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有自知之明(2 / 2)

有個老富翁在臨死前,打算把大部分財產分給三個兒子中某個德行完善的兒子。但怎樣才能考驗出三個兒子中哪一個是德行完善的人呢?

老富翁思來想去,於一天晚上,把三兄弟召喚到床前,說:我想決定遺產的分配,但不知道該怎麼分比較好,能不能請你們幫個忙?每人拿兩張紙,一張寫下自己的優點,一張寫下另外兩個人的缺點,然後再把兩張紙拿給另外兩兄弟簽名,不管是優點還是缺點,寫得愈多,且愈快完成這件事的人,就能分得大部分的財產。三兄弟聽到指示急忙照辦,並與父親約定明天早上在他的房間揭曉結果。

第二天一大早,三兄弟早早地來到老富翁床前,隻見老大、老二仍在為簽字與否爭論不休,老三卻坐在一旁氣定神若。老富翁好奇地問老三情況如何,老三說已經獲得兩位哥哥的簽名同意了。老富翁非常驚訝,問老三是怎麼辦到的?他回答說:我寫自己優點的這張是空白的,寫兩個哥哥缺點的那張紙也是空白,我認為自己沒有優點,他們沒有缺點,他們接受起來一點也不困難,當然非常同意,就給我簽字了。

老富翁接著叫兩位哥哥拿出他們的優點與缺點清單。老富翁看了一下笑了笑,兩人所寫的自己的優點與寫給別人的缺點數量剛好一樣多,有趣的是,老大自認為的優點卻是老二眼中的缺點;相反的,老二自認為的優點,正是老大所列舉的缺點。兩人看自己的觀點剛好相反。

老富翁見老大、老二爭執不下,於是再問老三,有沒有什麼好建議能幫他們解決。老三說:我建議他們先簽下寫自己缺點的那一張紙,如果先承認自己的缺點,對方也會同意你有優點。

兩位哥哥聽後,便照著老三的話試試,結果果然皆大歡喜,寫下缺點和優點的兩張紙都順利獲得簽名同意。

老富翁微笑地點點頭,比對著三兄弟的清單,其中老三的兩張清單上的簽字時間分別是昨晚10點11分及10點12分,差距隻有1分鍾。與兩位哥哥清單上別人簽字的最後時間整整早了12小時還多。

老富翁拿給三兄弟一人一個信封,裏麵放有一張紙條,上麵寫著:原來要別人接受你的理由很簡單,先承認自己有缺點,優點才有成長的空間;原來要別人接受你的方法是那麼的簡單,先體會別人的感受,不是先保護自己的感受;原來優點和缺點的界線並不在我們自己身上,是在別人的心中。

俗話說得好:人貴有自知之明。自知,包含知己之長,也包含知己之短。但人最難認識的是自己,有自知之明的人才是最聰明的人。

愛因斯坦的謝絕

1952年1月8日,正在美國某大學執教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接到邀請,讓他就任以色列共和國的總統。對這個多少人為之垂涎的總統寶座,愛因斯坦卻婉言謝絕了。他說,“我對自然界了解不多,對人就更一無所知了”,我整個一生都在同客觀物質打交道,因而,既缺乏天生的才智,也缺乏經驗來處理行政事務以及如何公正待人,為此,本人是不適合如此高官重任,且不談年齡的衰老已經在減少我的精力了”

愛因斯坦的話,體現出何等的自知之明!或許,以色列少了一個學者型總統,但全世界人們卻永遠牢記住了一個謙遜高貴的大科學家。這就是德行的力量!

箴言錄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凡是做大事的人都會犯錯誤,隻不過小人常常用傷害別人的手段來掩飾自己的過錯,而君子則有自知之明。人貴有自知之明,自省方能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