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富貴險中求(2 / 2)

婁允下了決心,來到巡撫行轅請成全帶話給頂頭上司李若璉,他道:

“成公公,卑職決定留在大安口伺機出關去尋找‘紅旗軍’,就不親自送您回京了,有麾下兄弟們送公公誤不了事。煩請公公回京師複命後在李大人麵前替卑職美言幾句。”

成全欣然同意道:“哈哈,婁百戶好樣兒的,咱家如果有如方公公的家傳武藝也會選擇留下,可惜咱家不會刀槍、也不會射箭就不給你們添麻煩了。”

見直接領導婁允不跟著回京要留在大安口搏取功勞,五個錦衣衛旗官都不樂意了。

他們也高調表態,願為大明盡忠,自願留在大安口殺敵,希望大人準許。

這一次的情景跟在九裏台村完全不一樣,貌似錦衣衛的血熱了許多。

婁允麾下就有八九人曾經在春跟發家前的黃漢一起喝酒、吃肉、高歌,可是他們膽量不夠,沒有選擇一起留下殺敵。

結果是留下的錦衣衛都官運亨通,如今人人連升三級,這些人腸子都悔青了,今如同昨日重現,這些校尉率先拍胸脯表態願意追隨婁大人出生入死不皺眉頭。

榜樣的力量無窮大,李若璉、婁允等等五個錦衣衛主動加入襲殺建奴的“紅旗軍”人馬,不僅僅得到了打馬長安街的殊榮還接二連三升官發財,所有的錦衣衛都羨慕不已。

除了去過九裏台村的錦衣衛不肯回去,其他錦衣衛也不肯輕易放過建功立業的機會,他們無一例外都選擇留下參戰,最後居然沒有一個人願意護送太監成全和四個宦官回京師。

婁允實在沒轍,總不能讓成全自己帶著四個宦官回京,要是路上有個閃失罪過就大了。

他跟五個旗官商議後決定派遣一個旗人馬護送使回京師,為了彰顯公平原則,采取最有效最容易讓人接受的手段——抓鬮。

開始抓鬮之時所有的錦衣衛都來圍觀,代表五十五個兄弟抓鬮的當然是五個旗官,最後手氣不好的一個旗官帶著十個垂頭喪氣的麾下不情不願上了往南的官道。

婁允膽大,也知道富貴險中求,他第二就找劉之綸請令,要求帶上四十四個錦衣衛兄弟出關去尋“紅旗軍”,劉之綸已經有七八沒有得到黃漢的消息早就急不可耐。

這一年裏,有錢糧、有權力的劉之綸可沒閑著,他手裏現在有足一百鐵甲家丁,撫標營的七百騎兵和一千五百步兵都是精選的壯漢。

劉之綸舍得花本錢,每給撫標營吃三餐,製服和武器包括餉銀的發放都不低於關寧軍標準。

他治軍相當嚴格,明確告知撫標營的兩千多人,吃飽穿暖有銀子和糧食養家糊口,訓練時誰敢走過場、裝樣子,不僅僅打五十軍棍驅逐出撫標營,還要追回高於普通營兵軍餉的部分。

撫標營的兩千餘兵丁大多數是從各營頭挑選的老兵,再經過了一年的強訓,如今的戰鬥力和精神麵貌強過其他明軍營兵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