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二戰後日本的家庭教育(3)(3 / 3)

接著是別林斯基,他不僅是一個偉大的民主主義者,而且是一個極為出色的教育家。他批評盧梭,因為盧梭主張把一個人帶到遠離社會和家庭的地方去教育,他認為這是不可能有效果的,因此主張教育要和生活相聯係。別林斯基認為,家庭教育具有重大意義,兒童在七歲前應當在家庭裏由父母教育,並且認為德育是父母的社會任務。直到今天,他的《新年的禮物》等還是教育學上的名篇供後人研讀。

車爾尼雪夫斯基同樣如此,他號召母親們為後代為社會要盡自己的神聖職責,合理正確地教育孩子,為此,母親們不但應當受到普遍教育,而且還應當懂得教育學,以便在家庭裏正確教育孩子。他在《怎麼辦》中塑造了一個先進的俄羅斯婦女的形象,他告訴人們婦女如果在社會和家庭中沒有獲得完全的解放,那麼她們也就不會有完全的幸福。她應該在受教育方麵,在參加勞動,在參加社會政治生活方麵與男子平等。

至於托爾斯泰,對於兒童及家庭教育的思考就更多了,他對幼兒期巨大作用認識得極為透徹,為此發表了很多極見地的言論與觀點,並為孩子們寫了很多故事。

烏申斯基,這位被列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二十位教育家之一的學者,不僅是俄國學前教育學的奠基人,而且對此作了終生不懈的追求,他的教育名著《人是教育的對象》就是向教師、家長傳授教育孩子的知識的。在這一著作裏他給予了兒童的學前期以最集中的注意,因為他認為學前期乃是形成未來的人的個性的基礎,並且堅持認為,兒童越小,教養員越應是有教養和全麵發展的。

最值得一提的是杜勃羅留波夫,雖然他隻活了二十五歲,照現在的眼光來看,他還隻是一個“大孩子”。但就是這樣一個“大孩子”,在他逝世時,車爾尼雪夫斯基是這樣評價他的:“他年僅二十五歲。但已有四年站在俄國文學界的前列——不,不僅如此——而且還領導了俄國思想界,推動了它的發展。”他本身就是一個偉大的天才,比他自身天才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對兒童的關注,他在各種文章中廣泛地論述了教師和父親在兒童教育中的作用,並且對兒童心理提出了極具體的意見。由此我們也可以略見俄國其時知識界關注家庭教育、兒童教育之一斑!

進入20世紀,高爾基繼承了俄國知識分子的這一優良傳統,在從事文學創作的同時,繼續為兒童教育傾注心血。他甚至不辭勞苦,遍請世界上著名的傳記作家們,如羅曼.羅蘭等專為孩子們撰寫偉人的傳記,直到今天,他對兒童教育的論述仍沒過時,仍是他留給人類的一份寶貴遺產……十月革命勝利後,在列寧夫人克魯普斯卡婭的領導下,俄國教育家們曾經提出的教育建議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尊重與落實。

例如,革命勝利還不到一個月,蘇維埃政府就頒布了《關於學前教育的法令》,並且響亮地提出,必須從兒童出生起就開始向他進行教育,幼兒園教育必須是免費的。革命前全國幼兒園不到300所,但革命後僅三年,全國就建有4723所幼兒園,入園兒童達到25萬多,到1979年城市入園率50%,農村30%以上,1977年有77萬教養員,其中學前專業大專畢業的占82%。從1919年舉行第一次全國學前教育代表大會,不到十年時間,即到1928年,類似這樣的全國學前教育代表大會已開了四次……在她之後,馬卡連柯、蘇霍姆林斯基無不再上一層樓。以至於形成了這樣的全民共識“如果你在家教育兒子,就是在教育公民;如果你在家培養女兒,就是在培養整個民族”。可以這樣說,蘇聯是通過國家機器將母親教育、兒童教育普及得最好的典範,蘇聯之所以能夠迅速崛起,關鍵便是蘇聯的兒童教育為此提供了核動力。盡管現在這個偉大的國家分裂了,但無論是分裂後的幾個國家還是整個世界,人類的後代都將含著熱淚感激他們曾為此所做的這些卓有成效的高尚的美好的努力,感激他們曾經如此巨大地推動了這個世界的進步,推動了母親、兒童教育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