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想起詩人郭小川(1 / 1)

2008年12月12日下午,在去往帕薩大學領教國際透明組織國家清廉指數排名創始人蘭斯多夫教授的路上,經團長侯覺非先生的倡導,我們為同團的首長夏曉鵬先生舉行了別開生麵的生日“派對”。每個人都熱情地表演著自己的拿手節目,一路歌聲一路笑,氛圍熱烈、和諧又幽默。

來自於相聲大師馬三立先生天津老家的安長海先生在作了輕鬆風趣的表演後,友善地將下一軍,邀請我表演節目。我便鼓足勇氣,從大巴後麵走到副駕駛的位子坐下(因安全因素,必須坐下)。在寒冬德國的林海雪原間穿行,直麵高速公路兩邊撲麵而來,又迅即退去,似乎無窮無盡的玉樹瓊枝,我拿起了話筒,為祝賀我們首長的生日而大聲背誦起了戰士詩人郭小川《團泊窪的秋天》的片段:

……至於戰士的深情嗬,你小小的團泊窪怎能包容得下!

不能用聲音,隻能用沒有聲音的“聲音”加以表達:

戰士自有戰士的性格:不怕汙蔑,不怕恫嚇;

一切無情的打擊,隻會使人腰杆挺直,青春煥發。

戰士自有戰士的抱負:永遠改造,從零出發;

一切可恥的衰退,隻能使人視若仇敵,踏成泥沙。

戰士自有戰士的膽識:不信流言,不受欺詐;

一切無稽的罪名,隻會使人神誌清醒,大腦發達。

戰士自有戰士的愛情:忠貞不渝,新美如畫;

一切額外的貪欲,隻能使人感到厭煩,感到肉麻。

戰士的歌聲,可以休止一時,卻永遠不會沙啞;

戰士的明眼可以關閉一時,卻永遠不會昏瞎。

請聽聽吧,這就是戰士一句句從心中掏出的話。

團泊窪,團泊窪,你真的是這樣靜靜的嗎?

是的,團泊窪是靜靜的,但那裏隨時都會轟轟爆炸!

不,團泊窪是喧騰的,這首詩篇裏就充滿著嘈雜。

不管怎樣,且把這矛盾重重的詩篇埋在壩下,

它也許不合你這秋天的季節,但到明春準會生根發芽。……

這異國他鄉的茫茫雪原,是《尼伯龍根之歌》的故土,是格林兄弟童話中所描繪的冰雪世界,可我這個來自東方的行者不朗誦德國名著的精彩片段,甚至也不朗誦大家熟悉而又親切的毛澤東的《泌園春·雪》或者《卜算子·詠梅》,而選擇了郭小川1975年秋天在“四人幫”高壓之下寫就的詩作片段,這是因為我當時的三個心願。

一是沉雄穩健、博學多才的大帥哥“壽星”夏曉鵬先生是軍人,雖大我幾歲,但屬同齡人,我樂於背誦我們這一代人都喜歡的戰士詩人郭小川的名篇佳作片段,作為生日禮物獻給他,祝願他永葆革命戰士的性格、抱負、膽識和愛情,身體健康、事業蓬勃、萬事如意;

二是這首詩歌的這些片段典型地體現了知識型熱血男人的人生宣言,體現了郭小川作為戰士和詩人的性格特質,是他全部詩作中的詩中之詩、歌中之歌,我樂於背誦出來,與全團同仁——不管是五十年代、六十年代還是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生的同仁共同分享,衷心祝願革命人永遠年青;

三是這首詩歌的這些片段也代表了毛澤東、鄧小平故鄉一個普通戰士——郭小川在逆境中所體認的《共產黨宣言》及“共產主義幽靈”。就像當年的極“左”和僵化無法扼製它的氣勢磅礴和壯懷激烈一樣,在美國金融危機引發全球經濟低迷的形勢下,我願它那節奏自由而又富於韻律的政論式詩體傳達出中國戰士昂揚激越、愈挫彌堅的精氣神,這種精氣神能夠在日爾曼大地上充分展示出中國風格、中國氣派,表達出我們化“危”為“機”的信心和力量。

感謝戰士詩人郭小川。願我真誠的心願都能夠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