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放下煩惱(2 / 2)

這時,住持僧走了過來,對小沙彌說:無論你今天怎麼用力,明天的落葉還是會飄下來。隻有放下心頭的煩惱,才能將每天的工作變成一份快樂的修行!

其實,所謂的“煩惱”即是指有情眾生的身心發生惱、亂、煩、惑等妨礙覺悟的精神迷惑。煩惱的根由多為貪、瞋、癡三毒,是諸苦的根源。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說過,“人類的煩惱、迷惑,實因看得太近,而又想得太多”這就好比一個同樣的瓶子,為什麼非要裝上毒藥呢?同樣的心理,為什麼要充滿著煩惱呢?

獅子的煩惱

有這樣一則寓言:一天,素有“森林之王”之稱的獅子,來到了天神麵前說:我很感謝你賜給我如此威猛的體格、強大的力氣,讓我有足夠的能力統治地球上的森林百獸。

天神聽了,微笑地說:你就直說吧,到底因何事而困擾來找我?

獅子輕輕吼了一聲:哦!天神真是了解我啊!我今天來的確是有事相求。因為盡管我是森林之王,但是每天清晨那些鳥雀、雄雞鳴叫的聲音,還是把我吵醒了。神啊!求求您,再賜我一份神力,讓我不再被鳴叫聲給吵醒吧!

天神嗬嗬一笑,說:你去找大象吧,它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複。

獅子興衝衝地跑到草原上尋找大象,還沒見到大象,老遠就聽到大象跺腳所發出的“砰砰”悶響。獅子加速跑向大象,卻看到大象正氣呼呼地直跺腳。

獅子問大象:朋友,你幹嗎發這麼大的脾氣?

“幾隻討厭的小蚊子,鑽進我的耳朵裏,弄得我都快癢死了。大象一邊用長鼻子撓耳朵,一邊拚命扇動著耳朵,煩躁地說。”

獅子看到這一切,明白了天神的話。原來如此龐大的大象,也會怕那麼瘦小的蚊子,那我還有什麼好抱怨呢?畢竟鳥雀鳴叫也不過清晨吵人罷了,而蚊子卻是無時無刻地騷擾著大象。這樣想來,我可比它幸運多了。看來,我以後隻要把鳴叫聲當作是提醒我起床的時間就好了。獅子這樣想著,渾身輕鬆地離開了草原,回到了森林。

獅子算是一個及時獲得解脫的典型。隻有拋棄煩惱,平靜接受這一切,才能安享人生。卡耐基說:當我們被煩惱所困擾而神經敏銳如針尖麥芒之時,我們可以憑借意誌的力量來改變精神狀態。如果大家都心存‘勇氣’和‘平靜’的思想,我們將會發現人生是非常美妙的。

胡子放哪兒

有一個耄耋老人,留著一幅花白的胡須,足有一尺多長,人稱“美髯公”老人也以此為自豪,沒事的時候經常精心梳理撫摸自己的胡須。

有一天,老人在門口曬太陽,過來一個孩童,歪著腦袋看了一會兒,問道:老爺爺,您這麼長的胡子,晚上睡覺的時候,胡子是放在被子裏麵,還是放在被子外麵呢?老人一時答不上來。

晚上睡覺的時候,老人就想起了白天小孩問他的話。他先把胡須放到被子外麵,覺得不妥;他又把胡子放到被子裏麵也覺得不舒服。這樣,老人一會兒把胡須拿出來,一會兒又把胡須放進去,一整夜他都沒想出怎麼放胡須好,甚至連以前睡覺的時候,胡須到底是怎麼放的也弄糊塗了。

老人為自己的胡須煩惱不已,病倒了,兒孫們紛紛猜測老人可能是不行了。直到有一天,老人的小女兒從國外歸來,給他帶回來一幅髯托。老人見了髯托,忽然從床上坐起來,說:哈哈,好了,好了!

從此以後,老人每當吃飯、睡覺的時候,就用髯托把美髯托起來,這樣可方便多了,他再也不愁怎麼放胡須的問題了。老人鶴發童顏,美髯飄逸,儼然年輕了許多。

京派學人顧隨先生在他所著的《苦水詩話》中認為,所謂的煩惱苦痛可分為三等:第一等人不去痛苦,不思煩惱,不斷煩惱而入菩提。這是佛的境界;第二等人借外來事物減少或免除煩惱,這是智者的境界;第三等人終日生活在苦痛煩惱中,整個被這洪流所淹沒。這是凡夫的境界。

箴言錄

人人都有煩惱,煩惱有大有小。但煩惱是一個古怪的東西,你若執著妄想,再小的煩惱它也會瞬間變大;反之,再大的煩惱,你若視而不見,能及時放下,它也會自動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