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流層:位於對流層之上,其上界為50km左右。空氣以水平運動為主。沒有垂直對流,空氣稀薄。氣溫恒定在一50℃.一60℃,故又稱同溫層。在25。35kin處有一厚度為20km的臭氧層,能吸收短波紫外線。

(2)太陽輻射和空氣離子化的衛生學意義

大氣的物理性狀包括太陽輻射、空氣離子化、氣象等方麵。太陽輻射是產生各種天氣現象的根本原因,也是地球上光和熱的源泉。波長小於290hm的一切射線都已被臭氧層吸收,不能到達地球表麵。

波長為200~275nm的C段紫外線(UVC)具有極強的殺菌功能,但也具有很強的傷害正常細胞的作用,波長為275—320hm的B段紫外線(叭砸)有部分到達地麵。其具有抗佝僂病作用和紅斑作用,並能提高機體免疫力。波長為320—400rim的A段紫外線(UVA)的生理意義較小,主要具有使皮膚色素沉著的曬黑作用。紫外線雖然對人有益,但過多照射可引起日光性皮炎、眼炎、甚至皮膚癌等疾病。

波長為400—760rim的電磁波為可見光。該段光譜能提高視覺功能和代謝功能和具有平衡興奮和鎮靜作用。

760—1000rim為紅外線,主要生物學效應是使機體產生熱效應。紅外線經皮膚吸收後,可使局部組織升溫,充血,加快代謝,具有消炎和鎮靜作用。與皮膚灼傷、熱射病、白內障等病有關。過量的紅外線照射能引起皮膚灼傷、體溫升高、熱射病、日射病、白內障等疾病。

空氣中有一定濃度的陰離子能起到使機體鎮靜、催眠、鎮痛、止癢、止汗、利尿、降血壓、增進食欲和提高工作效率等作用。陽離子的作用則相反,對機體有不良影響。

天然環境中,重、輕離子數的比值不應大於50,但如果濃度超過l曠m3時,則無論是陽離子或陰離子,均對機體有不良影響。海濱、樹林、瀑布附近等天然環境中,大氣負離子較多。

2.大氣汙染及大氣汙染物的轉歸

(1)大氣汙染的來源

大氣汙染可分為天然來源和人為來源兩大類。人為汙染的主要來源有:

①工業企業。工業企業排放的大氣汙染物主要來自燃料的燃燒和生產過程排放兩個主要的環節。燃料的燃燒是造成大氣汙染最主要的來源,燃煤中主要雜質是硫化物。石油中主要雜質為硫化物和氮化物。燃料燃燒完全時主要產物有:CQ、S02、m.水汽、灰分等。燃燒不完全時的主要產物有C0、硫氧化物、氮氧化物、醛類、炭類、多環芳烴等。

②生活爐灶和采暖鍋爐。汙染物也來自燃料的燃燒。

③交通運輸。主要是指飛機、汽車等機動交通運輸工具。

④由其他環境介質轉入。地麵塵土和垃圾中的化學汙染物和生物性汙物可轉人大氣。

⑤其他。工廠爆炸、火災、戰爭等。

(2)大氣汙染的種類及其存在形式

大氣汙染按其屬性可分為生物性汙染物、物理性汙染物和化學性汙染物三類。其中以化學性汙染物的種類最多、汙染範圍最廣,是大氣汙染中的重點。化學性汙染物主要以廢氣的形式排人大氣按其在大氣中的物理狀態,可分為氣態和顆粒狀態兩類存在形式。

①氣態汙染物。包括氣體和蒸汽。常見的氣體汙染物有C0、Sq、鵬、腿.塢S等。常見的蒸氣汙染物如汞蒸氣、苯、硫酸蒸氣。

②顆粒物。顆粒狀態的物質統稱顆粒物,包括固體顆粒和液體顆粒。直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