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義和團血染紫禁城!八強盜蹂躪天安門(8)(1 / 3)

在榮府,董福祥直等候了一個多鍾頭,才有一個仆人出來,讓他進去見麵。董福祥有氣,開門見山,向榮祿索炮。榮祿斜臥在軟榻上,佯睡不理。於是董福祥罵榮祿無禮。榮祿忽然睜開了眼睛,笑道:“你要大炮,隻有一個法子,去奏明老佛爺,把我的頭砍了!我一天不死,大炮你一天不能得!”又說:“你即刻去見老佛爺罷。你是好漢,老佛爺又信用你,你去求見,沒有不答應的。”

董福祥大怒。一聲未吭,憋了一肚子氣,立刻就入宮叩見慈禧。

其時,召見大臣的時刻早過,董福祥不管不顧,闖至皇極殿門,大聲吩咐太監,“快去奏聞太後,就說甘軍統領董福祥,立請召見。”

當時,慈禧正在作畫,聽說後很不高興,說,“叫他進來!”

董福祥入內跪下。太後說道:“好嘛,我以為你來奏報使館業已攻毀呢!從上月起。你已經奏過十次了。”

董福祥答道:“臣求見太後,乃參劾大學士榮祿,他是一個大奸臣,幫助洋人。他所帶武衛軍中有紅衣大炮,如果用來攻擊使館,立即片瓦不留,臣向他索取,榮祿立誓不肯借用,還說什麼,就是老佛爺有旨意,亦是枉然。”

太後大怒,指斥董福祥說:“不許這樣說話!你是強盜出身,朝廷用你。不過叫你將功贖罪,像你這狂妄的樣子,目無朝廷,仍不脫強盜的行徑,大約活得不耐煩了。去罷,以後非奉旨意,不許進來!”

董福祥就這樣碰了個灰頭土臉,走了。來到剛毅府上,說:“榮祿之勢力,一日不倒,則使館一日不能攻克!”

如此“史料”,含義昭然,竟是說使館所以不能攻克,是榮祿不肯把威力最強的大炮拿出來使用。事實上,這是無稽之談。我們很快就能明白,這偽造的史料別有用意。實際上,紅衣大將軍不僅出戰,而且有兩位軍機大臣親自料理,很是威風了一陣。

由於該炮身份特殊,又有肯定無疑的威力,竟然被架設在離使館最近的正陽門城樓上,軍機大臣剛毅和趙叔翹坐在城樓上觀戰。

一顆炮彈脫出炮口,遠處轟響,城樓震撼。剛毅掩耳大笑,說道:“哈,使館早晚就完蛋了!那些洋人死定啦!天下從此就要太平啦!”

由剛毅汲引而成為軍機大臣的趙叔翹立刻站起身來,向剛毅稱賀說:“自從逆黨談新政,倡變法,我們大清朝的天下幾乎釀成大亂,是您老人家起來,振臂一呼,從此,大事不難定矣。皇上久病,失天下人心,不足承繼宗廟。幸虧有了一個很好的接班人!這定策之功,您老人家第一。現在,義和團四起,國家新人新事新氣象,萬紫千紅,宇宙更新,國家重見太平,您真是我們曆史上說的所謂社稷之臣也!”

剛毅一聽,大喜。其時,已是正午12點鍾左右,一陣炮轟過去,隻見使館中牆倒屋塌。剛毅忽然來了勁頭,說:“全力射擊!備馬!跟我衝過去!”

真的乘上一騎,率領清兵向使館區奔去。忽然,已被塵封的使館頹牆內,一陣排槍子彈射出,從剛毅頭上“嗖嗖”而過。剛毅大恐,掉轉馬首,慌不擇路,乘騎急遁。也不知跑了多遠,見一片草地,四顧無人,便下馬來,坐草間,氣喘欲絕。這時,有一名軍官正好路過,見到此景,“驚而訝之”。剛毅趕緊朝著他不住地擺手,說:“千萬別說出去!千萬別說出去!”其時,剛毅乘騎奔逸,已數裏矣!

但他剛剛逃跑的時候,卻被使館內的一個見過剛毅大人的大使看到了,不禁說:“那不是剛毅大人嗎?他的名字可有‘鋼’。”

另一個大使大笑,說:“他看上去,像一塊好像是‘鋼’的塗色石膏!”

戰爭笑話,多被加工演義,剛毅愚鈍,畢竟還是朝廷重臣,狼狽至此,恐為編造。

為考證紅衣大將軍真正的威力,筆者曾專程赴沈陽,在努爾哈赤的家鄉,大清朝的第一個故宮――沈陽故宮,了解該炮的真正威力。那炮,就放置轉在沈陽故宮的院內,不過碗口粗的炮口,且為後膛炮,需前麵填充火藥,在炮台點撚燃燒,然後放出。300年前的火炮,在近代戰爭中,在西方的洋炮已經裝備起大清軍隊的時代,它不過是一個隻能供人緬懷的老古董!

然而,最邪乎的故事,無過關於榮祿大人的。那故事,簡直把榮祿打扮成在戰爭中曲線救使館人員的理性英雄。

那還是一個有關大炮的故事。

還是因為使館久攻不下。於是,眾臣紛紛獻策。軍機大臣啟秀說:“使臣不除,必為後患。聽說有一個五台山的和尚,有神兵十萬,請召來北京,會殲逆夷。”另外兩位禦史的計謀是:“請用決水灌城之法,引玉泉山水灌使館,必盡淹斃之。”禦史彭述道:“用不著那麼複雜,義和團一念咒,使館的洋兵便乖乖地束手就擒了,其術至神。”

如此大臣,如此昏庸,不足驗其言。最後,矛盾還是集中在榮祿頭上。

這是必然的。作為大清國國防軍的領袖,北京的最重大的戰事――圍攻使館,他不能不聞不問。實際上,圍攻使館早期,真正的戰鬥指揮者,正是榮祿。《庚子國變記》載:24日(宣戰頭一天)慈禧命令董福祥及武衛中軍,圍攻東交民巷(使館區),榮祿親自舉著令牌,在攻打使館的隊伍中督戰,意欲殺盡外國公使。炮聲日夜不絕,屋瓦自騰,北京城中,四處皆聞哭聲。義和團也來助戰,邁著裝神弄鬼的步子,披著散發,足有1萬多人,多數爬到屋頂上,嚎叫著,吼聲驚天動地。使館中的洋兵不過400人,在四麵築起了營壘,還挖了戰壕,命中國的教民分區域把守。使館中的每一個人都認為自己要獻身了,因此,人人奮勇。因此,圍攻了50餘日,沒日沒夜地攻打,使館內還是苦苦地守衛著。而董福祥的甘軍和武衛中軍,其死亡人數卻不下4000人!當然,義和團也有傷亡。

史家考證出:這記載才是真實的。因為順理成章:榮祿才是圍攻使館的真正軍事統帥。然而,確也還有真實的史料證明著:榮祿真有保護使館不被攻破的實際行動。那另一個關於大炮的故事就是。

那是在董福祥軍攻使館,十多日不能下的時候。慈禧下令,讓武衛軍開花炮隊進入北京助攻。於是,天津總兵張懷芝,一個武衛軍的分統,奉檄率所部入都。武衛全軍司令榮祿對此極為重視,親自巡視戰場,安排炮戰。他認為,正陽門城垣處逼近使館,居高臨下,最便俯攻,因此,指示張懷芝率領開花炮隊登城,安置炮位。

一切準備就續。就要發令開炮的時候,張懷芝忽然心意一動,命令部將:先不要開炮!然後,急急忙忙下城,找到了榮祿大人。

張懷芝請示榮祿說:“這城垣,距離使館不過尺咫之地,開花大炮一發,使館立成麵芥粉矣。屬下倒不是憂慮攻之不克,所憂慮者,攻克使館之後,一旦風雲變幻,別起交涉,我張懷芝就成了禍首啦。屬下敢請大人發給我一道手諭,此次開炮,是懷芝根據您的指示行事的。”

說完,等候榮祿手諭。但榮祿一聲不吭。

張懷芝於是“言之數四”,榮祿始終一言不發。

張懷芝急了,堅決請示道:“大人如果今日不發令,懷芝終不肯退。”

榮祿又考慮了很久,眼睛盯著張懷芝,大有深意地說道:“橫豎炮聲一出,裏邊總是聽得見的。”

張懷芝想了想,明白了,立刻匆匆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