美元的第六、第七層次國家,進口石油的費用達33億美元,而這些國家在中東的勞動力外彙收入也達30億美元。印度是其中的主要受惠國之一。另外,東盟國家的高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於南南合作。

其次,南南合作還為低層次國家在經濟和政治上逐步走上國際舞台開辟了道路。在當前的世界政治和經濟格局中,低層次國家由於實力不濟,更由於經濟和生產體係不夠健全,因而短時期內無法在國際經濟交往中追求自己的利益,而損失卻是連連不斷。針對這種情況,南方國家如果能夠加強區域性集團國家的合作,實行雙邊或多邊的政治聯盟和合資經營重要生產部門,在技術、金融和勞動力方麵加強交流,完成初級階段的國際化,則可以為它們盡快地改善自己的形象和提高自己的地位提供重要的先決條件。

再次實踐證明,隻:f{『實現牢固的南南合作,才‘有希望推進南北對話,實現平等互利的南北交往,才能達到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目標。南北關係本來就是互相依存的,北方國家在能源、稀有金屬、其他農礦產品,以及工業製成品和投資等市場方麵-都嚴重依賴南方國家。其中有些資源還是現代尖端工業和軍事技術領域所絕對必須的。南方國家的一致與合作可以使北方國家改變態度,同時,南方國家的任何發展,也都是對北方國家有利的。,而北方的改變態度,對南方國家又是極為重要的:南方進口工業品的75%來之於北方,初級產品的750輸往北方,在技術、知識諸方麵,南方無一不需要北方的合作。而要做到這一點,即早日建立起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第一步是南南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