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原本會成為聰明人,如果他們不自以為聰明。
——西班牙 葛拉西安
聰明本來是小機,是小處落腳的勝算,不足為道,可世上有太多的聰明人,自以為有點兒小聰明就了不起,自以為小聰明就是精明,小聰明就是智慧,結果呢?連自己也不知道聰明的成本與代價,開始自鳴得意,自欺欺人,自我感覺來良好,自高自大,最終釀成了一缸自作自受的苦酒。
聽過一個笑話,說老張的老婆聽丈夫誇別的女人有學問,很不服氣。得知那個女人問丈夫老張“是弓長張還是立早章”老婆就嗤之以鼻。恰巧家裏來了丈夫的一位同事做客,老婆邊倒茶邊問清對方姓侯後,又補問一句:是公猴還是母猴?這就是典型的自作聰明。
自作聰明的人,往往聰明反被聰明誤,最終輸掉的往往是整個世界。如貪官下馬、罪犯落網等等。
起跑線後挪10米
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
一天,馬戲團要舉行動物運動會,可樂壞了小動物們。大象裁判宣布:首先舉行的小狗和猴子參加的100米賽跑的預賽。
比賽在大象裁判的一聲哨響後,小狗和猴子都跑起來。有意思的是小狗迅猛往前衝,而猴子則蹦蹦跳跳地向前進。結果是:當小狗到達終點時,猴子離終點還有10米遠。小狗預賽第一,猴子的嘴巴噘上了天。
決賽時,古靈精怪的猴子向大象裁判提出一項建議:小狗天生跑得快,如果我們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賽跑不公平。我提議它的起跑線向後挪10米。
大象裁判看看小狗,小狗大方地握住猴子的手表示同意。猴子樂滋滋地想:這樣一來,我就會和小狗同時到達終點了。
結果真是這樣嗎?
聰明反被聰明誤。猴子不靠自己的努力去贏得勝利,反而提出自以為聰明的建議,以至於忘記了一個大前提:這可是100米賽跑。真可謂機關算盡呀!
圓外有圓
從前,一士子幾年不得功名,遂尋訪名師,投師於一位學問高深的隱者門下。曆經三年寒暑,士子覺得已將隱者的學識盡納胸中,於是躊躇滿誌,準備重返凡塵。
士子前去辭行。隱者聽其言,半晌不語,默默拿起一根樹枝,在地上畫了一個大大的圓,過了一會兒,又在圓的外邊畫了一個更大的圓。
士子迫不及待地說:師父的意思是讓我不斷博取更大的功名?
隱者神色凝重,扔掉了手中的樹枝,安然地坐著閉目養神。士子再不敢多言。
良久,隱者睜開雙眼,道:你可知道,這正是我給你的答案。第一個圓代表了你初始的學識,如果你隻看到圓中的事物,那麼你就會在自己畫的這個圓裏故步自封,最終你所了解的隻是圓中的事物。而外邊的圓,則是現在你的學識,雖然你已經突破了自己原來的那個圓,但是你有沒有想到圓外邊還有著更大的空間,還有更多事物你並不知曉。所以說,在任何時候,無論做人和做事,都像在畫圓,當圓畫得越大的時候,就明白我們其實懂得很少。
每個人獲取的知識都是有限的。即使最聰明的人,也不代表全知全能。全知全能是智慧的化身。擁有智慧的人自認一無所知,而愚笨的人卻自以為無所不曉。因此世上才有許多平庸的人,而缺少圓融無礙的智者。當心,走向狂妄自大的第一步,就是自以為聰明過人!
約翰幫倒忙
少年約翰和艾瑪家是很要好的鄰居,兩家的院子中間隻隔了一道籬笆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