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運糧(2 / 2)

在加上花十五萬兩銀子購買的硫磺、硝石、鉛、醃魚、幹貝等等用去七八千噸噸位,來江戶城的所有船隻都擁有了接近九成的艙位。

這一次由於要給倭國施加壓力,刻意跑來江戶灣耀武揚威,因此要多跑三分之一的海路,來回最少多花半個月。

以後就可以在長崎跟德川家光委派的貿易代表交易,價格已經在《江戶協定》中定死了,雙方隻存在數量的交割、質量的檢驗。

船隊回到九鬼私港之時,王玉琪等等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工作,大家齊動手,隻花了一就搬空了這個海盜鎮,值錢的東西都帶上了,返航的一百七十艘海船滿載還應該超載一成左右。

返航的路上由於所有的戰船都是吃水很深影響了船速,因此一直保持在四節不足的航速。

黃漢沒有節外生枝繼續搶劫遇上的船隻,因為遠遠的瞧見如此龐大的船隊,遇上的武裝商船早早的揚帆逃之夭夭。

要追上它們完成打劫在超重的情況下難度加大了許多,因此黃漢選擇護送船隊回家。

在朝鮮全邏道港口補給並且休息了一,船隊繼續航行,出海八十幾終於在七月十二日到達虎穴城港口。

有兩個人在這裏等了足十,急得都快犯心髒病了,這倆人乃是孫元化的長子孫和鼎和次子孫和鬥,還有閣老徐光啟的心腹管家徐來福陪同。

黃沂州和黃漢這兩位總兵官肩負重任,人馬都部署在對陣建奴的前線,在朝廷極度不信任以祖大壽為首關寧軍的情況下,“紅旗軍”無疑就是定海神針。

因此登萊亂軍鬧得不可開交之時,兵部也根本不考慮調“紅旗軍”入援。

朝廷重臣和皇帝共同采取了釜底抽薪之計對付祖大壽,現在關寧軍有六七千在山東跟李九成和孔有德的叛軍激戰。

主要將領有祖大弼、吳襄、祖寬、吳三桂等等,被黃漢從寧遠逼走的關寧軍舊將如靳國臣、何維忠等等都帶著家丁在登萊搏軍功。

實話,李九成和孔有德的叛亂真的不是謀而後動,連他們都不知道會掀起如此大的波瀾,更加想不到擁有大明最多炮火,擁有葡萄牙雇傭軍的登州居然輕而易舉被拿下。

有了這個大城、堅城做根據地,有了無與倫比的炮火,李九成和孔有德等等反骨仔有了新想法。

此時由於叛亂發起人李九成每戰必然身先士卒得到了造反軍的愛戴,被大家推舉為大元帥,孔有德隻能屈居副元帥。

他們準備自立為王建立一個割據勢力,為了增加人氣希望能夠得到文官支持,因此李九成和孔有德多次勸城破之時自殺未果的孫元化加入造反陣營,

孫元化沒有領導才能並不表示他是個軟骨頭,他的回答很幹脆“唯有一死爾!”

李九成和孔有德等等東江鎮舊將見到孫元化往往被罵得狗血噴頭,但是他們都忍住了不發作,因為憑良心講,孫元化確實對他們不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