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擁有氺營(1 / 2)

知道黃漢需要時間練兵,崇禎根本沒有準備動用“紅旗軍”前往陝西參與剿寇

介於黃漢跟祖大壽勢如水火的關係,也沒有準備讓“紅旗軍”開赴遼東。

黃漢樂得短期內沒有戰鬥任務,他利用寶貴的時間提升“紅旗軍”的戰鬥力。

孫元化是登萊巡撫,劉之綸是順巡撫,鄭國昌是北直隸布政使,黃漢的日子當然過得滋潤。

“紅旗軍”的糧餉除了兵部的漂沒,出了京師各級官吏根本不敢克扣,黃漢隻需拿出一部分孝敬各路神仙足以。

梁廷棟在辭官之前為了感謝黃漢的提醒堅定了他急流勇退的意圖,特意站好最後一班崗,批複了一個水營千總兵額隸屬於黃漢麾下。

“紅旗軍”水營的組成部分是原覺華島水師遊擊營在啟六年覺華島被後金軍攻破之時沒有凍在港口的幾艘戰船,還有登萊水師支持的三艘三號福船,七艘蒼山船。

一共有大海船十八艘,水手、炮手五百左右,大部分都是老弱。

黃漢要的是擁有氺營的便利,根本沒在意朝廷會給多少海船,也不介意這些船基本上沒什麼戰鬥力。

因為山海關、登萊、東江鎮、遼鎮、津衛都有自己的氺營,隻不過規模和擁有戰船的數量有壤之別,擁有海戰能力的恐怕隻有登萊、東江鎮。

“紅旗軍”駐紮地緊靠遼海沒有氺營豈不是會望洋興歎?因此黃漢花心思活動到了編製,接下來這個朝廷要點驗這個氺營千總的實際兵額恐怕不太容易。

由於大明在遼東用兵,需要運輸的物資何其多也,遼海原本是個海運繁忙的所在。

緊靠“虎穴”城港口就有原來官辦的船塢,後來由於大明苦心經營的關外大型補給地覺華島發生了意外。

啟六年出現了罕見的極度低溫,覺華島跟寧遠之間十幾裏的海麵出現了難得的一次冰凍得可以跑千軍萬馬的機會。

自從覺華島被後金軍騎兵奔襲後,這一片水域再也沒有哪一年冰凍得如此厲害,以後甚至於很少能夠完全冰凍,冰麵上能夠跑馬絕無可能。

而運氣爆棚的後金軍誤打誤撞抓住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一個海島遭遇一萬幾千騎兵突襲該有多麼冤枉?而大明就是這麼倒黴,建奴就是那麼走運。

所以“佑大清”也他娘的有些道理。

覺華島被突襲,覺華島水營幾乎全軍覆沒,曆史記載那裏停泊的戰船和商船被後金軍焚毀兩千餘艘,以大海船平均四五千兩銀子一艘的總造價,單單損失的海船價銀恐怕就會突破一千萬兩。

這當然導致需要檢修保養的船舶驟減,遼海的許多官辦船塢被裁撤了、民辦船塢倒閉了。

洪武、永樂年一艘排水量達到千噸以上級可以遠洋的海船不連裝備、裝修總造價不過四五千兩白銀左右,但是那時一兩銀子可以買四石精米。

以後由於白銀產量攀升,對外貿易又存在順差導致外邦的白銀大量湧入大明,因此白銀貶值得厲害,精米的價錢早就過了一兩銀子一石的整數關,到了啟年海船的造價最起碼應該乘以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