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府地界礦產資源豐富,不僅僅擁有大量優質煤礦,還有蘊藏著豐富的鐵礦資源,石灰岩、白雲岩、石英砂岩、耐火粘土、石墨等等非金屬礦也可圈可點。
黃漢知道早期水泥的發展,明白生石灰和粘土按三比一混合燒製成的水泥性能最好,這些資源在地方上都很容易找到。
他安排人用大明類似於燒石灰的立窯燒製水泥,程序不複雜,把石灰石和粘土混合物煆燒成熟料,再經磨細就得到了水泥。
雖然質量不能跟後世的水泥媲美但是也能夠滿足徐光啟修建水庫、溝渠的需要。
燒製水泥要把石灰石砸碎還得研磨成粉末狀,這第一道工序就需要大量壯勞力,還得需要人挖粘土來攪拌混合,最後出爐的塊狀熟料還得再次砸碎研磨後才能夠得到水泥。
如此繁重的重體力勞動需要的勞動力何其大也?兩萬多流民很快就得到了作坊式水泥廠的工作。
這個時代的老百姓其實是最可愛的人,基本上沒有懶漢,隻要能夠吃飽肚子拿到工錢,幾乎人人都揮汗如雨努力幹活,他們都在爭取多得有效工時能夠多拿幾文錢一。
這就是漢民族,任勞任怨的漢民族,勤勞智慧的漢民族,逆來順受的漢民族。
現如今,第一批水泥已經投入使用,水泥的使用方法泥水匠掌握起來根本沒有難度,在修建的溝渠和在撫寧碼頭修建的筒式糧倉,泥水匠都以經用水泥取代了石灰。
在建的從底端出糧食的筒式糧倉好處太多,會減少糧食黴變的風險還能夠減少鼠害。
後世的筒式糧倉動輒儲存糧食萬噸,目前黃漢沒有那個氣魄也沒有那樣的技術,他安排建造的筒倉至多存儲糧食三千餘石,大概是後世二百噸的庫容。
以後黃漢會不遺餘力屯糧,糧食的存儲乃是重中之重,有了相對先進的筒式糧倉,會大大減少糧食存儲產生的損耗。
由於沒有輸送帶,糧食入庫隻能是壯勞力肩挑背扛沿著環繞筒式糧倉的樓梯倒入倉內,出庫就容易多了,打開下端的出糧口,黃橙橙的麥子、稻子就會流下來。
入庫慢出庫快其實很科學,因為有糧食需要儲存明暫時應該沒有饑餓,花時間肩挑背扛完全不用著急。
需要緊急調糧出庫,不定就有成千上萬的老百姓麵臨餓死,此時搶一出庫時間都能夠活不少漢民。
有兩千壯勞力和健婦在專業泥水匠指導下修建糧倉,他們都會得到三餐,一得到二十文至四十文報酬不等,工作積極性毋庸置疑。
又由於夏的施工進度很快,預計在江南的冬麥送達撫寧碼頭之時,十個以上的筒倉可以投入存儲不成問題。
忙完了補種農作物,開平附近的農民會相對清閑一段時間,黃漢會開出一給十文錢以上,並且定量管三餐的優厚條件發動老百姓出勞役。
這些人會參與修建水庫、筒式糧倉、廠房、道路,黃漢目前手裏有銀子,把這些資金用來加大基礎建設投資不但給農民增加了就業機會還會體現出效益,雖然得不到暴利,但是可以持續發展能夠得到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