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蜂膠的研究、開發與利用
蜂膠一詞來源於希臘語,是由pro(在前)polis(城市)組成,意思是:“城市前的保衛者”。我國對蜂膠的認識和研究曆史較晚,全麵研究近幾年才開始,主要研究內容在其活性成分和藥理方麵。
20世紀70年代,昆明動物研究所對蜂膠有效成分進行了提取、分離和鑒定;80年代初對蜂膠的化學成分進行了分離鑒定,其揮發油中含有桉葉油素、愈創木酚、桉葉醇等組分。中國農科院養蜂研究所在1986—1988年期間分析了國內生產蜂膠的幾個省份采集的120份樣品,對乙醇提取物、蠟質含量、雜質含量、酚酸含量、碘值、氧化指標、黃酮反應以及鋅、鉛的含量做了全麵分析,為製訂蜂膠行業標準提供了基礎數據。
我國對蜂膠藥理作用的研究遠遠落後於國外,不過近年來文獻中關於蜂膠藥理性方麵研究的報道逐漸增多。與藥理學相比,蜂膠產品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蜂膠已被開發成一係列產品,在醫藥、化妝品、植保和畜牧業等方麵都有一定的應用。臨床上報道多的是蜂膠治療口腔潰瘍、皮膚病及皸裂症、帶狀皰疹、燙傷和高脂血症等。在20世紀70年代,江蘇省蜂膠治療高血脂症協作組應用蜂膠治療高脂血症。臨床實驗結果表明:蜂膠對降低總膽固醇總有效率為61.2%~69.18%;降低甘油三酯有效率為79.05%~84.95%,其療效與降脂藥安妥明相似,且無任何毒副作用。
蜂膠在日用化妝品上也得到廣泛的應用,目前市場上有護膚霜、花露水、婦科外陰用洗液等。蜂膠在畜牧業的應用主要用來治療家禽腸炎、禽傷寒等,特別是對禽沙門氏菌所引起的疾病有預防和治療作用。此外,蜂膠還在農業和食品保鮮上得到初步應用,但尚未大麵積推廣。
目前,我國對蜂膠的研究正在逐漸深入進行,特別是浙江大學胡福良教授、西北大學曹煒教授在蜂膠藥理、活性成分檢測及產品開發方麵做了較為係統深入的研究。然而由於蜂膠成分複雜,藥理作用呈現多樣性,很多保健功能至今尚未搞清楚,因此需要對其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4.蜂幼蟲和雄蜂蛹的研究、開發與利用
我國是世界養蜂大國,蜂幼蟲和雄蜂蛹產量較大,每群蜂每年可生產3~5kg的雄蜂蛹和蜂幼蟲,雖然我國生產、采集和應用蜂幼蟲和雄蜂蛹的曆史悠久,但是全麵係統地開發是最近幾年的事情。在歐洲已有許多蜂幼蟲產品推向市場,國內最早的產品稱為“蜂皇胎片”,對血液病功效顯著。蜂幼蟲和雄蜂蛹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其中含有的氨基酸、蛋白質、脂肪、微量元素都已做過分析,含量極高。
新鮮的蜂幼蟲極易變色,采集後必須立即進行加工,否則變黑,變黑現象可能與其體內的酪氨酸酶活性很強有關。另外,蜂幼蟲極易發酵、腐敗、變質,因此蜂幼蟲的保鮮加工技術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國內生產單位已有不少較好的保鮮方法,例如,將雄蜂蛹、蜂幼蟲在1h內用食鹽水煮沸的方法可以達到保鮮的目的,其方法簡便易行,成本較低,適合基層養蜂戶使用。
1986年山西農科院園藝研究所開始對雄蜂幼蟲進行係統的研究,認為10日齡的雄蜂幼蟲營養價值最高,10日齡采收後可使產量提高92.1%。1990年安徽蚌埠成立專門從事雄蜂技術的研究所,已有4項技術獲得國家發明專利,開發的“複方雄蜂精”產品已進行了藥理試驗,證明該產品能增強動物免疫功能,能抗饑餓、寒冷、高溫、缺氧,具有顯著的抗疲勞作用。
蜂幼蟲、雄蜂蛹不僅營養價值極高,而且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是製造保健食品的優質原料,但是在我國對上述兩種蜂產品的研究和開發力度還不夠,造成每年數百噸資源的浪費。
5.蜂毒的研究、開發與利用
蜂針療法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高血壓、神經炎和神經痛等20多種疾病,在民間廣為流傳。20世紀60年代初北京製藥二廠就被批準生產“蜂毒注射液”,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並有相應的質量標準,但當時“蜂毒注射液”是一粗製品。
蜂毒的化學成分相當複雜,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對蜂毒化學成分做了係統的研究,從蜂毒中分離出多種活性物質,並對其進行了臨床研究。
20世紀70年代,在大搞群眾性中草藥運動的推動下,蜂毒在臨床治療上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70年代末南京醫學院、連雲港蜜蜂醫療研究室以及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對蜂毒的抗輻射作用進行了研究,認為蜂毒對γ-射線輻照所致的損傷不僅有防護作用,而且有治療作用。
20世紀80年代蜂毒的藥理學和臨床學得到廣泛研究,如華東師範大學用電生理學的方法研究了蜂毒對神經係統的電位活動的影響,提出了在臨床使用蜂毒時應注意避免直接作用於神經幹和防止偏高劑量的蜂毒進入心血管係統,以確保病人的安全。南通醫學院對蜂毒進行鎮痛實驗研究,認為蜂毒的鎮痛指數比嗎啡高。南通醫學院還進行了蜂毒磷脂酶A2對麻醉大鼠和貓血壓下降的研究,認為磷脂酶A2的主要作用是釋放組胺以改變外周阻力。蘇州醫學院研究了蜂毒對離體乳鼠心肌細胞的影響,認為一定濃度的蜂毒可以明顯降低心肌細胞DNA的合成並推論了蜂毒的治療機製。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用蜂毒明肽(Melittin)在小鼠體內、體外的實驗中表明,蜂毒可以引起前列腺素的分泌,前列腺素是一種具有廣泛生理活性的類激素,具有多種功能,蜂毒中可能含有一種可以促進前列腺素分泌的活性物質。
1990年中國巢湖蜂寶製藥廠研製了“注射用蜂毒”的冷凍幹燥針劑,主要用於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神經痛的治療。中國在蜂毒的加工和利用上才剛剛起步,預計蜂毒的全麵開發具有廣闊的前景。
三、國外蜂產品近期應用研究概況
蜂產品是大自然賦予全人類共同的寶貴財富,全世界有許多國家都有從事蜂產品研究和開發的專門機構,也有大批科技人員在從事蜂產品或與蜂產品相關領域的研究工作,蜂產品在國外的消費也十分普及。例如,美國、德國、日本、英國等平均每人每年食用蜂蜜0.7~1.5kg,而我國每人每年食用蜂蜜量不足100g。蜂產品不僅被開發成保健食品,在醫藥工業、化妝品行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產品類型遠多於我國,一些蜂產品企業已經發展成為國際知名的跨國公司,從蜂產品的基礎研究到產品開發已經形成完整體係,為企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蜂蜜
蜂蜜是美國、澳大利亞、歐洲等國家和地區的重要蜂產品,用量很大,上述國家每年都從中國、墨西哥及其他國家大量進口。蜂蜜在國外主要有以下用途:
(1)作為甜味劑,添加到茶葉、穀類、烤麵包中以增加其風味。
(2)作為藥物,原蜂蜜能夠抑製細菌、真菌生長,可以用來治療咽喉病及促進傷口愈合。
近年來,國外對單花蜜的研究和開發不斷深入,在對傳統的蜂蜜中生物活性成分深入研究的基礎上,發現蜂蜜中含有大量的黃酮類化合物,尤其深顏色蜂蜜,其抗氧化作用明顯比淺顏色蜂蜜強。例如,從葵花蜂蜜中分離出數種黃酮類化合物,並證明其對自由基有清除作用。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科學家研究發現,產於大洋洲的麥蘆卡蜜(Manuka)對促進傷口愈合有顯著的作用,並與蜂毒混合,用來治療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炎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蜂蜜作為一種保健食品,人們更關心它的食用安全性,因此,來自偏遠山區的蜂蜜備受推崇,價格也高於普通蜂蜜。
蜂蜜在國外正走向保健食品行業,在美國,85%的健康食品生產廠使用蜂蜜,蜂蜜除了可以提供食品特殊的風味和天然、新鮮、安全的形象外,對改善食品的品質也有作用,尤其是一些特種蜂蜜,在健康食品中的應用具有很大的潛力。
2.花粉
蜂花粉在國外被譽為“最完美的食品”,主要原因是花粉中含有全麵而豐富的營養素,世界許多國家的科技人員對花粉的化學成分做過全麵的研究,其結果和我國蜂花粉成分的測試結果十分相似。近年來,國外對花粉成分的研究集中在生物活性成分方麵,其中對黃酮類化合物、類胡蘿卜素化合物的研究較為深入,除了分離、鑒定出此類化合物外,還對部分化合物的藥理作用進行了研究。在美國,花粉主要被當作滋補品,常與蜂蜜產品擺在一起銷售,花粉劑型有片劑、膠囊、原料花粉等,有些則把花粉裝在罐頭容器中出售,看上去像藥一樣。花粉也可以直接食用,但常與果汁混合,以改善風味,還可加到食物中以增加營養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