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世龍道:“吳大人,別強詞奪理了,人家有多次成功出擊的戰例,有如假包換的斬獲,我們不如也!”
吳自勉也知道事實勝於雄辯,他不吭聲了。就在這時聽見了“紅旗軍”戰士的歡呼聲,知道應該是黃漢帶著斷後的人馬入城了。
劉之綸道:“諸位還等什麼?跟本官一起去喝慶功酒啊!你們到時候多敬黃將軍幾杯,保不準他喝高了會透露出為何‘紅旗軍’鑽密林爬山崗就是不會潰散的真諦!”
吳自勉樂了,他忙不迭道:“正該如此,我老吳百思不得其解就是這一樁事。要是我的兵也如此好帶,下一次保不準就是延綏鎮建功立業。”
晚上的慶功宴自然熱鬧非凡,黃漢沒有陪諸將喝酒侃大山。他認為報捷要趁早,找劉之綸協議此事。
劉之綸當然知道子一直在為戰事憂心,他更加願意早傳捷報,於是連夜派遣一隊騎兵帶上所有的斬獲和腰牌疾馳京師呈報兵部。
梁廷棟見到遵化再傳捷報樂得合不攏嘴,建奴在關內橫行無忌最難挨的就是兵部尚書,在此抗擊建奴的艱難時刻每一個好消息都是兵部的成績。
第二早朝,本兵大人就高調奏事,當著滿朝文武把捷報抑揚頓挫念了出來。
還好遵化又有了捷報,否則劉之綸和黃漢恐怕要遇到一些挫折,雖然不至於罷官、丟腦袋,但是少不了被子申飭,搞不好有可能被降級。
朝廷總是有一群從來不幹正經事,專門給幹實事的人挑刺的禦史、給事中,沒有不透風的牆,黃漢和劉之綸在遵化分給麾下四十兩紋銀的普賞很快就被諸多禦史知道了。
現在幾十封彈劾劉之綸順帶著彈劾黃漢膽大妄為的奏疏就在禦書房龍書案上堆著呢。
崇禎皇帝很不高興,為什麼?因為劉之綸和黃漢以及八營將佐居然私分了最起碼四十萬兩白銀。
崇禎皇帝窮啊,他把啟皇帝和魏忠賢留下的那些內帑全部用在了能夠五年平遼的袁都督身上。
皇帝身體力行勤儉節約,連他的龍袍居然也打補丁,就可見一斑。
可惜皇帝把這些省吃儉用的銀子成全了遼東將門驕奢淫逸的生活,也讓原本潦倒的袁家成為廣東巨賈。
如今的皇帝搞不到銀子隻能更加苦自己,他不但沒有機會如同康麻子、乾隆那般三番五次去禍害江南,連宮裏的用度都是一減再減。皇後都帶著嬪妃刺繡織錦補貼皇家開銷。
聖子見禦史、給事中紛紛上奏,他破格提拔的劉之綸居然一揮手就散去了最少四十萬兩雪花銀,崇禎當然心疼得直哆嗦。
就在皇帝跟閣臣商議要給劉之綸和黃漢以及一幹參與的將佐什麼處罰之時,遵化再傳捷報,明軍居然主動出擊東奴斬殺三百餘級,雖然真奴和控弦韃子隻要一半,但也是戰果碩碩。
滿京畿的明軍都在龜縮防禦,唯有劉之綸部主動出擊並且大勝而歸,如此功臣即便節有虧,隻要大節不失,聖子也得容忍啊!
畢竟人無完人,大凡不循規蹈矩的人,大多數是有兩把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