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領導作報告的藝術(1)(2 / 3)

三、動員報告

動員報告是為了完成某項重大任務或突擊性任務而對有關群眾進行宣傳發動,使其迅速投入到這一工作中,集中時間、集中力量,不失時機地完成任務。

當然也有一些工作,雖然不是突擊性任務,時機性也不是很強,卻是一件新工作的開始,過去從未搞過,由於種種原因,工作難度很大,必須依靠各行、各業、各個層次的共同努力,協同配合才能完成。開展此項工作也需要進行動員。如各地在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創建文明城市、創建雙擁模範城市等動員會議上的報告。

動員報告主要包括三部分內容:第一部分主要是分析形勢,提高認識。這是動員報告首先要講的內容,而且是重點。這一部分要有針對性地說明完成該項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提高對完成該項工作的認識,從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第二部分布置任務,製定措施。這是整個報告的關鍵部分。這一部分要把該項工作的目標、任務以及所要采取的措施講清楚,讓與會者聽明白,便於會後抓好落實。第三部分旨在加強領導,狠抓落實。這一部分主要從領導角度去講怎樣組織實施,如何加強領導,確保該項工作的順利完成。

四、輔導報告

一般來說,黨和國家的重要方針政策(以及體現這些方針政策的文件),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除了通過輿論部門直接灌輸給人民群眾外,還要通過各級黨委、政府召開報告會灌輸給人民群眾,需要領導者在自己認真學習、吃透精神後,全麵透徹地向人民群眾宣講,這種宣講形式就是輔導報告。輔導報告是麵對麵的,形式直接,接受效果比較好。比如,各級召開的十五大精神輔導報告、鄧小平理論輔導報告等。

五、述職報告

1.性質與作用

述職報告是各級機關、團體和企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向所在工作單位的組織人事部門或主管領導以至上級機關,如實陳述本人在一定時期內,履行崗位職責的實績、問題和設想的一種文體。它有利於述職人總結過去,麵向未來,提高自己。

2.行文方式

述職報告一般分為三部分:

稱呼:即對述職報告的主送單位、部門或負責人的稱謂。

正文:主要講明述職的時限、範圍及對任職的總體自我評價,擺出實績及經驗體會、存在的問題和教訓,表明今後決心和提出工作建議、意見。

落款:署名和日期。

3.表達技巧

述職報告是對述職者最好、最切實際的考察檢驗,表達時要係統完整,突出能力。要端正態度,實事求是。講成績時要恰如其分,符合實際;講問題時要抓住要害,直截了當;講經驗時要有血有肉,有理有據。不可故意炫耀,不可爭功攬過,不可嘩眾取寵。

第二節登場開頭的藝術

報告的開頭部分,叫“開頭語”,是講話的開始。要知道開頭給人的印象是深刻的,有時甚至超過講話的主體部分。“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講話中有一個引人入勝的開頭,是獲得成功的第一步。如果開始就平庸冗長,唆唆,空話連篇,聽眾就會覺得乏味,就會影響情緒,不能集中精力往下聽。因此,講話必須重視開頭,精心構思和組織好開頭語,力爭先聲奪人,一開始就把聽眾吸引住。

開頭語的任務是什麼?也就是開頭要考慮講什麼的問題。毛澤東曾指出:

“一篇文章或一篇演說,如果是重要的帶指導性的,總得要提出一個什麼問題接著加以分析,然後綜合起來,指明問題的性質,給人以解決的辦法,這樣,就不是形式主義的方法所能濟事。”開頭語的主要任務是提出問題,說明會議的指導思想、任務,會議要研究、討論、解決的問題。一般情況下,開頭語主要考慮講三個方麵的情況。一是說明會議是在什麼情況下召開的,為什麼召開,有什麼意義,確定這個講話有什麼背景以及與講話主題有什麼重要關係;二是揭示會議、講話的主旨和任務,有的需要表明觀點和態度,有的則在主體部分中表明;三是闡述為什麼確定這個主旨。現引用十五大報告開頭語加以分析:

現在,我代表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是一次極為重要的大會,是在世紀之交,承前啟後,繼往開來,保證全黨繼承鄧小平同誌遺誌,堅定不移地沿著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正確路線勝利前進的大會。

大會的主題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麵推向二十一世紀。

旗幟問題至關重要。旗幟就是方向,旗幟就是形象。堅持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不動搖,就是高舉鄧小平理論的旗幟不動搖。鄧小平同誌逝世後,全黨在這個問題上尤其要有高度的自覺性和堅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