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基礎建設(1 / 2)

徐光啟認為以自己的影響力購買、運輸糧食根本不成問題,表態道:

“十萬兩銀子足以能夠調十萬石冬麥北上,有為師作保,餘款可以在糧食全部到港後結算。

你放心,以一個半月時間為限,第一批糧食一定能夠出現在撫寧碼頭。

為師為官多年沒攢著金銀人脈還是攢了不少,量宵不敢刁難,如果有不開眼的敢打這些救命糧的壞主意,難道為師就不會殺人嗎?”

黃漢知道大明皇朝海運、漕運的水太深。

自己這個從四品武官在大明多如狗,要靠自己的力量組織幾大十艘海船運糧食一路上不知麵臨多少關卡。

吃拿卡要那還不算什麼,被海防道巧立名目直接扣下都大有可能。

但是清流名臣禮部左侍郎徐光啟出麵購買的賑濟糧連皇親國戚、勳貴都不敢下手,地方官、海防將領更加不會吃了豹子膽。

做成事的關鍵是要用對人,黃漢委托徐光啟辦這個積善行德功德無量的大事,老人家真的是無須揚鞭自奮蹄。

他不僅僅動用關係爭取多買糧食少花銀子,還給幾個海防道的門生故吏去信要求他們不得刁難還要提供保護。

即將當上禮部尚書大有可能入閣的老上級吩咐下來的事情誰敢怠慢?能夠當官的哪有傻子?

平時要刻意巴結當朝大員還無從下手,人家徐老大人有事情相托,還不辦得妥妥的。

有了十萬石春麥即將運來的預期,黃漢用不著過於節省糧食,他更加不會鋪張浪費,給所有的流民定量供應兩餐必不可少,得到雇傭的流民會獲得三餐。

此時黃漢發現了過於消耗糧食的漏洞及時堵上了,因為吃大鍋飯的做法太愚蠢不可取,浪費太嚴重。

比如一個老百姓他明明吃三個炊餅一碗稀飯就飽了,可是因為吃的是大鍋飯不限量,因此他哪怕吃撐了也要至少幹掉四個炊餅。

這樣做不僅僅不利於健康,還會直接撐大了胃。

如果是在自己家吃自己的糧食,這個老百姓至多舍得吃六七成飽,吃下兩個炊餅就算奢侈了。

因此大鍋飯的時候一百人消耗的糧食能夠讓過日子的二百人吃得健康。

想到了立刻執行是黃漢的做事作風,大鍋飯被取消,如今是把雜糧、米麵按照比例讓老百姓十領取一次。

集體勞作吃三餐的大食堂也不可以無節製的暴飲暴食,基本上采取一個壯勞力一餐供應一碗稀飯兩個雜糧餅的模式配給。

現在連“紅旗軍”全體都執行糧食配給,戰士們的三餐都分別以正常人能夠八成飽製定了標準,蛋白質補充現在隻能靠海魚。

戰士們都表示理解,畢竟遍地流民需要一口飯活命,大家少吃一口無傷大雅,不定節省的糧食就能夠救活一條性命。

解決了吃飯問題,黃漢規劃的許多作坊開始破土動工,修建溝渠也在徐光啟指導下召集了大量流民大幹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