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名聲的好處在體現,曆史上的劉之綸碌碌無為枉死在遵化城外,成為了滿朝文武的笑料。
現在的劉之綸被認為是個足智多謀的智將,是個扮豬吃虎的梟雄,後金將領人人提防。
野蠻人一思考上帝也會發笑,劉之綸沒打算幹什麼,他不敢也沒有這個實力攻打有兩三千後金軍披甲人駐守的堅城三屯營。
之所以遵化守軍表現得如此強勢,一則是為了提升明軍士氣讓兵丁們再也不畏敵如虎。
二則為了爭取搞些建奴首級爭取再次報捷。
三則當然是讓敵軍主將疑神疑鬼,把注意力集中到遵化是否有大規模軍事行動。
四則是有意把駐防遵化的明軍騎兵有意往遵化外圍帶,有利於下一步行動。
接下來黃漢就會帶著“紅旗軍”再來一個規模便宜戰聊勝於無。
上一次是去山裏打了從三屯營城出發送物資、糧食出關的運輸隊,這一次黃漢選擇打送劫掠物資去三屯營城的隊伍。
打奇襲戰,戰場選擇尤其重要,主將大人要親力親為。
黃漢這些根本不在鬧得殺氣騰騰的遵化城裏,他帶領宋鵬飛、王展鵬、桑羽、王守誠等等三十六精騎幹起了偵察兵的行當。
三十七條好漢,七十四匹戰馬,其中有一人幾乎沒有戰鬥力,他是隨軍醫務兵劉大壽,還有七個戰士乃是老家在遷安北的本地人。
為了把遷安至三屯營城這一段官道的軍情探報仔細,黃漢帶了七的給養,準備如同自己一個人從遵化往永平府城潛行的方式帶著三十六騎在山溝密林餐風露宿。
原本這一次偵察不準備帶上宋鵬飛,讓他專心訓練剛剛組建的一個總旗鳥銃手,可是憨子、鄭孝文、楊大年等等軍官都覺得讓機靈的宋鵬飛跟著家主,他們心裏舒坦些。
宋鵬飛也喜歡跟著師傅辦事,他表態有趙坤幾個用心訓練鳥銃手根本用不著他操心。
因為一個總旗的鳥銃手都是明軍三年以上的老兵,人人都懂裝填和打放,對於明軍的火器布陣也耳熟能詳,再次訓練成軍輕而易舉。
他認為跟師傅結伴而行為“紅旗軍”探查、製定行動方案乃是首要任務。
搞偵察確實需要宋的機靈,黃漢當然樂得帶上他。一行人當就潛行一百餘裏來到了遷安北的官道探查。
氣已經逐漸轉暖,雖然還沒有冰雪消融,但是很明顯拂麵春風已經少了透骨的寒意。
後金軍搶得盆滿缽滿,已經決定出關回遼東,此時都在不遺餘力搶運物資和糧食,官道上不時出現建奴、韃子裹挾著漢民匆匆忙忙往北跋涉。
明擺著隻要把隊伍帶到這段官道潛伏,打一個規模伏擊戰斬首二三百得到價值幾萬兩銀子的繳獲應該不成問題。
關鍵所在就是得手後還要跑得了,這裏的位置不太好,畢竟在後金軍駐防的兩個大城之間。
遷安距離三屯營城接近一百五十裏,其中有一大半道路經過綿延起伏的山區,離臨時根據地遵化的距離有些遠,往回跑之時容易被敵人騎兵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