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了吳三桂率領人馬,自認為年紀不體力堪憂的吳襄幹脆不想幹武將,他把人馬全部交給征虜大將軍重新編組,連大部分家丁都不留,身邊隻有吳厚祿等等四個家生子。
朝廷恢複了吳襄遼東總兵官待遇,聖旨沒有明確如何安排實缺,也沒有要求吳襄進京,很明顯是交給征虜大將軍酌情使用。
這個打仗慣會逃跑的總兵官留在“紅旗軍”中領兵打仗會貽笑大方,黃漢安排吳襄管理後勤,接下來會讓他參與審查晉商。
吳襄長年累月做生意,經驗豐富門道足。
有這個老狐狸協助“紅旗軍”知識青年玩範永鬥、王登庫、靳良玉等等八大皇商才是棋逢對手。
這真是應了“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這句話,隻要不讓吳襄打仗,以他的智商值和見風使舵的本領做其他事情還是能夠勝任的。
朝廷封賞文官武將比較容易,主要立功人員大多數出自於“紅旗軍”隻要給一大把虛銜即可,用不著考慮如何給實授。
隻不過如何處置唐王比較棘手,因為盧象升的奏疏中得明明白白,唐王不僅頂盔摜甲騎馬參與廝殺,還陣斬一級韃子。
以唐王的戰鬥力要陣斬敵軍談何容易?但是在旗衛石昆山親自率領幾十個精選的壯漢配合下,一個被圍進來的韃子撞上了揮舞腰刀的唐王。
第一次有了陣斬敵人的體會,唐王興奮得手舞足蹈,他親自割下韃子的首級提著去見劉之倫、盧象升等等誇功。
這個不靠譜的唐王如此這般,使得劉之倫和方正化無計可施,他們拿人家的地位不好比,沒辦法命令他立刻回南陽封地,隻得寫密奏請示皇帝。
唐王的所作所為旗衛已經向黃漢秘密彙報,扶持唐王是黃漢的指示,不是準備重新護持一個朱家皇帝,而是給崇禎皇帝施加一點點壓力。
接下來黃漢和崇禎的博弈還會繼續,崇禎當皇帝接近十年,國家每況愈下已經往民不聊生發展,足以明他不稱職。
皇帝不合格在沒有改朝換代的情況下被趕下台的例子多不勝數,隻要有權臣出手扶持一個王爺,使得崇禎失去皇位根本不難。
萬曆皇帝早年受製於內閣首輔張居正、生母李太後、司禮監大太監馮保,一直在做乖寶寶就是害怕被廢,擔心太後和權臣改立同胞兄弟潞王。
以後黃漢施展手段讓剛愎自用的崇禎發現被廢的可能性,估摸著他會懂得妥協。
這種事情在大明不是做不到,正統十四年土木堡之變,明英宗朱祁鎮北征瓦剌葬送了幾十萬明軍導致自己被敵軍俘虜,京師被圍困。
權臣於謙居然拋棄明英宗朱祁鎮,聯合諸位大臣奏請皇太後立郕王朱祁鈺為皇帝,積極組織京師保衛戰。
後來更加具備戲劇性,被廢的明英宗朱祁鎮不僅僅全須全尾回到了京師,還鹹魚翻身重新做回皇帝,於謙的下場肯定不會好。
前車之鑒,黃漢不會學嶽飛也不能效仿於謙更加不可以走張居正的不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