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六章:十麵張網(1 / 2)

劉之綸和方正化率領人馬回京後得到了厚賜,劉之綸高升禮部尚書兼職文淵閣大學士入閣了。

兵部尚書一職委任給了崇禎無比欣賞的楊嗣昌,這一次不是虛銜而是實授。

因為崇禎跟楊嗣昌討論當前局勢之時,楊嗣昌奏對“四正六隅、十麵張網。”

四正六隅是以陝西、河南、湖廣、江北為四正,這裏的江北跟後世不同,是指中都鳳陽北,四位巡撫責任到人負責進剿。

延綏、山西、山東、江南、江西、四川,為六隅,這裏的江南乃是中都鳳陽南,沒有過大江,負責這六個地方的巡撫以守好轄區為第一任務,在做得到的情況下協剿。

四個主攻、六個主守加起來正好是十個巡撫協同作戰,是謂十麵之網。

三邊總督洪承疇、五省總製盧象升兩位能打的封疆大吏隨賊所向,專司征討,中心思想是將流動作戰的農民軍堵截並包圍,然後加以消滅。

這個辦法一經楊嗣昌提出,崇禎當即便拍板同意了楊嗣昌的這個計劃,拉著他的手感歎道:“朕用卿恨晚矣!”

於是乎,楊嗣昌上奏崇禎,想要完成四麵張網圍追堵截流寇的大計劃,還得增兵十四萬,加餉二百八十萬兩。

崇禎就是個頭腦容易發熱的年輕人,他信任誰那是真掏心窩子,認為楊嗣昌才幹堪比黃漢,就不遺餘力進行扶持,當場答應了加派剿餉,沒幾就下旨安排實施。

大明全境“因糧均賦”,每畝加派米六合,以每石折銀八錢征解,另每畝又加征銀一分四厘九絲,田賦加派達三百三十萬兩。

楊嗣昌有才華嗎?他的執政措施正確嗎?

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楊嗣昌不足以使得大明擺脫內憂外患走向中興,連穩住局勢都夠嗆。

他的才能太具備局限性,因為是官僚世家出身,楊嗣昌從錦衣玉食,眼睛裏瞧不見升鬥民。

他根本沒有意識到流寇之所以屢剿不止的根本問題是農民活不下去了。

他提出增加剿餉,短期內大明增加了兵馬錢糧能夠打好幾仗,如同垂死之人打了一針嗎啡,可以使得幾個月內貌似形勢一片大好。

過了藥效後,大明過不下去的農民會更加多,納稅人大批逃亡,大明稅賦大量減少會更加虛弱。

大明財政要收到手剿餉加派的三百三十萬兩白銀,地方官府不加收雙倍以上根本無法完成這個任務,大地主、達官貴人不買賬,加稅會分攤到已經難以為繼的自耕農手中。

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更多青壯年鋌而走險殺官造反,流寇接下來會更加壯大。

還有一條也很重要,楊嗣昌此人不識人,更加談不上知人善用,他居然舉薦大忽悠熊文燦取代皇帝已經不信任的盧象升為五省總督。

能打有擔當的盧象升被明升暗降,當上了雲南承宣布政使司從二品左布政使,沒幾日就遠赴大西南任職。

承宣布政使絕對是個文官,掌管一省的財政、民政,由此可見崇禎極度不滿盧象升對待唐王的態度,再也不肯他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