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六章:十麵張網(2 / 2)

把盧象升放去雲南擔任地方官也是因為鎮守雲南的沐家對大明忠心耿耿,征南將軍黔國公沐波麾下有精兵猛將。

中都、河南戰場將要換上的剿寇主將之一是個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吹牛者熊文燦。

此舉真是害人害己,害己乃是因為熊文燦主撫,跟楊嗣昌對待流寇要強硬,寧可殺錯覺不放過的方略背道而馳。

楊嗣昌不相信流寇,一定要殺之而後快,原因是當時擔任總督陝西三邊軍務的老爹楊鶴采取“招撫為主、追剿為輔。”的策略以失敗告終。

流寇都是混賬王八蛋,他們欺負老實人,在被官軍打得難以為繼之時騙取楊鶴信任接受招撫,恢複元氣後又紛紛揭竿而起,使得楊鶴因為圍剿流寇不力,被崇禎下獄論死。

老爹的前車之鑒,楊嗣昌豈肯重蹈覆轍?對付流寇就是一個字“殺!”。

然而他不會用人,推薦的第一大員熊文燦就跟他唱反調。

曆史上直接的惡果就是張獻忠得到了喘息之機,降而複叛,使得直接十麵張網計劃付之東流,使得熊文燦因此被朝廷緝拿下獄最後殺頭。

用人應當如履薄冰,知人善用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

崇禎被袁崇煥忽悠委以重任就是害人害己,楊嗣昌在大明最重要的節點舉薦大忽悠熊文燦擔任五省總製,害人害己還誤國誤民。

楊嗣昌接下來還犯了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重用左良玉給予了“平賊將軍”頭銜,使得左良玉在幾十、上百總兵官中脫穎而出,成為了大明僅有的八個掛將軍印的總兵官之一。

左良玉有多壞眾所周知,彈劾他的折子多不勝數。

不識人的楊嗣昌根本漠視左良玉殺良冒功、燒殺搶掠幹的壞事比流寇還要多,委以重任。

而曆史上,就在十麵張網的關鍵時刻,左良玉收受賄賂故意放跑了張獻忠,導致楊嗣昌苦心經營的十麵張網計劃功虧一簣。

這才有了以後的張獻忠奇襲襄陽,使得心力交瘁的楊嗣昌又驚又氣死於任上,這又是用錯人害人害己的經典案例。

總而言之,現如今的大明有“紅旗軍”接管了山西、宣大四百餘萬饑民,京畿之地沒有被建奴再次禍害,大明朝廷的日子比曆史上好了許多。

隻不過因為缺席了孫傳庭,高迎祥和他的主力還在,這彪鐵甲騎兵的奔襲能力遠強於內地明軍。

直接導致襄陽、南陽過早的被流寇鑽了空子,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等等得到了大量錢糧、武器、金銀財寶和十幾萬體力不錯的青壯年。

流寇的實力遠強於曆史,現在正兵分四路攻城略地,張獻忠再次越過大別山地區往中都突進,已經接近到了揚州西一百餘裏的儀真縣。

故土難離的高迎祥又率領主力進入陝西,一直打到漢中現在正在往川北挺進,意圖禍害府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