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紅旗軍”連戰連捷的消息通過大明邸報、“紅旗日報”傳遍山陝以及全國各地。
“紅旗軍”發行的報紙“紅旗日報”內容更加豐富戶,不少軍中的知識青年積極投稿,他們把親身經曆的戰事寫得活靈活現。
黃漢沒想著靠賣報紙賺取利潤,一份八版麵的“紅旗日報”隻買十文錢,也就是一個銅板,不是聶耳《賣報歌》歌詞中“七個銅板就買兩份報”那麼貴。
一份報紙十文錢僅僅夠紙張和印刷、流通的成本而已,連稿費和人工都賺不回來,因此八版麵報紙中夾雜了足有一個半版麵的廣告。
現在廣告業務還沒有賺到錢,都是為“紅旗軍”體係產品做宣傳,估摸著用不了多久,大明商賈就會見到“紅旗日報”大賣,就會感覺到在報紙上刊登廣告帶來的好處。
到了廣告意識深入人心之時,“紅旗日報”就不可能需要補貼才能夠不停版。
不少酒樓茶肆的書人多了一項內容,讀報,讀“紅旗日報”,由於報紙內容豐富具備時代感,聽眾越來越多,報紙的發行量與日俱增。
徐妙茹在替夫君整理文件之時無意中發現了前兩年黃漢根據記憶重新編寫後寫成的書稿《射雕英雄傳》,姑娘讀後被故事深深地吸引了。
為了能夠適合大明的時代背景,黃漢更加突出了主角忠於國家、忠於名族,加大筆墨描寫了異名族占領、殖民漢人花花世界給漢民族帶來的深重苦難。
徐妙茹請示後得到黃漢允許後,在崇禎九年十一月底向“紅旗日報”發稿連載長篇武俠,吸引了幾萬幾十萬的讀者,使得一時間京師一報難求。
新的寫作風格影響了一代人,太多仕子、舉子、甚至於士大夫開始厭惡八股文的之乎者也和格式化,更加通俗易懂的大白話敘事風格漸漸地開始蔚然成風。
酒樓茶肆的讀報人不僅僅把連載的武俠講出了評書標準,也把“紅旗軍”大捷的新聞講得花亂墜。
大明將領何其多也,太多人眼紅“紅旗軍”一枝獨秀,賀人龍、尤世威、尤世祿、吳自勉、侯世祿等等都得知清軍出現了頹勢,奴酋生死不知,此正是痛打落水狗之時。
封堵延綏鎮邊牆堵住清軍他們也想啊!洪承疇下達命令後他們倒是積極布置,也為此組織了騎兵意圖得些斬首功。
十二月初三,黃漢終於率領“紅旗軍”發起攻勢,此時手中有騎兵三萬,隻不過有一萬餘是剛剛收編的明軍,戰鬥力和紀律性堪憂。
“紅旗軍”打仗沒有驅使友軍做炮灰的習慣,排頭兵、主攻部隊都是強中選強。
因此發動攻擊的人馬還是“紅旗軍”嫡係人馬。隻不過由於需要布防缺了四個營步兵,十個衛所軍千總,兵力總數少了兩萬餘。
朔州城盤踞的清軍加上已經超過四十萬的裹挾漢民占地麵積太過於龐大,黃漢沒有狂妄自大到想著圍而殲之。
畢竟這裏的清軍可以集結的騎兵不低於五萬,應該還有兩萬餘具備一些戰鬥力的旗丁和包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