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擁有氺營(2 / 2)

黃漢修建“虎穴”城沒有利用原來的千戶所,而是有意直接修建到了緊靠船塢和港口的海邊。這跟大明修建城堡截然不同。

大明的海邊城堡大多數是遠離海岸線,最起碼要有五裏以上,因為長時間鬧倭寇,萬一敵人從海上長驅直入,城池緊靠大海,敵船上的火炮可以直接轟擊城池豈不是瞬間就會破城而入?

因此絕大多數大明城池在海邊修建之時都留有縱深,海盜要奪取城池必須下船登陸進行攻防戰,這就給明軍圍殲上了岸的海盜創造出機會。

黃漢修建“虎穴”城從來不曾顧慮敵船的炮火,因為他相信自己準備采用先進的鋼模空心鑄件法生產的鑄鋼火炮拿這個時代普遍使用的鑄鐵火炮性能要優越許多,射程也會加大。

在穩固的炮台發射重炮跟在搖晃不已的船上開炮準確率高出幾倍都不知,況且混凝土炮台挨上幾顆實心炮彈又如何?造成的傷亡不見得有多麼大,而敵船挨上幾顆實心炮彈被打穿船艙被擊沉都有可能。

剛剛開凍之時,“虎穴”城裏就變成了一個大工地,去年時間倉促,隻來得及修建了單麵城牆和倉庫、廠房,一部分民居而已。

沿街商鋪、炮台、城門樓子以及黃漢自己的府邸都沒有完全開工。

春暖花開時,也是大規模建設家園的時候,保證質量不怕花銀子,要留下標誌性建築都是黃漢的城市規劃。

糧食是命根子,在末代的大明代表著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紅旗軍”不缺糧,那是因為去年借貸出去的糧食年底都回收入庫了,秋的收成也不錯又入庫了不少糧食,冬去喀喇沁還搶回了不少糧食和肉類。

黃漢手裏的存糧不少,估摸著今年秋收前能夠結餘超過二十萬石,如果今年的年景不比去年差,可以推測冬前入庫的糧食會到達一個峰值。

因此安全儲存糧食尤其重要,室外溫度升高到可以施工之時幹的第一批工程就是修建筒式糧倉。

“虎穴”城東緊靠大海,城牆的地基乃是鋼筋混凝土混合石材修葺,沿著城牆的馬道向東延伸了八十步的城牆連接了一個碉堡狀的建築物。

城牆隻有三四丈左右的高度,普遍在十一二米之間,緊鄰大海的這個碉堡高達十丈足三十三米,最頂層晝則舉煙,夜則明火充作燈塔為海船指明方向。

等到玻璃廠能夠在玻璃上鍍銀製造出反射鏡時,黃漢會取消煙熏火燎的如同烽火台那般的傳遞消息方式,采取聚集燈光來導航,還可以設置簡單的燈光密碼,通過望遠鏡觀察遠距離傳遞信息。

碉堡的頂層以下還有三層,每一層以後都將要布置四門至八門火炮,布置在最下麵的當然是重炮,因為這裏已經是鋼筋混凝土澆築的實心地基,足以承載四門三十二磅重炮的後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