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領導主持會議的藝術(1)(2 / 3)

分析形勢、研究問題、布置任務、提出要求等項則由其他領導來完成。

主持辦公會、協調會,就要按照事先確定的研究議題,逐項展開。主持者是整個會議的核心人物,會議由主持者來駕馭和掌握。通過主持者講話,通報情況,分解任務,落實責任,協調矛盾,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案,研究討論有關政策措施,決定一些重大事項。在這個過程中,應充分發揚民主,廣泛征求領導成員或其他與會者的意見,集思廣益,科學決策。

主持座談會、討論會,主持者應首先把會議的目的、指導思想、要求說清楚,然後重點引導大家發言,聽取大家的意見。主持這樣的會議,首先要放下架子,以平等的態度出現,認真仔細地聽取大家發言,善於從大量的意見中,吸取有價值、有見地、切實可行的意見。要善於控製場麵,善於引導大家的議論點,善於調動大家的情緒,善於提出問題,這樣才能提高會議的效率和質量,達到預期目的。

三、會議總結

會議在即將結束時,要進行會議總結。也就是把會議研究討論了哪些問題,辦了哪些事情,製定出台了哪些文件,取得了哪些成果,形成了哪些共識,交流了哪些經驗,進行高度概括、歸納,向與會人員報告。對一些研究透徹、形成共識的問題,在集中大家意見的基礎上,及時作出科學決策。同時,對會議的傳達學習、貫徹落實及下一步工作提出具體明確的要求,對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進一步分析落實。這對於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抓好落實、促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會議總結應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客觀評價會議取得的成效,既不擴大,也不縮小。

四、宣布閉幕

有的會議在結束時,還要作專門總結,待總結報告之後,另由主持人作簡短致詞,然後宣布散會。這個致詞與會議總結不同,隻是很簡要地說一下會議的情況及下一步的要求和打算,對會議結束後還有一些具體事宜,需要向與會者說明。到此,會議就算正式結束了。

第二節主持會議的基本規則

由於會議的類型不同,研究的內容不同,主持者的角色不同,該說什麼話,該做什麼事,沒有一個具體、統一的模式可供選擇,需要領導者根據情況靈活掌握。在具體的實踐中,有一些基本的規律和要求可供遵循和借鑒。

一、準備充分,胸有成竹

領導者主持會議不要倉促上陣,不要打無準備、無把握之仗。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一般情況下,會前要做好充分準備,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搞好調查研究,吃透情況,找準問題症結,摸準群眾的思想脈搏,做到心中有數,這是主持好會議的基礎和前提。對情況吃得不透,對工作把握不準,沒有主見,人雲亦雲,就很難在眾多意見中,吸取和采納正確的意見和建議,作出正確的決策。

做好主持會議的準備,首先要明確會議的目的或要求。目的不明確,在會議上就會盲目講話,甚至放任自流,偏離會議主題,影響會議的進程和效果。會前,一定要反複研究、琢磨會議的目的和議題,如為什麼要召開這次會議,重點解決什麼問題,達到什麼效果,對此,心裏要想清楚,本子上要寫清楚,嘴上要說清楚。其次,要明確會議的程序。會前要明確會議怎麼開,有幾項議程,先幹什麼,後幹什麼,大約需要多長時間,做到心中有數。對一些重要會議怎樣開始,怎樣承接,怎樣轉入另一項內容,怎樣發問,怎樣合攏等,會前都應該有所考慮,有所準備。這樣,主持會議時就會從容不迫,有條不紊,遇到意外情況,才能應付自如。第三,要明確說什麼。在明確了會議的程序後,還要想好說什麼,怎麼說。最好在會前自己擬定一個主持稿或提綱,主要是開場白和會議總結,把主要內容和重點句子列出來,到時根據情況現場發揮。除了一些重要會議、立法會議要由專人負責擬定主持詞,會上嚴格按主持詞來宣讀外,其他會議最好不要按主持詞照本宣科,否則就顯得過分呆板拘謹,機械生硬,不便同與會人員溝通思想,與會場氣氛也不協調。

二、議題突出,宗旨明確

會議主持人是整個會議的“舵手”、“導航”。會議能不能按既定的議程順利進行,能不能充分調動與會者的情緒,能不能切實解決問題,能不能統一大家的思想,主持者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主持者隻有隨時把握和駕馭好會議之舟,啟發、引導與會人員按照會議的議題、議程、要求積極參與,認真聽、認真記、認真思考、認真研討,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這就要求主持人一開始就要講明會議的議題、開法、要求及與會人員的任務,例如,哪一項應由與會者在會上發表意見,作出決定;哪一項隻需聽一聽與會者的意見,以便進一步修改、補充和完善;哪一項是告知性地打打招呼,介紹一下情況,暫不討論;哪一項與會者必須與上級保持一致,及時表明態度,等等。要讓與會人員聽得明白,吃透精神,主持會議的就必須講得清楚,把會議的目的、要求、內容等情況一一交代給大家,層次清晰,邏輯嚴密,表達準確,中心突出。切不可主次不分,輕重不分,內容龐雜,拖泥帶水,黏黏糊糊,使聽者無所適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