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好環境就能整理好生活,請現在開始做減法。大魚大肉隻會昏頭昏腦,不要。滿臉苦相不好看,扔掉。房間裏沙發大床,拿走。心裏的一切髒東西,全部一掃而光。吹蠟燭你會不會?請你吹滅一支專門幹壞事的蠟燭,回到黑暗裏,你會發現安靜的環境是最好的環境。

安靜不在於門外有沒有車馬之聲,關鍵是找回一顆清淨的心。

本來如此便坦然

問:人不信淨土,恐隻是本來福薄?答:此言甚是!

(蓮池大師)

這段話意思是:弟子問,有的人就是不信淨土法門,恐怕是他天生福薄吧?師父說,這話說對了。

有的人天生不信,不信就是不信,你越說他越不信,你越說他反對的越起勁。麵對這種情況,不,在這種情況發生之前,你就應該閉嘴。小和尚才是喋喋不休的,大和尚沒那麼多話,隻是數念珠而已。如果小和尚不明白師父為什麼要在他麵前閉著眼睛數念珠,老和尚就可以在他頭上敲他幾下。凡事問為什麼的人愚不可及,阿Q被殺之前還深深遺憾圈沒畫圓。隻有要死的人才會追問為什麼,那麼請告訴我,你還要追問嗎?聖人說“不恥下問”,又說“每事問”,並非真要“打破砂鍋問到底”,一切自有禁忌。我說過,我們不是撕網的人,而是護網的人。耶穌基督說:“我來是要成全。”孔子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勿禮勿言。”由此推見,非禮勿問。兒女不該問父母的隱私,人類不該問上天的起源。保留不懂就是保持幸福。其實這世界早已沒有秘密可言,不說這些了,我們來研究一下為什麼有人福薄。福薄是因為心地淺薄,而非智慧淺薄。人有沒有福氣這與智力沒任何關係,而與心地有絕對關係。老子說:“天道無親,恒與善人。”就是此理。佛家把人的心地叫福田,在這塊田上你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見爹便有叔,見娘便有舅,福厚的人是因為善種長在厚土上,報應出善果。福薄的人是因為惡種長在薄土上,報應出惡果。佛家最講因果報應,不講也是不可能的。

哦,原來是這樣。我們研究人生命運,首先當對“本來如此”有清醒的認識。水本來能喝,陽光本來暖和,狗本來要叫,人本來要找娘,這都不用說。知道本來如此,你便坦然了。

我們活在《金剛經》所講的“夢幻泡影”中。本來我們不存在,將來還是不存在,現在也未必全部存在。想到人生空虛,你便埋怨,反因此而精進。原來,原來一切都是本來,你本來就是個覺悟的人。

守拙安愚自成境界

餘下劣凡夫,安分守愚,平生所務,唯是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今老矣!倘有問者,必以此答。

(蓮池大師)

這段話意思是:我輩凡夫俗子,隻需要安分守己,笨一點沒關係,一輩子要幹的事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唉,如今我老了,如果有人問我佛法,我就這樣告訴他。

蓮池老和尚好啊,你別聽他說話消極,其實驕傲得很。我們聽一個人說話不要聽他的內容,內容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聽懂他說話的語氣。語氣背後,隱藏了一切,又透露了一切。語氣與動作,是人類語言的真實內涵。

段位低的棋手愛到處找人挑戰,“棋聖”“名人”隻是守成。巫師巫婆總是說自己多神奇,有修行的和尚隻是自稱凡夫俗子,一個揚,一個守,境界自分高下。凡夫俗子好哇,我愛錢,愛酒,明處愛家,暗處愛色,明暗之間愛祖國。我不是拯救人的人,我是被拯救的人。我無能,便有無限可能。上天偏愛弱子,莊稼漢最敬能下田的醜妻,當小狗餓得使勁搖尾巴時,美食就來了。凡夫俗子好哇,犯了錯因為我是凡夫俗子,立了功,我居然還是凡夫俗子。人生當快意於偶然,自棄於必然,自贖於當然,自救於突然。隨時刷新人生,其法寶為甘當凡夫俗子。

蓮池大師最後把問題的解決歸到了念佛上,這是正確的。據淨土法門:念一聲“阿彌陀佛”,即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下我把時間交還弘一法師,下麵這篇文章他很專業,大家來跟著他學會念一聲佛。所謂境界,這就是境界。

附:

勸人聽鍾念佛文

近有人新發明聽鍾念佛之法,至為奇妙。今略述其方法如下。修淨業者,幸試用之;並希以是廣為傳播焉。

凡座鍾掛鍾行動之時,若細聽之,作丁當丁當之響(丁字響重,當字響輕)。即依此丁當丁當四宇,設想作阿彌陀佛四字。或念六字佛者,以第一丁字為“南無”,第一當字為“阿彌”,第二丁字為“陀”,第二當字為“佛”。亦止用丁當丁當四字而成之也。又倘以其轉太速,而欲遲緩者,可加一倍,用丁當丁當丁當丁當八字,假想作阿彌陀佛四字,即是每一丁當為一字也。或念六字佛者,以第一丁當為“南無”,第二丁當為“阿彌”,第三丁當為“陀”,第四丁當為“佛”也。繪圖如下:

所用之鍾,宜擇丁當丁當速度調勻者用之。又欲其音響輕微者,可以布類覆於其上(如晝間欲其響大者,將布撤去;夜間欲其音響輕者,將布覆上)。

初學念佛者若不持念珠記數,最易懈怠間斷。若以此鍾時常隨身,倘有間斷,不聞鍾響,即可警覺也。又在家念佛者,居室附近,不免喧鬧,若攝心念佛,殊為不易。今以此鍾置於身旁,用耳專聽鍾響,其他喧鬧之聲,自可不至擾亂其耳也。又聽鍾工夫能純熟者,則丁當丁當之響,即是阿彌陀佛之聲。鍾響、佛聲,無二無別。鍾響則佛聲常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