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七章:大決戰(2 / 2)

“紅旗軍”如果采取四麵圍攻的戰術,每個方向的人馬都隻有一萬五千人左右,單薄了一些。

多爾袞也不是泛泛之輩,他選擇集中數萬兵力突破一點,不僅僅圍殲的大網會被撕破,“紅旗軍”還會產生不的傷亡。

為了穩妥起見,也是為了避免損失太大,避免混戰之時幾十萬漢民殃及池魚,黃漢親自率領四萬餘“紅旗軍”正兵、兩萬左右衛所軍往朔州城平推。

多爾袞、多鐸、瓦克達等等清軍將領率領人馬迎戰,雙方大軍在朔州城南一個叫做十八裏鋪的地方遭遇。

平推的“紅旗軍”戰術簡單,一個碩大的軍陣以每個時辰十裏的速度勻速接近,一磅弗朗機炮車都完成了裝填,一旦需要開火停下就能發射,速度不會慢於自生銃三段擊。

列陣前進的冷兵器步兵弓上弦刀出鞘,熱兵器步兵都裝上了刺刀,槍膛裏都有裝填待放的鉛彈。

“紅旗軍”騎兵還是分為兩個左右翼,左翼是憨子率領,右翼是楊大年負責,他們的任務是守住大軍陣腳,等待炮火蹂躪清軍後發動騎兵群衝鋒。

所有的“紅旗軍”將士們都準備好了,大明、建奴雙方出動的兵力差不離,即將爆發的是十幾萬人的大決戰,誰會是獲勝方即將揭曉。

多爾袞、多鐸、瓦克達等等將領一直在用千裏鏡觀察“紅旗軍”正在推進的陣列,此時他們不恐懼,因為明軍騎兵隻有三成速度快不起來。

而清軍乃是全騎兵,由於劫掠了大明太多城池,繳獲太多,現在大部分正兵擁有雙馬,機動力很明顯比“紅旗軍”強。

一般情況下擁有了強大的機動力的軍隊就能夠獲得戰場主導權,想不想打由掌握機動力的一方了算。

如果不是朔州城裏有大清軍這半年以來積攢的一大半繳獲,多爾袞早就下達撤退命令了,他會在退兵途中集中騎兵選擇有利地形跟追兵幹一仗。

現在騎虎難下,不得不麵臨決戰,多爾袞心裏真沒底,連一向狂妄自大的此時多鐸都選擇了沉默。

見睿親王、豫親王都不表態,已經集結了三千正紅旗人馬的瓦克達沒轍,隻能請令要求組織一次試探性攻擊。

瓦克達也是被逼無賴,如果沒有經曆惡戰就使得朔州城丟了,第一責任人就是他毫無疑問,被問罪、殺頭大有可能。

此時願意、不願意都得豁出去拚命,保全正紅旗實力就別妄想了,兩白旗的兩個年紀比他的叔叔王爺不可能動用嫡係打頭陣。

瓦克達知道十四叔和十五叔意圖保全兩白旗人馬,來到朔州城後就讓歸屬於他指揮的兩白旗兩千人馬歸建,理由冠冕堂皇,同一旗的兄弟相互間了解便於指揮。

各旗出兵一千人馬的模式被多爾袞破壞後,瓦克達也把能夠組織的三千正紅旗人馬集中調用,其實他也認為指揮本旗兄弟更加得心應手,八旗就會有七八個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