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開頭語,一開始先簡要介紹了會議召開的背景,然後重點介紹了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和要達到的目的。聽眾很快就知道會議的中心任務和主題是什麼,會議是幹什麼的,便於聽眾吃透和理解會議精神。
總之,開場白有多種多樣,不僅局限於上述幾種形式,應根據講話的內容和聽眾的實際情況,靈活掌握。不管采用什麼樣的開頭方式,簡明扼要,開門見山,或切入主題,或交代任務是必須遵循的原則。
第三節導入主體的藝術
主體是整個講話的主要部分,這一部分是否成功直接決定著講話的成敗。看一個人講話有沒有水平,是不是有分量,有沒有特點,主要是看這一部分,必須下工夫講好。
主體部分具體講什麼,怎麼講,講到什麼程度,這要根據會議的性質和任務來確定,應當緊扣開頭語提出的論題或主旨,展開具體的闡述、分析、論證。既要有深刻的理論分析,又要有典型具體的事例,從多方麵、多角度透徹地闡明報告的主旨。應該像元代喬夢符所說,一篇文章應像“鳳頭、豬肚、豹尾”那樣。
主體部分就是“豬肚”了,應該飽滿充實。
主體部分沒有固定的模式,要講好這一部分,關鍵是把握好以下四點。
一、內容充實,分析透徹
所謂內容充實,就是說報告要有豐富的內容。隻有內容飽滿充實,占有豐富的材料、詳細的例證、充足的信息量,才能有效地論證觀點,給人以啟發、教育和力量。反之,那種空話連篇、言之無物的報告則是白白浪費時間和精力,沒人願意聽。內容飽滿充實主要是指有新鮮、深刻的思想觀點,有具體、生動的事例。
一篇講話有沒有說服力,內容是否充實,關鍵是看論據是否充分,論證是否有力。事實勝於雄辯,如果論據不充分,觀點就立不住腳,就沒有力量,很難打動人、感染人、說服人,就會給人一種“空”的感覺。要使論據充分,有效地證明主旨,就要選用大量有價值、有內容、有說服力的事實材料。這些材料可以是曆史的、現實的、國內的、國外的、本地的、外地的等各方麵的事實。所選用的材料要典型、真實、貼切、有新意,這樣的材料才具有說服力。
僅有大量的材料還不行,必須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對自然與社會發展中出現的問題、現象、事實,進行深入分析、判斷,揭示其本質,抽象概括其規律。具體的理論分析,不外乎指出現象的本質屬性是什麼,產生什麼影響(正麵影響與負麵影響),問題產生的根源是什麼,需要采取什麼辦法。如毛澤東在中央黨校作《整頓黨的作風》的報告時,運用大量的事例列舉了主觀主義、宗派主義、黨八股的毛病在黨內的表現及危害,深刻分析了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提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聽後很有說服力。在《反對自由主義》中,列舉了自由主義存在的事實,分析了自由主義對我們黨的事業的危害及產生的根源,指出了克服自由主義的方法。其分析深刻透徹,入情入理,入木三分。
領導講話,實際上是一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所以,講話中就要有觀點、有分析、有對策。提出觀點後,運用大量的事實材料去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在分析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及措施。這裏的關鍵是對問題進行分析,分析越透徹,越有說服力。如果缺乏有力的分析,講話就顯得蒼白無力,提出的觀點和對策措施也缺乏強有力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