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印光法師《複永嘉論月律師函》雲:“凡夫之心,不能無依,而娑婆耳根最利。聽自念佛之音亦親切。但初機未熟,久或昏沉,故聽鍾念之,最為有益也。”

先有大歡喜,後有大覺悟

當生大歡喜,切勿懷憂惱,萬緣俱放下,但一心念佛。往生極樂國,上品蓮花生,見佛悟無生,還來度一切。

(蓮池大師)

這段話意思:應當生出大歡喜,千萬不要心懷憂慮,隻管一心念佛。這樣你就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去感受“上品蓮花”的滋味,還要見佛的麵,佛會親自告訴你一切。你還可以回來,但不是受苦,而是去超度一切眾生。

一葉虛舟,輕輕渡過煩惱苦海。如果你很實,就過不去。瑜伽師知道這一點。瑜伽的很多動作,很多狀態,靠“實”無法進入,靠“虛”即以幻致幻,又以幻為實,不知不覺中進入奇妙境界。

那時,我們心生歡喜,空空的心裏什麼都有了,虛虛的手邊隨時擁有一切,幻幻的身上要什麼有什麼,寂寂的腦海裏鳳凰啼鳴,上品蓮花盛開。這些,皆由歡喜所致。不要說還沒覺悟,無法歡喜,你一歡喜就覺悟了,現在歡喜現在就覺悟。一笑一悟,歡喜即證善果。大歡喜有大智慧,大能力。什麼是歡喜?歡喜即慈悲,大歡喜即大慈悲。

人喜極而落淚,每當歡樂時,心裏就湧起甜蜜的哀愁。久別的戀人重逢於昔日小河邊,不世的戀情終因擁抱而證實。但是世人啊,我勸你不要迷戀這世俗的假相,要進入真性的本體。情人擁抱而空,世上一切都是夢,何不早早放下,擁抱那永恒。這一次,你的擁抱不再放空,因為慈悲,你博愛眾生,那麼眾生也愛你。

看淡反而得情濃

世情淡一分,佛法自有一分得力。婆婆活計輕一分,生西方便有一分穩當。彈指歸安養,閻浮不可留。

(澫益大師)

這段話意思是:世情看淡一分,佛法就多一分,邪想少些,福報就多些。放下放下再放下,回歸回歸再回歸,安安靜靜地等候天命,這個世界不可久留。

佛家也講辯證法。如澫益大師的這段話就充滿了辯證法,放下一邊,自然有另一邊,一得一失,總歸於一。然而佛家辯證法不是庸俗的辯證法,不是俗見。

佛家辯證法不是一塊板上的彈簧,壓下去又彈起來。

佛家辯證法也不是把彈簧彈走,更不是把彈簧壓壞。

佛家辯證法是把橫板抽掉,這樣彈簧就掉進了深淵。再也沒了壓力,再也不會反彈。一切回到本相。無辯證是為大辯證,佛法是絕對的,沒有道理可講。

以上可以稱為“彈簧原理”,是我對佛法的一種抽象表達,是不是佛理還需要驗證。佛家的證明方法不是科學實證,而是用心來證明。不是看得見的證明,而是看不見的證明。雖然看不見,比看見了還真。是自內而證,而非由外而證。由外而證,隻會以外證外,是證而不證。自內而證,是以內證內,是非證之證,它是證明本身,也是本身證明。內可以證外,外不可以證內。以上又可以稱為“內證法”,是佛家的證明方法,也是我提煉出來的,不一定對。

《紅樓夢》是一部談情禪的書,可供高人修行。我恍惚記得上麵有一段寶玉、黛玉、寶釵三人談內證(情證)的文字,應該還有湘雲在內。當時大致情況是:寶玉遊戲三女之間,犯了眾怒,三女中至少有二女煩他,因為他老是得意忘形,把這個當那個。當他搞錯了對象,對象就要錯搞他,寶玉調眾情而未果,反被眾芳嘲笑。寶玉回房,襲人殷勤服侍不見效,問他因何又發魔怔?大家樂樂豈不好?寶玉大哭:你們有大家,我化煙化灰了還幹淨。這又矯情了不是?已有四女還不夠多,貪。關鍵在於他擺不平,永遠擺不平,沒人能擺平。《紅樓夢》此處文字用了佛經典故:昔日太子即將成佛,魔王派四魔女試探,這四魔女分別有美名,美貌,能悅人心,善達己意,專門迷惑世間一切癡男怨女,男人見之銷魂,女人見之魂銷,男男女女,皆見之而生淫想,思之而欲自棄。魔就是魔,以吃人為樂趣。太子豈是世間俗男女,當然是以金剛不壞之身保持童身完好,又以莊嚴佛相、大無畏佛法擊退四大魔女及魔女背後的魔王,成道成佛,大慈大悲,度人度己。“度己”不消說,他成佛了。“度人”指他並沒有在成佛前滅掉魔王魔女,而是成全他們。太子舍身飼虎的故事,我們應該把它和此處擊退魔女的故事聯係起來看,合參合參。我佛又保持了童子之身,又舍了男人之身,去喂那荒淫魔女,這太奇怪了,凡人豈能知道佛的奇妙?佛有千萬身,什麼叫如來?意思是說他好像就來了!無所不在!究竟在不在?在。究竟來沒來?問自己。你心中有佛他就來了,心中沒佛就沒來。

再回來說賈寶玉,賈寶玉放不開,全部都想要,又不知怎樣才能到手,要來要去把自己要沒了,委屈得哇哇大哭,提筆寫道:

你證我證,心證意證。

他這話寫得漂亮,頗能惑人惑己,其實是假境界。自作聰明就會自作自受,鬼話連篇鬼就上身了。後麵還有兩句,記不清了。林黛玉和薛寶釵跑進來,賈寶玉不在。他寫了幾句自以為“悟了”的話又得意地跑開了,去找其他的魔女去了。林黛玉見了桌子上的字跡,看了一遍,又惱又笑,對薛寶釵說:“這人瘋了。”也不由分說,續上兩句:

是無雲證,方才幹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