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開始就說“我今天講幾個問題”,然後接著說:“一、要正確估計黨組織和黨員隊伍的現狀。二、抓住有利時機,認真抓好清查、清理工作,保證黨的隊伍的純潔性。三、要同腐敗現象、腐敗分子進行鬥爭,密切黨和群眾的關係。四、政治體製改革,要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五、要把思想建設放在黨的建設的重要的突出的位置上。”
為了使講話更加條理清楚,在每一大部分中,還可以用“一是”、“二是”、“三是”、“四是”或“首先”、“其次”、“再次”來劃分,盡量不要重複使用。
恰當地運用序碼來劃分層次,不僅給人留下條理清楚、層次分明的印象,而且能夠加深理解,便於記牢。當然,運用序碼排列層次不可太多、太亂,千萬不能大一、二、三,套中(一)、(二)、(三),再套小1、2、3,這樣容易造成聽覺上的混亂,弄不清“輩分”,不利於準確理解和記住講話內容。
四、邏輯嚴密,言之有序
嚴密的邏輯表現在層意不能重複。主體部分的內容有好幾層,或者有好幾部分,每個層次或部分都有相對完整的獨立性,不同的層次或部分的意思不能基本相同,也不能部分相同。否則,就會出現前後重複的現象,既造成講話的冗長、拖遝,也不便於聽眾理解。這就要求領導在講話中對相同或相近的問題,要集中放在一個層次中講,不要分散在幾個層次中都說。有些領導在講話中經常出現這個毛病,同一個問題在不同的地方都講到,給人一種重複的感覺。
嚴密的邏輯表現在層意不能矛盾。各層所表達的意思雖然不同,但都應是在總論點或主旨統帥下的層麵,各個層麵都是從不同的角度說明總論點或主旨的,不允許有與總論點或主旨相抵觸、相矛盾的層麵存在。
嚴密的邏輯還表現在層意逐步深化。後一層意思要比前一層意思向前發展,表現出一種由分析到綜合、由現象到本質、由表及裏、由近及遠、漸進發展的邏輯關係。如果違背了這些邏輯順序,就會給人“亂”的感覺,直接影響講和聽的效果。
嚴密的邏輯還表現在每個層次或部分內部各個意思之間,也不能重複,不能互相矛盾。
有些領導講話中通常出現的毛病是邏輯混亂,層次不清,前後重複,邏輯順序排列不當,既沒有層次感,也沒有排列規律,雜亂無章,讓人聽起來非常吃力。
第四節結束收尾的藝術
講話的結尾部分,也叫“結束語”。結束語同開頭一樣重要,好的結尾,能給人餘音繞梁、回味無窮的感覺,也可發人深思,催人奮進。
結束語一般是綜合歸納主體的內容大意,提出希望、要求,鼓舞、號召聽眾行動起來,按照報告中闡述的道理和主張去做。
結束語總的要求是:精悍有力,調子高昂,充滿熱情,這樣才能振奮精神,鼓舞鬥誌,發揮巨大的鼓動力量。
結束語從內容上說要注意兩點:一是要綜合歸納全篇講話的內容,作出肯定性結論,使聽眾對講話全文有一個概括、完整、深刻的印象;二是要有鼓動性和號召力,給聽眾前進的信心和奮發的力量。報告結尾形式多種多樣,通常采取以下兩種:
(1)總結式。在講話結束時,對前麵所講的內容進行提綱挈領的歸納和總結。例如,鄧小平同誌《在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的祝詞》是這樣結束的:
這次大會,是全國文藝工作者在新長征中的第一次盛會,同誌們是帶著自己的豐碩成果來出席大會的。我們相信,大會以後,同誌們一定會拿出越來越多、越來越好的藝術成果,向祖國和人民彙報。
謹祝大會圓滿成功!
(2)號召式。就是在講話結束時,運用極富鼓動性的言辭,或提希望,或提要求,號召人們去努力行動,完成任務。例如,十五大報告是這樣結束的:
讓我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同心同德,不屈不撓,艱苦奮鬥,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全麵推向21世紀!
結束語的形式盡管很多,但不管采用什麼形式,都必須以簡短有力的語句,總結報告全文的主旨,發出有力的號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