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二次供水汙染與健康

二次供水汙染的主要表現:水箱(池)和末梢水渾濁度增加,水中細菌數、大腸菌群數、鐵、錳、四氯化碳、亞硝酸鹽的含量增高,而餘氯含量明顯降低,甚至測不出餘氯。二次供水汙染引起的突發事件對健康的影響,取決於汙染的來源和汙染物的性質。生物性汙染通常引起介水腸道傳染病如腹瀉、痢疾等。

二、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

1.標準製訂的原則。

要求水質在流行病學上安全,所含化學物質對人體無害,並保證水的感官性狀良好。此外選擇指標和確定標準限量值時應同時考慮經濟技術上的可行性。

2.我國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

我國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共規定了35項水質標準,並將其分成感官性狀和一般化學指標、毒理學指標、細菌學指標以及放射性指標四組。

三、集中式給水

1.水源選擇的原則

水源選擇的原則是:水量充沛,選擇地麵水時,要求90%。97%保證率的枯水流量大於設計總用水量;水質良好;便於防護;技術上經濟上合理。

2.水質處理的主要方法

地麵水的常規處理是:混凝沉澱一過濾一消毒。水質較好的地下水僅需消毒處理。混凝沉澱的原理有壓縮雙電層作用,電中和作用和吸附架橋作用,這三種作用所引起的凝聚和絮凝總稱混凝。常用的混凝劑有硫酸鋁、三氯化鐵、硫酸亞鐵、聚合氯化鋁、聚丙烯酰胺。過濾是指渾水通過石英砂等濾料層以截留水中懸浮雜質和微生物等的淨水過程。過濾淨水的原理為篩除作用和接觸凝聚作用。消毒時可供公共給水選擇的消毒劑有氯、臭氧、二氧化氯和氯胺。紫外線消毒適用於單位供水。氯消毒可用氯、漂白粉、漂白粉精。二氧化氯消毒時消毒效果及餘氯的穩定性均較氯消毒高,不受pH值的影響。不與氨反應,不產生三鹵甲烷和致突變性。臭氧消毒的優點是效果好、用量少、接觸時間短、不影響水的感官性狀,不產生三鹵甲烷。但投資大、耗費高。紫外線消毒是利用200—295nm的紫外線的殺菌作用。

給水的衛生防護:水源、水廠和輸水管、配水管網的衛生防護,是給水衛生的三大措施之一。目的在於防止水源和飲用水遭受汙染。

四、分散式給水

1.飲水淨水器

飲水淨水器是一種微型水質深度處理裝置,它是指以市政自來水為水源,經過進一步處理,以達到提高飲水水質或增加水中某種對人體有益成分為目的的飲水處理器。

(1)淨水器

①淨水器的組成部分分為:吸附部分、殺菌或抑菌部分、粗濾部分、微濾和超濾部分、礦化和磁化部分。

②淨水器的衛生學要求:淨水器所用材料必須嚴格按照衛生部頒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