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於這個時代煉鐵都是采取大風箱鼓自然風,煉鐵工匠不知道把空氣加熱使得爐溫大大提高。
黃漢開了金手指設計出了並不複雜的管式熱風爐,使得給煉鋼爐送風的風溫達到了四百度左右。
這一創新性的技術革命直接導致明朝土高爐的溫度提升了三百度左右,煉鐵工匠從而得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全液態鋼水。
明朝人是世界上率先使用焦炭煉鐵的存在,發展到了明末焦炭的質量已經趨於穩定,開平有優質煤炭,焦炭的質量當然更加好。
黃漢在開平這個得獨厚的地方投資高爐煉鋼,由於有了比較低端的風溫技術,不僅僅使得鋼鐵的質量能夠強於大明口碑最好的蘇鋼、閩鐵,成本還降低了一大半。
有了質量上乘的鋼鐵,楊老實幹勁十足,他現在已經不親自揮錘打製鎧甲和鳥銃,而是以相當於質量總監的角色每都在指導幾百鐵匠師傅帶著學徒幹活兒。
黃漢在百忙之中抽空用了三個上午的時間製定了鳥銃質量標準,並且統一了零部件的驗收規範。
楊老實的成品庫裏就有標注了重量、尺寸標注精確到了微米的鳥銃、抬槍零部件示意圖,並且有一支整銃,兩支分解成零部件的鳥銃作為樣品和驗收參照物。
徐光啟還是個數學家,他不僅僅為鐵匠們修訂了度量衡標準,還很熱心地為工匠們提供了兵部器械局比較先進的量具,類似於遊標卡尺的東西在這個時代居然早就有了。
因此以後黃氏出品的鳥銃、抬槍等等定型產品的零部件都能夠通用,這樣會大大提高維修速度。
工種細分是提高成品率減少工時的現代管理模式,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培訓工人相對容易許多,工匠成上手打製研磨幾個熟悉的零部件,熟能生巧那是必然。
在整個打製鳥銃和抬槍的過程中黃漢都強忍著沒有再次開金手指,因此黃氏出品的鳥銃還是一支火繩槍而已。
黃漢明明知道發展燧發槍和燧發線膛槍,使用米尼彈才是前裝黑火藥火槍的終極產品,但是他不著急準備循序漸進。
因為現在“紅旗軍”的力量還很薄弱,開平這個地方比較靠近京師搞出太大動靜太容易被猜忌。
再則開平鎮乃是朝廷的,在這裏有來往不斷的朝廷官員和吏員,誰能保證這些人中沒有後金的間諜?
大明朝的文官武將根本不懂什麼叫做軍事秘密,連排兵布陣都能搞得盡人皆知,連紅夷大炮的鑄造方法都著書立廣為傳播就可見一斑。
燧發線膛槍這個跨時代的產品問世容不得一絲閃失,不能被豬隊友坑了。
黃漢準備在擁有自己海邊的城堡之時才會在那裏悄悄地生產燧發線膛槍,那裏離山海關不到一百裏,離京師六百多裏,而且是一個軍事區,要進行保密就會容易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