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作業場所采光與照明
①采光:采光形式分為頂部采光、側麵采光和混合采光三種形式。
②照明:照明係指在無天然光(如夜班,礦井、隧道、地下室)或天然光不足情況下,為從事生產活動或保證作業安全而采用人工光源的一種形式。
照明的形式有:一般照明、局部照明、混合照明。
5.個人防護用品
係指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為免遭或減輕事故傷害和職業危害的個人隨身穿戴的用品。按防護部位分為頭、麵、眼、呼吸道、耳、手、腳、身軀等8類。使用時的注意事項有:合理選擇;使用者的教育與訓練;維護保養;防護用品的發放與管理。
6.作業場所健康促進
作業場所健康促進是指從企業管理策略、支持性環境、職工參與、健康教育、衛生服務等方麵,采取綜合性幹預措施,以期改善作業條件、改變職工不健康生活方式、控製健康危險因素、降低病傷及缺勤率,從而達到促進職工健康、提高職業生命質量和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7.職業有害因素的控製措施主要包括生產
環境控製措施與個人防護措施。生產環境的控製措施有:從衛生和安全角度考慮生產工藝過程和設備,正確選擇廠址,合理安排車間布局;在生產工藝流程中盡力避免使用有毒物質,消除或控製產生職業性有害因不的操作環節;隔離、密封、合理通風,以控製有害物質的侵入,降低其在空氣中的濃度;加強設備維修,嚴防跑、冒、滴、漏。個人防護措施包括:製定和遵守安全操作規程;iE確選擇和使用個人防護用品;限製接觸時間;講究個人衛生。
三、職業安全
1.職業安全的意義與任務
職業安全亦稱勞動安全,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為避免人身或設備事故,保護勞動者的安全,而采取的各項措施及相應的活動。它的任務是保護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健康、高效,以促進經濟發展,提高職業生命質量。
2.常見職業性傷害事故
主要是物體打擊。
3.職業性安全事故的調查與評估
(1)調查內容與步驟
①根據調查目的編製調查計劃;②收集有關事故資料;③取證、檢測、驗證和分析有關資料;④做出判斷和結論,寫出事故報告;⑤提出整改建議,並充分考慮其針對性、首選性和可行性;⑥規定實施的責任,監督落實情況,評價實施效果。
(2)傷害程度指標
傷害程度指標有千人死亡率、千人重傷率、百萬噸死亡率、百萬工時傷害率。
事故傷害程度分為:輕傷事故、重傷事故、死亡事故、重大傷亡事故、特大傷亡事故。
4.職業安全管理與事故預防對策
①我國的職業安全的方針是:“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實行“五同時”原則,即企業領導在計劃、布置、檢查、總結、評比生產的同時,都要考慮安全問題,做到生產與安全的統一。
②預防對策有技術對策、教育對策、法製對策、管理對策。
第九單元 婦女勞動衛生
考試要點
一、婦女勞動衛生的重要意義
①婦女勞動衛生的基本任務;
②婦女勞動衛生的重要意義。
二、職業性有害因素對婦女的特殊影響
①對婦女某些生理功能的影響;
②對婦女產生生殖損傷。
三、婦女勞動衛生問題
四、婦女勞動保護及預防措施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婦女勞動衛生的重要意義
1.婦女勞動衛生的基本任務
婦女勞動衛生著重研究勞動條件對婦女身體健康影響的規律及其預防措施,其基本任務在於防止職業性有害因素對女職工的健康,尤其是生殖能力的不良影響,使女職工能健康、高效地從事生產勞動,且不影響子代健康。
2.婦女勞動衛生的重要意義
略。
二、職業性有害因素對婦女的特殊影響
1.對婦女某些生理功能的影響
女性體力負荷能力低9造血係統和肝髒對毒物較為敏感,皮膚較柔嫩,易受刺激性物質諸如鉻酸鹽、堿性鹽類的作用,女性皮膚柔嫩,皮下脂肪多,接觸有機溶劑易經皮膚吸收;對農藥、除草劑和化肥較男性吸收快,瀦留時間長。
2.對婦女產生生殖損傷
對婦女生殖功能(月經、妊娠、哺乳、絕經)有不良影響的因素,不僅對婦女本身有害,而且可累及下二代。職業性有害因素對婦女生殖的作用類型有:影響生殖細胞生成;影響性機能與受精,如鉛、汞、錳、鎘、有機溶劑或一氧化碳的慢性接觸;影響著床;影響胚胎的正常發育;在圍生期和產後影響嬰兒存活率和母親哺乳功能。
三、婦女勞動衛生問題
負重作業可引起子官脫垂和影響未成年婦女骨盆的正常發育。長期立位可使月經不調以至痛經。長期坐位可使盆腔充血。
月經功能障礙是化學物質作用於女性生殖係統最常見的現象。如接觸苯、汽油、二硫化碳、三硝基甲苯的婦女易出現月經過多綜合征。接觸鉛、無機汞、三氯乙烯等的女工易出現月經過少綜合征。
四、婦女勞動保護及預防措施
《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中規定了女工在月經期、孕前、產後、哺乳期不得從事的勞動。做好婦女經期、孕期、圍生期、哺乳期和更年期的勞動保護。宣傳和普及婦女勞動衛生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