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國夢”隻是要成為日本右翼分子的夢魘,那定位就太低了。
據說,美國外交思想的兩位重量級人物基辛格和布熱津斯基在許多問題上存有分歧,但在一個重要觀點上的認識則高度統一,這就是:未來世界的穩定將取決於美國和中國能否拋開分歧,理順建設性的合作。兩位著名的政治學家共同承認,金融危機使美國的政治手段和經濟模式不再被世界所接受,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些思想,其中之一就是被西方經濟學家稱為“北京共識”(與“華盛頓共識”相對)的中國模式;他們承認,由於中國切實取得經濟成果和對它將以最小損失擺脫危機的預期,中國在世界政治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
其實,中美建交30多年彼此關係發展到今天這樣的程度也從一個側麵證明了中國力量的迅猛發展。1978年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12天,中美建交,中國不久即派出50名留學生赴美國求學,而今呢,美國的金融危機影響到了中國,改革開放後出去的留學生中有六分之一返回國內找工作;1979年,兩國貿易額不足25億美元,2007年則迅速發展到3 021億美元,增加了120倍;美國駐華使館外交官由不到50人,發展到現在的1 100人。美國已經是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市場、第六大進口來源地、第三大技術進口來源地;中國則是美國第三大貿易夥伴、第四大出口市場、第二大進口來源地。
最近,世界銀行行長羅伯特·佐利克和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聯合撰文稱:世界經濟要想複蘇,美國和中國這兩個經濟發展的發動機必須合作,並成為20國集團的引擎;世界經濟的複蘇,取決於中美合作。
聯合國《2009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預測,今年美國和其他一些主要發達國家的經濟將會出現衰退。中國如果能維持8%的增長,對全球增長貢獻將近50%。中國經濟保持良好發展勢頭本身就是對全球金融市場穩定和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貢獻。國際社會也高度評價中國政府的舉措,普遍認為中國是世界經濟走出困境的重要希望。
何謂“中國夢”、怎樣實現“中國夢”?應當說,通過30年改革開放的創造性實踐,中國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正確發展與進步的道路,並將堅定不移地沿著這條道路繼續前行,而不會“改旗易幟”、“照抄西方”。“中國特色”似乎與西方所期待的漸行漸遠,在這個過程中,形象模糊的“中國夢”正變得越來越清晰可見,它不僅包括了業已成真之“夢”,更包含了以前所未有的自信憧憬未來之“夢”的方式。
當然,把業已成真之“夢”除以13億人口,我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肯定還遠不如今日德國的舒適與精致,但我們畢竟進入了中國特色的快車道,而且正呈加速度地向前發展。中國離不開世界,世界離不開中國。“中國夢”的實現過程和最終實現,必將給世界文明以新的希望,帶來美好和諧,必將為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
世界是如此地關注和看重中國,我們自己呢?
我們應該有更自覺的意識和更充分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