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胡適與王小航(3 / 3)

王小航留下的《小航文存》,都像前麵所引的那篇《續仇國論》一樣,八九十年前那些愛國言論,今天不少都因形勢的發展而成為陳言,失去其吸引力了。但有些曆史掌故,今日讀來,仍有趣味,那就是《方家園雜詠紀事》。方家園是胡同名,在北京東城南小街,現寫作“芳嘉園”。是西太後那拉氏娘家的府第,現在好像殘破的房子還在,北京市已列為文物保護單位。戊戌時王照受過光緒的傳旨嘉獎,賞四品京堂後補。出逃日本,人目之為“帝黨”。庚子潛回京津等地,知道當時的政壇秘事很多,尤其對光緒、西太後以及光緒皇後隆裕(西太後娘家侄女)之間的事傳聞甚詳。其《自敘》中說:丁卯歲之仲夏,偶與清史館總纂王晉卿先生談及景皇、慈禧、隆裕事,先生因服官邊省,多有未聞。謂餘曰:盍紀之以文?餘曰:從來史官皆以官書為據,今清史當亦然耳。餘即紀之何裨?先生曰否,我固樂為采錄也。再三丁寧,餘歸而分紀數篇……以《方家園二十詠》為綱,而分紀各事於其後,先生為定其名曰《方家園雜詠紀事》。……丁卯是民國十六年,已經很晚了。因其既存清末掌故之秘,又評論見識十分尖銳中肯,在結尾中有幾句道:“隆裕不過趙穿耳,史所應誅者盾也。……清末王公大臣,概皆麻木不仁,識見迂謬,一切用假麵具以欺飾天下耳目,天理滅絕,雖不遇國民革命,亦無不亡之理。”這種見識,比自命遺老的一些人高明多了。此詩在當時十分著名,注解更可讀,江瀚、倫明、楊雲史等人都有題詞,有家刊本傳世。北京古籍出版社收在其一九八六年出版的《清宮詞》中,感興趣者可以找來閱讀。我在此就不再征引作介紹了。