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寶玉吃這麼多苦還沒想明白,心裏還不幹不淨。寫完這話,林黛玉自己也得大解脫,與寶釵飄然去了。賈寶玉在外邊瘋夠了回來一看,咦,誰幹的?又驚又喜地讀了一遍,仔細體會這份心意,味道複雜。他這才知道林黛玉是他的老師,早就懂他了,凡他所知道的她都知道,還需要什麼證明?

不用證明,因為早已證明。

看淡反而得情濃。

放下即收獲。

何去何從人生早決

歸命大慈父,早出娑婆關。

(澫益大師)

這兩句詩意思是:把命交給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趁早走出娑婆世界。

澫益大師短短十個字,頗耐咀嚼,味道悠長。

人生何去何從,內心宜早決。

這樣也是死,那樣也是死,就要死得有意義,不可以亂死、糟蹋死,破罐子破摔。耶穌基督救了耶路撒冷的妓女,對她說:“再也不可這樣了。”佛陀為他生病的弟子擦澡,什麼也不再說。很多事情需要人告訴,很多事情不需要人告訴。廚師隻做飯菜不洗碗是可以的,洗碗工也不必要爭著做菜。各人有各福,不必妄求。

這樣也是活,那樣也是活,那就全活了。當你的心眼兒全活了的時候,千萬小心不要迷了自己。白居易有首西湖詩寫得好: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好一句“淺草才能沒馬蹄”,草深馬也躍,風吹草低見牛羊,慣走深草的牲靈往往被淺草絆倒,慣走夜路的行人迷失在黎明的花花世界。因此,當光明已經來臨,你先不忙出去,要把機會讓給身邊的人,這樣他也得拯救,你也得拯救,多好。全活之下,人要拉緊些,因為你並不知道,腳下還有沒有深淵。但隻要你愛你的父親,相信你的母親,小羊就會聽到牧人的聲音慈祥地響起,喚你尋著早定好的路,悠悠歸來。

光陰似箭,何物是靶

世之最可珍重者,莫過精神;世之最可愛惜者,莫過光陰;一念淨即佛界緣起,一念染即九界生因,凡動一念即十界種子,可不珍重乎?是日已過,命亦隨減,一寸時光一寸命光,可不愛惜乎?苟知精神之可珍重,則不浪用,則念念持佛名。光陰不虛度,則刻刻薰修淨業。

(徹悟禪師)

這話意思是:世界上最珍貴的是人的精神,最值得珍惜的是光陰。人的念頭一幹淨馬上佛緣就起,一不幹淨馬上就生煩惱,你的一個念頭能驚動十界(指佛界與人世九界),難道還不寶貴嗎?今天一過,生命就隨著減少一分,一寸光陰一寸生命,難道還不值得珍惜嗎?如果你知道精神的寶貴,就不會浪費,就會抓緊時間念佛。光陰不虛度,就可以真正地修行了。

佛家惜福思想中的一個重點就是“惜陰”,珍惜光陰。世人誤以為既然佛家講“空”,那麼就連時間都空了,可以隨便嬉戲玩耍。哪裏是這樣,佛家修行最講精進,怎樣精進?首先要珍惜光陰。

光陰似箭,何物是靶?心就是靶。修行是一個“找心”的過程,用心靈來尋找心靈,用智慧來開啟智慧。丘比特之箭射中戀人芳心,佛陀之箭射中有慧根的修行者。莫讓時間散了,做事要有目標,人生要有方向,生活才是有意義的。中醫、武術家都講一個精、氣、神,道家講究元形不散、元氣不散,文章家講形散神不散,相麵家講氣色不散,連模特走貓步都有條線,怎敢隨意了事?怎能隨意了事?數錢都要集中精力,看書不能亂翻,我們的修行重在守規矩。守規矩才能提高效率。惜時是福。

《史記》上講,項羽學術不成,學劍又不成,秦始皇南巡威風凜凜,被項羽在人群中看到了,大歎:“彼可取而代也!”從此他就學秦始皇。秦始皇的優點他沒學到,殺人方麵倒無師自通了,最後他也難免落得他叔父的下場。修行要熬得,時間越久,功夫越老練。當然也要看什麼情況,要有個度。酒放得,越放越香。茶就放不得。事情也是這樣,有的放得,有的放不得,不可混淆了。

人生的混亂總由認識淺薄所致。西瓜不是石頭,石頭也不是西瓜,坐在石頭上吃西瓜,好,坐在西瓜上吃石頭,瘋子都沒幹過這種事。認識到物有所歸,心就不亂。還有一點,光陰光陰,光是陰的,太陽會很快陰下來,趁現在還不晚,此時不取,更待何時?佛法隻是勸世,要人精進,不能放縱自己。

無欲則剛,無剛則入

悲哉眾生:欲念未除,道根日壞。佛之視汝,將何以堪?

(彭二林)

這段話意思是:可悲啊芸芸眾生,欲望還沒剔除,根基就敗壞了。這個樣子,佛看你都不知道怎麼辦。

關於欲望,弘一在這方麵是專家。當然不是縱欲專家,而是禁欲的專家。一個修行者如果連這一關都過不了,算什麼修行者?下麵原樣引錄幾條弘一法師平時注意輯錄的禁欲名言,供大家參考。

三界輪回淫為本,六道往返愛為基。(祖語)

及至夢中不應思想,況覺悟時而念欲事。(《六波羅蜜經》)

淫欲不斷,萬劫沉淪,念頭方動,天怒地嗔。(印光大師)

奇男子,須割愛,愛不割則墮軟魔網矣。(紫柏尊者)

天下有極慘極烈至大至深之禍,動輒喪身殞命,而人多樂於從事,以身殉之,雖死不悔者,其唯淫欲乎。(印光大師)

凡人不必常近女色,隻此獨居時輾轉一念,遂足喪其生而有餘。(印光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