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之綸對自己有信心,認為留下步兵守城足以,隻要留下一半騎兵以防不測即可。
他讓自己的心腹家丁將領劉全和劉合帶上五十家丁點齊一半撫標營騎兵和婁允一起出關。
如今的劉之綸更加有底氣,因為他接到了皇帝的旨意,在如何接應“紅旗軍”這件大事上可以便宜行事。
他已經派遣撫標營主將吳應龍親自去三屯營調兵,還要挑好兵調用,他準備再拉一兩千騎兵和三四千步兵來大安口待命。
劉之綸是為了以防萬一,如果黃漢在關外被韃子包圍,他手裏能夠集中三兩千騎兵多多少少能夠幫上忙。
他如今不怕人馬出關損兵折將被朝廷問責,因此派了四百人馬和錦衣衛一起出關。
哪怕這些人有可能遭遇韃子發生激戰損失慘重也在所不惜,隻要能夠得到“紅旗軍”確切的消息,知道他們的位置就是勝利。
出關的四百四十七騎都是精選的良駒,連攜帶的備用馬都是馬力十足,可是他們運氣不好剛剛出關就紛紛揚揚下起了大雪。
走了一外加半後,有十幾個錦衣衛開始叫苦不迭,他們是憑借一股血性決定出關殺敵,誰知敵人沒見著隻看見白雪皚皚地一片蒼茫。
這些錦衣衛夜裏都嚴重失眠,現在又冷又困,他們沒想到出關打仗僅僅有血性遠遠不夠,還得吃得苦中苦呢!
才不到兩而已,他們報國殺敵的熱情就褪去了,由滿懷希望變成了悔不當初。
劉全和劉合的人馬精神狀態要好許多,這完全是近一年裏每都苦練的結果。
吃苦耐勞的邊軍跟養尊處優的錦衣衛相比較當然是不可同日而語。
見自己的兄弟們連劉之綸的撫標營都比不過,婁允無比鬱悶,喝罵道:“你們這些沒出息的東西,瞧你們一個個縮著脖子的熊樣兒,早知道本官就不帶你們出來丟人現眼了。”
旗官張超是條漢子,他大聲道:“大人,卑職建議放那些吃不了苦的兄弟們回關城,畢竟這不是他們的任務,咱們隻帶自願追隨的好漢去殺韃子。”
婁允道:“張旗得對,唯有自覺自願的兄弟上了戰場才會主動往前衝,這樣的袍澤才能夠信賴,現在本官命令……”
婁允太了解自己總旗校尉們的秉性,他指名道姓點了十八人讓一個臉貌似都被凍得青紫的旗官帶著他們回大安口。
那個被點名的錦衣衛旗官想辯解,嘴唇動了動還是忍住了。
他也想充好漢,可是他實在受不了飛雪連的數九寒冬在野外露營這樣的苦。
他體質太差,昨凍了一夜根本無法入睡,鼻涕一直在流,他有些懷疑如果今夜再如此宿營他會不會被凍死?
婁允看了看其他人強調道:“沒點到名的別客氣,本官要的是自願追隨,有一絲勉強都不要硬撐著,沒有人會笑話你們,因為你們不是邊軍,本來就不屬於這裏。”
又有三個錦衣衛決定放棄,他們打馬加入了回大安口的隊伍,有兩個校尉麵露遲疑之色,但是他們最後還是咬牙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