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們見解縉一時沒有對出下聯,臉上都露出得意之色,便開始議論起來,並夾雜著竊竊的譏諷聲,以為這下可難住這位“神童”了。
這時候的解縉依舊從容不迫,對這群人高聲說道:“諸位先生聽著,這上聯學生本不想對,太淺!既然大家都認為是佳聯,那我就依著大家的興趣說個下聯吧,你出的是‘風吹馬尾千條線’,我對個‘日照龍鱗萬點金’可以吧!”
眾人議論聲戛然而止,笑意也鑽進肉裏不見了,不知哪一位乖乖地打開了二門,大家伴著解縉也都進了客廳。
那位姓王的地主見這麼多人都沒有難倒解縉,苦笑著臉顯得很尷尬,考慮由自己導演的假戲既然已經真做,也隻有邊演邊尋找機會下台,他皮笑肉不笑地招呼眾人:“大家請上席,邊吃邊談,沒什麼好招待的,請大家原諒,請!請!請!”
文人們辜負了主人的期望,頗感難為情,像是很對不起主人,這麼多人都沒有難倒一個小孩,有何臉麵高興飲酒,不過,他們還認為‘比試’還沒有結束,如果大家用點兒心也許會轉危為安。
這些人都不好意思爭上下席位,解縉卻很大方地邊走往席首邊說:“大家既然很客氣,許了讓我上座的願,那我就恭敬不如從命啦!”
解縉正待坐下,一位幹瘦的老秀才攔住他,說:“且慢,剛才這許多先生都許願讓你上座,我可還沒有答應,我這裏有一上聯,請你對,如果你能對上,這上座讓給你,對不出嘛,那就麻煩你在下座掛個角,如何?”
解縉爽快地回答他:“可以!如果我能對上,是不是請你在下座掛角,你要答應,我便對,不答應,在座諸位‘君子一言,駟馬難追’,這上座,我還是要坐的,如何?”
大家都望著老秀才,老秀才不服這口氣,滿口答應。
解縉對老秀才說:“請你說出上聯吧。”
老秀才幹咳兩聲,便搖頭晃腦地吟唱起來:
“天作棋盤,星作子,誰人敢下?”
老秀才話音一落,眾人便紛紛捧場,一個個伸出大拇指:“好對聯,好對聯,薑還是老的辣……”
老秀才見眾人稱好,臉上也露出得意之色。
解縉心裏有數:你天上有星,我地上有路,你天作棋盤,供玩樂,我地為何不能當琵琶欣賞,星可當棋子,路為何不能做琴弦,他腦子一轉,下聯也就出來了,他站在首座笑著對這些人說:那我就開始對下聯了,請大家聽清楚:
“地當琵琶,路當弦,哪個能彈?”
這些文人學士一個個口瞪目呆,老秀才像根木頭站在桌邊不動,廳內一片寂靜,這時有位年輕人說了話:“解秀才實乃奇才,鄙人佩服,這上座理當你坐,請坐,請!”他又招呼其他人:“大家都入席吧,我們吉水出了這等才童,大家高興才是呀,來,咱們該慶賀慶賀。”
這些人經他一提醒,大家都就梯下台,一致叫著:“好主意,好主意……”
解縉老老實實地坐在上首,他瞧了瞧身邊的那位老秀才,老秀才被他看得滿臉通紅,臉上擠出一堆苦笑,躬身對解縉說:“果然名不虛傳,自古道:‘先生的眉毛不如後生的須(指胡子)’,老夫佩服、佩服,有得罪之處,還望解秀才見諒!”說完老老實實地搬了條凳子在桌子下首掛角坐下。
☆解縉:明朝《永樂大典》總編修,以少年才子聞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