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產褥期保健及產後訪視
從胎盤娩出至產婦除乳腺外,全身器官在解剖和生理的變化恢複或接近正常未孕狀態的一段時間,稱為產褥期,一般為6周。產褥期生殖係統的變化以子宮變化最大,主要表現為子宮體肌纖維的縮複和子宮內膜的再生,宮頸口逐漸關閉,陰道逐漸縮小,外陰輕度水腫2—3天自行消失,產後盆底肌肉及其筋膜由於擴張而失去彈力,若在產褥期堅持產後鍛煉,盆底肌肉可恢複至接近孕前狀態。乳房的主要變化是泌乳,分娩後,雌、孕激素水平急劇下降,解除了對垂體生乳素功能的抑製,開始分泌乳汁,乳汁分泌除依賴於哺乳期的吸吮刺激外,與產婦的營養、睡眠、健康狀態及情緒密切相關。
產褥期全身各係統也發生變化,逐漸回到孕前狀態。卵巢功能恢複時間不一,不哺乳則月經一般在產後6周左右複潮,但由於哺乳的影響,月經及排卵個體差異較大,可有不同程度的推遲。產褥期心理也起變化,是產婦心理轉換期,此期如受體內外環境的不良刺激,易致產婦各種心理障礙。為保證母嬰健康,實施產後保健指導非常重要,要注意陰道流血,觀察生命體征變化,注意飲食營養,保證產後充分休息並給予產後鍛煉指導,保持大小便通暢,觀察子宮複舊及惡露情況,注意清潔衛生及會陰護理,給予必要的計劃生育指導。
產婦不論是住院或在家中分娩,產後都必須嚴密觀察,隨訪並及早發現異常,確保產婦健康恢複,同時還應訪視新生兒,注意其生長發育,全麵體檢,落實疫苗接種並指導新生兒護理。
5.早期新生兒保健
新生兒期是指從出生臍帶結紮開始到滿28天以前的這段時期,是生理功能進行大調整而逐漸適應宮外生活的時期。這一期新生兒發病率高,死亡率也高。目前全球提倡母嬰同室,這樣有利於建立母嬰相依感情,促進兒童精神發育。新生兒出生後應注意保暖;提倡提早喂養,以防止低血糖和低體溫;預防感染;觀察小兒哭聲變化、吸吮力、體溫、呼吸、大小便情況,有異常情況立即去醫院就醫。
6.孕產婦管理
孕產婦死亡是指從妊娠開始至產後42天內,不論妊娠的時間和妊娠的部位,由於任何與妊娠有關的因素或由於妊娠和分娩的處理不當而加重疾病造成的死亡,不包括意外事故致死者及計劃生育致死者。孕產婦死亡率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社會經濟、文化、醫療保健水平的重要標誌,我國根據具體情況確定產婦死亡的定義為自妊娠開始至產後42天內死亡者,不論妊娠的時間和部位,不論與妊娠有關的或因妊娠加重或治療上的原因,其中包括內、外科原因死亡及宮外孕死亡者。
孕產婦死亡評審通過建立其死亡報告、評審或評議製度,製訂統一登記報表,由一級保健機構填好後定期向上級衛生部門報告,經各地、市級機構收集彙總,年終向省級衛生部門上報,省級衛生機構每年組織一次孕產婦死亡評審,請婦產科專家、圍產保健專家,必要時請有關學科的專家參加評審。對死亡原因進行評議,如可能避免死亡,創造條件可能避免死亡,不可避免的提出相應的避免措施。每年-4,結,5。l0年進行一次分析對比。造成孕產婦死亡的原因有:
①醫學原因;
②醫療服務因素;
③生殖因素;
④社會經濟因素等,在預防孕產婦死亡的過程中,每一個主要環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圍生期限內胎兒和新生兒統稱為圍產兒。而圍產兒死亡指的是妊娠928周,胎兒體重≥l0009及身長≥35era的死胎、死產及新生兒死亡。圍產兒死亡原因有母體原因、胎兒原因、醫源性原因以及早產兒、感染、保暖不良、嚴重器官畸形等。另外還有有關的生物和社會因素及其他特殊因素。圍產兒死亡評審由產科、新生兒科、圍產病理學、流行病學、助產學等專家組成審定小組,對所有的圍產兒死亡病例進行討論,我國上海市1985年出台了一個圍產兒死亡審定標準:可能避免,創造條件可能避免,不可避免三種。
7.節育期保健
(1)產褥期節育
產褥期內禁止性生活,以防感染。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節育措施,要求絕育者應在產後24小時內進行手術。哺乳者可選用外用工具避孕,口服避孕藥對嬰兒不利,故不宜用。
(2)節育期保健
其內容包括宣傳和普及生殖生理、節育、優生的知識,開展計劃生育保健的谘詢指導,加強避孕藥具的管理與發放,開展節育手術和有關業務,進行有關臨床科研,對節育手術進行質量管理。女性常用的節育方法有:
①宮內節育器;
②女用避孕藥;
③外用避孕藥具;
④輸卵管結紮術;
⑤其他避孕方法。
第七單元 更年期保健
考試要點
①更年期婦女的生理特點;
②更年期婦女的心理特點;
③更年期綜合征;
④更年期婦女常見疾病的防治。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更年期是每個婦女必須經曆的生理過渡時期,是人的生命中處於轉變階段的特殊時期,是由生育能力旺盛狀態逐漸衰退到老年的過渡時期,這一時期最突出的表現是絕經,故也叫圍絕經期,因此,可分為絕經前期、絕經期和絕經後期三個階段。
1.更年期婦女的生理特點
更年期婦女的生理變化表現為生殖係統的變化和非生殖係統的變化兩個方麵。進入更年期,女性生殖器官即開始退化,絕經以後,女性生殖器官更會發生明攝改變;陰毛變得稀疏;大、小陰唇萎縮;陰道壁變薄;子宮壁變薄,質地變硬,因組織鬆馳而易發生子宮脫垂;卵巢縮小變硬且功能降低。由於卵巢衰老而引起性激素分泌的變化,下丘腦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增加,垂體分泌的黃體生成素和促卵泡素增加,雌、孕、雄激素分泌均減少。
更年期婦女經曆無排卵性月經之後,可再次出現有排卵性月經,還會受孕。進入更年期,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下降,性能力下降是正常現象,隨年齡增長,性交次數減少乃至消失。
2.更年期婦女的心理特點
進入更年期,隨著生理上的變化,心理上也出現了相應的變化,感覺自己已衰老,性興趣減少致思想負擔加重,因退休感到不適應和失落感,綜合這些因素,心理上易產生悲觀、憂鬱和煩躁不安。更年期生理變化是引起女性心理變化的重要因素,再加上社會環境的影響,更加重了心理上的變化。
3.更年期綜合征
是指以內分泌改變引起的植物神經係統功能紊亂為主,伴有神經心理一係列症狀的一種綜合征。其最突出的就是潮紅、潮熱、出汗、易激動等。症狀輕微的對生活和工作影響不大,嚴重者會對生活和工作造成影響,使女性處於非常痛苦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