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蒸汽機作為原動力、更加沒有電力的年代,在槍管內壁加工膛線談何容易,費工費時那是肯定的。
即便黃氏出品的工具鋼比同時代大明工具鋼的質量提升了不少,次品率底也不容忽視,估摸著以後造一支線膛槍的成本最起碼達到一支鳥銃也就是火繩滑膛槍的三四倍。
由於“紅旗軍”體係已經生產出了質量好於蘇鋼、閩鐵的鋼材,現如今打製鳥銃的原材料都是自給自足用不著花銀子外購。
原本使用外購蘇鋼打製鳥銃定價是八兩銀子一支,現在由於原材料成本大幅度下降直接導致造價降低。
即便黃漢采取厚待工匠和產業工人的基本原則,給予鐵匠和勞力們高於同行業標準五成以上的報酬,現在一支鳥銃的成本也不足六兩銀子。
其實隻要鳥銃質量過硬,出戰之時的氣狀況良好,訓練有素的鳥銃手擊發速度和有效擊發率大大高於燧發槍。
隻不過鳥銃乃是滑膛槍的一種,槍管內沒有膛線,因此出膛的圓形鉛彈是翻滾著向前運動,準頭大打折扣,距離遠了是否打著目標基本上靠蒙。
所以使用火繩槍的兩支軍隊打仗之時都是排隊站著麵對麵開火,這樣做的目的是以密集的彈雨彌補準頭不足的弊端。
黃漢和宋鵬飛已經製定了“紅旗軍”鳥銃手作戰的基本陣列,因為一伍鳥銃手會擁有一輛獨輪車,有這東西擋在列隊射擊的鳥銃手前麵不但能夠阻擋敵軍騎兵衝擊,還能夠多多少少為鳥銃手提供一些掩體。
這樣做還有一個巨大好處,麵對敵人騎兵密集衝鋒之時,鳥銃手的陣列前有一道障礙物,這會大大提高鳥銃手的安全感。
開平鎮的火器製造雖然還很原始,都是作坊式工廠,但是已經有了現代管理的雛形,預計楊老實這個月會出廠一百七十杆鳥銃,十五支抬槍,修理一百副鐵甲,新打製三十副全鋼胸甲。
黃氏出品的胸甲結構簡單,主要部件就是由前片、後片兩塊根據人體弧度打製的薄鋼板。
但是強度足以承受步弓三十步直射,能夠得到如此強度,當然得益於鋼鐵質量提高了。
鐵匠們通過人力千斤錘持續鍛打增加鋼鐵密度,達到強化的效果,最後淬火定型後的胸甲質量好於這個時代可遇不可求的百煉鋼打製有“寶甲”虛名的鎧甲。
百煉鋼顧名思義就是古代將炒鋼經反複折疊鍛打變形而製成的精鋼,其特點是經過多次反複加熱鍛打可排除或減少鋼鐵中的夾雜物,從而使其成分趨於均勻,組織趨於致密,從而改善鋼的性能。
黃氏鋼鐵作坊得到了全液態的鋼水後鋼鐵裏的雜質殘留已經少了許多,再經過重錘鍛打,得到的材料硬度和純度完全不亞於百煉鋼。
人力千斤錘的構造不複雜,也不是黃漢開的金手指,是鐵匠大師傅集思廣益自己設計定型。
組成部分是鋼鐵支架支撐起一個重量達到千斤的鐵疙瘩,一端是錘頭,它沿著垂直且被鋼鐵支架固定的線路上下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