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其他
蛔蟲病是小兒最常見的腸道寄生蟲病,往往影響小兒的食欲和腸道功能,妨害小兒的生長發育。預防和治療措施包括:應進行廣泛的衛生宣教,做好環境衛生工作,消滅蚊蠅類,做好糞便的管理和改良積肥,不隨地大小便。教育小兒飯前、便後洗手,根據具體情況驅蟲治療。
第十單元 兒童意外傷害及預防
考試要點
①定義及危害;
②預防對策;
③常見意外傷害的急救處理。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1.定義及危害
(1)定義
按字麵界定,可定義為意想不到的原因所造成機體損傷或死亡。
(2)危害
意外損傷是一種突然發生的事件,它是生活中對人的生命和健康有嚴重威脅的一種危險因素,通常造成人體組織器官損傷及功能障礙,嚴重者引起死亡。
2.預防對策
小兒意外損傷突發性強、發生率高、影響因素複雜、死亡的危險性大,所以預防很重要,其要點包括:
①加強安全管理。目的在於創造一個減少和封閉危險因素存在的環境。
②提高對意外損傷的警惕性。提高家長對家中危險因素的預見性,提高托幼機構工作人員和教師對意外損傷的預見性,使他們了解、掌握意外損傷處理的一般常識。
③安全教育和安全。對有理解力的,進行教育和訓練,讓小兒獨自應付環境,適應環境。
④立法。加強立法,讓全社會了鏘和重視兒童意外損傷的危害,減少發生。
3.常見意外傷害的急救處理
(1)溺水
溺水是兒童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溺水者吸人大量的水份和雜物,阻塞呼吸道,造成窒息和缺氧,嚴重時可導致呼吸心跳停止。因此,必須爭分奪秒,因地製宜。
①離水上岸,傾出呼吸道的積水。
②促進呼吸,恢複心跳。若呼吸停止,應進行人工呼吸,無心跳應同時配合胸外按壓。
③加強護理,進一步進行搶救。來到醫院的病人,多溺水時間較長,應立即進行吸氧、輸液等急救。
④預防感染,防止並發症。溺水後最易發生肺水腫和吸人性肺炎,應立即給抗生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及大量維生素C注射或靜脈滴入。
(2)異物損傷的處理
①鼻腔異物。
多見於3歲以前的,其表現因異物的性質、大小、形狀而不同。可用l%的鹽酸麻黃素液,收斂鼻黏膜,取鈍頭探針探查,用鼻鑷或一彎鉤,取出異物。取出異物後,用1%的麻黃素液噴鼻,黏膜的腫脹和潰瘍會很快消失。
②外耳道異物。
多因兒童玩耍時誤將異物塞入外耳道所致。小的異物可能沒有症狀,大的可能引起耳嗚、聽力減退或疼痛等症狀。如果是細小物,可用生理鹽水將異物衝出,對圓球性異物,應用鉤子將異物鉤出。
③氣管及支氣管異物。
多見於5歲以下的兒童,主要症狀為呼吸道阻塞和感染。一旦異物落人呼吸道。自行咳出很少,應及早在直視喉鏡或氣管鏡下取出異物。
(3)中毒的急救處理
中毒發生後,應立刻進行治療,拖延時間往往失去搶救機會。主要有:
①清除未被吸收的毒物。口服毒物的應采用催吐、洗胃、導瀉和洗腸的方法以清除毒物;吸人中毒者,應立即移離有毒場所,呼吸新鮮空氣,必要時吸氧;接觸中毒者,應立即脫去汙染的衣服,用水衝洗被汙染的皮膚。
②防止毒物吸收。包括中和毒物、氧化解毒、沉澱解毒等方法。
③促使已吸收的毒物排泄。有利尿排毒、透析療法。
④對症治療和特殊治療。對症治療包括止痙、降溫、氧療、強心、防治腦水腫等;特殊治療應用有針對性的解毒藥。
(4)燙燒傷的處理
原則是立即消除原因,保護創麵,設法使患兒安靜、止痛等。
(5)電擊傷的處理
原則是強調現場急救,脫離電源,恢複呼吸和心跳,局部傷臼處理和預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